基于低碳视角的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
2019-08-22聂芸
聂 芸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0 引言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城乡融合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经济基础。在当前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经济构成逐渐多元化,二、三产业快速推进,在此基础上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1-2]。2003年,发改委首先提出低碳产业概念,随后在2011 年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逐渐向低碳型经济转型[3-4]。准确把握低碳视角下的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开发,对于丰富休闲旅游农业研究理论、制定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规划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的研究均集中在综合评价、模式构建、动力体系及政策建议等[5-9]方面,杨曦等[10]以黔东南地区为研究区,研究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创新模式及方法;王磊等[11]分析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现状和动力体系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发展路径;李涛等[12]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理论,构建休闲农业旅游评价体系。上述研究为休闲农业旅游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结合低碳视角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状况进行评价仍较少有学者涉及。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凯里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单元加权法测算研究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分析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适宜程度,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程度空间分布状况。旨在分析贵州省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潜力,为制定科学合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7°40′58″~108°12′9″、北经26°24′13″~26°48′11″。凯里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截止2016年底,凯里市下辖6街道(大十字街道、城西街道、西门街道、湾溪街道、洗马河街道、鸭塘街道)、9镇(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万潮镇、龙场镇、凯棠镇、大风洞镇、炉山镇),总面积1 556km2,总人口54.31万人。2016年凯里市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共2 995.78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35.38%;实现旅游总收入285.75亿元,增长42.3%,旅游创汇351.45万美元,增长15.7%,全市有较多旅游景点,如云谷田园(4A)、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苗妹非遗银饰博物馆(3A)等风景区,其中,凯里市云谷田园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1.2 指标体系
借鉴相关成果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基于低碳理念,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及生态条件3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其中,自然条件用以表征考虑到低碳理念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自然状况,包含碳排放量、休闲农业资源优势、农用化肥使用强度、休闲农业用地规模4方面;社会发展条件用以表征开发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及条件,包括休闲市场需求规模、交通便捷程度、休闲消费价格水平及休闲农业体验氛围4方面;生态条件用以表征开发休闲农业的生态状况,包括生态保护力、整体环境保护度、水资源保护力及植被保护力4方面。
1.3 研究方法
该文基于熵权—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单元加权法测算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13]。熵权法是基于评价指标矩阵和各因素信息熵来确定各指标风险,若信息量越大,则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也就越大,离差最大化法是基于某个风险指标属性下的离散属性值差异,其差异越大,则说明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将熵权—离差最大化方法用于确定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中,从指标信息量大小和离散属性值差异程度两方面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分析,计算过程简单方便,能尽可能消除各因素权重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步骤1 指标数据标准化。由于各指标数量单位不一致,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实现指标原始数据的规范化无量纲处理,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rij为yj的无量纲化值;yj为指标第i个的数值,maxyj为指标yj的极大值,minyj为指标yj的极小值;当yj为正向指标时,m(yj)取minyj,当yj为正向指标时,m(yj)取maxyj。
步骤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标准化后的属性矩阵为H=(rij)m×n,再计算各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为:
(2)
步骤3 离差最大化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3)
式(3)中,xj,i标志第j个评估对象标准化后的第i个指标值。
步骤4 组合权重计算。定义指标的组合权重是两个权重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4)
式(4)中,Wi为离差最大化确定的指标权重,ϑj为熵权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步骤5 单元加权法。计算公式为:
S=A*Xj
(5)
式(5)中,A为权重,X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S为其得分值。
表1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图1 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
2 数据分析
2.1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的测度与评价
运用熵权—离差最大化法可知社会发展条件指标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由于地区间经济、资源、生态及社会等差异制约,各地区得分差异较大。各乡镇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资源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三棵树镇、凯棠镇、旁海镇、舟溪镇、鸭塘街道、洗马河街道、大十字街道、湾水镇、城西街道、龙场镇、西门街道、万潮镇、湾溪街道、炉山镇及大风洞镇,其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资源平均值为0.451。其中,大于均值的地区有9个,占比60%。小于均值的地区有6个,占比40%,此外,最适宜地区为三棵树镇,得分为0.664,得分最低的乡镇是大风洞镇,其得分仅为0.291,与三棵树镇相差0.373。主要是由于三棵树镇是凯里市乃至黔东南州最大的乡镇,是一区两镇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镇,同时也是黔东南州45个经济强镇建设试点镇,镇内交通发达,320国道、凯麻高速交汇,与此同时,三棵树镇属于原生态风景区,自然生态条件较好,农业碳排放量是凯里市最低的乡镇,从指标权重来看,碳排放量是衡量一个地区低碳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最重要的指标,而三棵树镇农业碳排放量最低,其农户低碳理念意识较强,故三棵树镇休闲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较高;而大风洞镇远离凯里主干地区,且境内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是主要原因,而从指标权重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条件是影响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虽然大风洞政府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其农用化肥使用量依旧高居于凯里市前三,农用化肥使用量直接导致该地农业碳排放量较高,污染农业生产环境,破坏了其开发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这充分表明了不同农业发展基础、消费水平及市场需求等不同会造成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的不同。一般地,发达区、交通便利区及空气质量优的地区其休闲旅游开发适宜程度强,反之则低。
2.2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图2 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布
空间分布特征是反映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差异的重要维度。该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首先将凯里市Shp图层加入GIS之中,右键选择打开属性表(Attribute),在凯里各地市属性表(Attribute)中添加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项(Add Field)。在此基础上,右键选择打开属性(Property)功能,运用自然断裂法功能基于Symbology功能对凯里市休闲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区域空间分布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凯里市休闲旅游开发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差异大,开发适宜度从东向西逐渐减少,东部休闲旅游开发适宜性程度高,中部次之,西部开发适宜度低。
凯里市东部地区开发适宜度为高值区,这主要与其优越地理位置相关,一般而言,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能为休闲农业提供便捷的交通及市场,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另一方面,其毗邻雷山县,雷山县是著名的国家旅游景点,郎德上寨是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江千户苗寨是国家级旅游景点,其优越的旅游资源给予凯里市东部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与此同时,凯里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其贸易、旅游、商业及信息等联系更加频繁,也能探求更多的商业及旅游开发合作机会,因此,凯里市东部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高,所以,凯里市东部地区开发休闲农业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及品牌创新开发休闲农业,将其打造成高品质休闲农业产区;凯里市中部地区是凯里主干城区,其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的条件是基于自身发展,尤其其目前已开发的凯里苗侗风景区是其继续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2014年苗侗风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是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窗口,3A级景区的发展势必会带来周边地区景区的延伸,但作为凯里市主干城区,一方面,其是凯里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但另一方面城区人口较多、商业发达、城市用地多、人地矛盾突出,难以有更多土地用于开发旅游用地,这同时也限制了其休闲农业旅游用地的开发性,因此,中部地区休闲旅游农业开发适宜性居中,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探寻适合发展休闲农业的土地,将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相结合,探索适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凯里市西部地区休闲旅游开发适宜性较低,其自身发展相对较弱是直接原因,在竞争中无法与发达城市相比较,同时,受地理位置环境制约,城市间交通不够发达,与其他县市联系较少,难以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且其自身并无已优越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其旅游开发市场并无明显优势,而市场消费是休闲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因此,其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低,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改善交通条件的前提下,重点考虑如何打开其休闲农业旅游市场。
由于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为合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各乡镇应在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加大与周边地区联系,逐渐形成职能分工与划分。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3.1 结论
休闲农业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发展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绿色产业,其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兼顾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支柱性产业。凯里市作为贵州省东部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其浓厚的苗族风情及以“云谷田园”为代表的高效现代农业为凯丽市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该文借助熵权—离差最大化法分析了贵州省凯里市下辖各乡镇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适宜性,以期为凯里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可知,凯里市下辖15个镇中,三棵树镇、旁海镇、舟溪镇、凯棠镇等为代表的9镇相对适宜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主要由于上述9镇交通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大风洞镇、炉山镇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不适宜休闲农业开发。
(2)通过GIS空间法,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在凯里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形态。凯里市东部地区相对西部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为齐全,经济基础具有较大的优势,贸易、旅游、商业及信息等联系更加频繁,因而,对农业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可实现性更强。
3.2 政策建议
(1)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休闲农业发展纵然能够为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但各地应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前提,因地制宜进行休闲农业型旅游开发。在充分尊重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的前提下,以国家、省市及县域总体规划为指导,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形成资金充足,定位清晰,结合当地地理、生态及民族文化优势的集农耕体验、果蔬采摘、观光休闲、生态保护、商业开发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发展综合体。
(2)坚持创新服务,特色经营理念。创新是同一品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凯里市未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打造地区特色品牌,实现兼顾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推行低碳技术,建立低碳环保技术利用体系。休闲农业旅游对于广大游客来说是为了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朴实的农业生产过程,因此,要保证旅游区环境的整洁性,避免污染,必须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推行低碳模式,如大风洞镇过高的农药化肥使用导致其生态环境较差,若推行先进的环保低碳技术,建立低碳环保技术利用体系则势必会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则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