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改进
2019-08-21徐谦
徐谦
摘 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互联网企业已渗透到娱乐、教育、投资理财、社交等多个领域,在繁荣之时,中美贸易战的打响,国内的同业竞争加剧,使企业面临多重风险。尤其2018年的众多P2P平台的爆雷,反应出目前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改进
一、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的内容与重要性
2013年我国修订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真实、可靠肯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与安全。我国的内部借鉴美国COSO内部控制内容。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包含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通过对内部控制内容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
随着互联网行业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行业内的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只有深耕市场,优化用户体验,才能挖掘流量和客户。在深耕市场和优化用户体验的过程中,企业除了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外,还需要有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了扎实的根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互联网企业需要构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将风险控制点嵌入到流程中去,构造流程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内部控制流程,有效防范企业风险,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二、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但内部控制方面还未成熟,导致互联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巨大风险。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内部控制目标脱离公司战略目标
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戰略目标关联不大,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应付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成后,整理成册,然后束之高阁。
(2) 制度设计不规范,存在缺陷
审批流程设计多人审批,大家都审批,大家都不承担责任,导致责任不明确,审批流于形式;同时,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动态优化的过程,制度制定后一成不变。
(3) 执行控制活动不全面或没有持续性
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流程相互独立或分散,没有有效整合在一起,信息不能有效贯通;市场环境或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控制活动不调整,仍然按先前的流程,风险来临之际束手无策。
三、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层内控意识不强
互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且面临着动态多变的市场,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企业的需求。西方较成熟内部控制理论是与西方的市场环境相适应,不能照搬照抄,因此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以参考。在互联网企业百花争放、百鸟争鸣之际,一方面因时效性的限制,管理者为了抓住市场先机,更多以业务为导向,加快技术更新速度的同时,不能同时调整内部控制目标。另一方面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不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脱离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2)制度设计不科学
首先,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未内化到责任人。互联网企业为了迅速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采用灵活的流程和扁平的组织架构来推动和运作,使得企业的流程和组织结构更具柔性。而内部控制。则需要有专人审批,资产由专人保管,信息由专人提供管理,导致内部控制流程不能责任到岗位和人,审批链设计流于形式。
其次,专项内部控制缺乏针对性,集体审批费时费力。尤其互联网企业依赖流量和客户黏性,对市场投入不断增加,若不增加针对性的市场推广内部控制措施,考虑成本效益,会拖累企业的经营业绩。
第三,内部制度设计时缺少闭环环节。注重事前控制,忽略过程和事后控制。缺少动态的跟踪调整优化环节。
(3)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结构,部门数量增加,各部门管理重点和方式存在差异,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整体之间缺乏衔接,导致内部控制局部化。二是工作流、内部控制、软件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相互独立,不能产生协同效应,效率低下。三是信息断流,传递不及时,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低下,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及时预警,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
四、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1)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对风险,使企业战略能够安全落地
企业战略是企业长远性的整体规划过程,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的起点,全面预算是战略目标的量化和程序化。内部控制以全面预算为导向,带动内部战略的落地:
1.提高管理者风险意识,通过培训和沟通增加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选择具有较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员工,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留住专业性人才,专业人才发挥先锋作用同时。带领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集思广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应对措施。
2.以全面预算为起点,制定一套系统的、量体裁衣式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制定相关标准,对标准进行量化,帮助企业更好的配置资源和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突出竞争优势。
3.与企业的生命周期匹配。虽然互联网行业迫切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保持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和衔接性。在企业成长阶段,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化、跨部门及各层次的衔接;在企业的发展和成熟阶段,需要注重集成式的架构和内部控制流程,实时监控和反馈企业的业绩和风险。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体制
首先,对内部岗位职责进行标准化,将责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设定为最小单位,打破功能限制,提高项目执行力。
其次,对于关键的业务,建立专项内部控制制度,增加控制节点或完善治理结构,以进一步明确责任和突出效益。互联网企业对客户肯流量非常依赖,在获取时,需要大量的市场投入。市场推广控制需要增加市场推广效果和经营效益指标,使推广精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重大决策过程,通过良好的治理结构来内部控制:董事会、股东大会和高管之间进行必要的权利平衡,避免一言堂的发生。将制定、批准、执行,监控职能分开。
最后,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扩展到战略目标后,使得业务流程目标与内部控制目标重合,两者有了共同的目标,通过改造业务流程则可以加强内部控制。而流程的改造,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客观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全面评估战略风险、决策风险、执行风险和评价风险,识别和管理风险因素,对现有的流程的风险点进行再设计,再结合企业的人员组织架构、部门职责、授权制度,将企业内部控制节点责任到岗位和人,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有的互联网企业未将财务纳入到经济合同评审的流程中,缺少了財务部对经济绩效的评估,使合同多承担义务或权利减少。经济合同主要风险点有: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存在风险和明确、款项是否与企业的整体绩效目标一致等。这些风险点需要业务部门、法务部门、财务部门等的会签审批。会签部门对需要审查的内容进行职责分工,在流程审批中发表意见。意见不同的,根据各方的依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业务部对合作的内容的完整性和风险负责,法务负责条款内容的完整和合规,财务负责相关税务、结算方式、资信及款项是否与企业的整体绩效目标相一致的审核。
(3) 整合企业中的不同系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1.通过整合人事、预算、合同、业务、资金结算、财务等系统,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融合。同时,对各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统一付款、统一核算、统一标准、统一入账、统一管理,将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区分开,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将内部控制流程的数据转化为实际有用的信息和财务数据,实现预算—合同—付款—财务系统—预算的闭环内部控制系统,既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又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更好的为业务服务。
2.建立风险预警内部控制系统。以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从资产、业务、财务着手,建立风险数据库,设计风险的识别、判断及标准,实现对风险的预警。这些预警信息通过平台反馈到责任主体,责任主体对风险进行处理,将风险处理结果反馈到共享中心。
3.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小组,以定期肯不定期的方式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隐性风险,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肯领导,跟踪优化措施和改进情况。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审核,使内部控制更好的服务企业的业务。
互联网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征和自身企业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郭永清.管理会计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李晓东“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7(23):67-71
[3]张红英赵丹.基于PDCA循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控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6(1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