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提高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
2019-08-21包玉兰
包玉兰
【摘要】聆听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途径。在聆听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深化对音乐内容的认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聆听;音乐教学;任务驱动;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深化情感认知,在强化音乐素养的基础上重塑对学习与生活的定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聆听音乐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深度的聆听中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有效聆听理念的核心内涵
有效聆听是指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蕴含于音乐中的艺术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品鉴能力,陶冶情操。换言之,就是将聆听音乐转化为艺术审美过程。有效聆听的概念衍生于有效教学。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活动兴盛,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出有效教学理念,而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具体包括高效、低效与无效。
所谓有效,是指教学在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后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教学效益并不是单纯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完成度方面,而是学生的掌握与进步情况。一旦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者学习效果不佳,即便教学完成度极高,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艰辛,但整体发展情况不够理想,最后也只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所以说,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关键指标。
伴随新课程体制的深化变革,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结合音乐学科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有效聆听”理念。音乐的音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形式,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去聆听,也将使其成为“噪音”,失去音乐的真正意义。而聆听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此,音乐教学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有效聆听,强化其音乐素养。
二、音乐教学中有效聆听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细化教学目标,分解聆听步骤
聆听不仅仅是依靠听觉器官去听,而是在听的过程中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感深意,深化音乐的核心内涵。而这也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针对部分艺术鉴赏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灌输所有的音乐知识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并且达到内化理解、运用自如也是不可能的。为此,音乐教师切勿急于求成,将整个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进度细化为若干个小目标,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单节课的主题与重点,然后,通过循环聆听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达到教学目的。如此循环往复,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类音乐基础知识,并在实践练习的配合下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二)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聆听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除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外,设置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探寻解答方式,并总结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增强艺术鉴赏能力,优化其综合素养。在任何音乐作品中,旋律、伴奏、节拍与和声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学生应当通过反复聆听,快速提取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赏析能力与理解能力。
另外,音乐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明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中与学生共享,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进行问题探究。音乐不单纯是感性的欣赏类科目,还需要理性地分析与探究,将感性的思维与理性的分析结合,增强音乐艺术的魅力。
例如,歌曲《忆江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江南古镇的相关图片和信息,将学生引入到相关情境中,之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如有谁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江南的风俗习惯和优美景色,从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变化。然后再进行歌曲播放,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曲调,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三)综合对比曲目,明确歌曲艺术特征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缺乏有效的互动配合,最后降低教学效率,影响音乐培养效果。音乐课堂要注重引导聆听,而盲目侧重于讲解会使聆听失去真正意义。由于音乐作品多种多样,且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存在本质性差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结合作品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提取曲目中的组成元素,经过综合对比后,获得相应的结论。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两首不同风格的曲目,如《西风的话》《四季歌》,让学生分别欣赏这两首歌曲,并将自己感受到的情绪表述出来,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歌曲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此外,不同曲风的欣赏也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深化情感认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为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提供帮助。
(四)组织开展多元化表演互动,培养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综合素养。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学生可深刻认知音乐中蕴含的各类元素,进而抒发内心世界,宣泄情感。例如,在欣赏歌曲《美丽的村庄》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通过联欢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歌曲的内容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抒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通过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在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舞蹈才能,一举两得。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以独唱、合唱、独舞或者集体舞的方式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出来,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此外,在课堂末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进行歌曲的再次创作,以此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達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鉴赏能力、创作能力的效果。
(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强化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特征的艺术品类。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获取丰富的音乐知识,积累情感体验,深化音乐的内涵认知,全面强化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学歌曲《跳吧、跳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然后综合分析曲子的风格与艺术特征,引导学生在教室内围成一个圈,在听到重复乐句时,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踏步走。当听到乐曲的节奏发生变化时,学生要分散地朝着外面踏步走,之后围成大圈。当再一次听到重复乐句时,恢复小圈,然后顺从音乐节奏踏步走。这样能够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聆听的技巧,积累音乐鉴赏经验与情感经验,全面优化其音乐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艺术感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聆听艺术,深化对音乐的情感认知。将聆听教学引入音乐教学工作中,可达到美感人与美育人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惜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的思索[J].北方音乐,2018,38(21).
[2]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4(4).
[3]井鹏.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