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优化研究
2019-08-21沈治虹廖愉平
沈治虹 廖愉平
摘 要: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互联网金融业纷纷开始跑马圈地,成为带动金融业发展的一股新潮,资本的进入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快速成长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着手,探究互联网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绝对值的增长不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质经济的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普惠民生、防控风险,结构调整的目的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互联网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整个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严重。
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的问题。例如,低市场准入,信息安全风险和不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最后,针对互联网金融业过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优化建议,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业概论
(1)互联网金融业概念
互联网金融(ITFIN)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商业模式,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业是以传统金融业为基础,和互联网技术结合,为满足用户的存、汇、贷、金融理财、融资等业务而催生的新兴行业,其本质属于三大产业中的服务业。
(2)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演变
网络基础设施为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国民消费方式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业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2011年,第一个众筹网—“点名时间”成立,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初见雏形,随后经历P(Peer-to-Peerlending)网贷,即点对点信贷;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具备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金融门户。未来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在很大趋势上依托互联网演变得更加智慧,实现彻底的“智慧金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业作为伴随着互联网科技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在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运营,弥补传统金融业弊端,研发金融产品和激活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业发展迅速。
(1)行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投资需求增加,投资的理念发生变化,互联网金融产品认可度提高,股票、基金、外汇、黄金、期货、债券、期权、股指期货等金融投资品种类越发多样,主要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相继推出以余额宝为例的“宝宝”类货币基金、短期定期理财产品,这类金融产品以门槛低、收益稳健拥有大多数投资用户,整个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2)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复杂
互联网金融业是一个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结合起来的新兴产业。它既需要精通互联网技术的计算机人才,也需要拥有深厚财务知识储备的金融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技术支持服务商、网络销售等各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另外,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例如,需要互联网行业所需的管理能力、社交媒体能力、Java软件处理能力;金融行业人员的金融分析能力、领导力、金融模型能力,各专业人才汇集。互联网金融业从业人员则需要具备管理能力、保险知识、Java\Linux\SQL\Python等专业性与通用型相结合的能力。
(3)行业发展容量大,主体多样
传统金融业的业务主要由银行来完成,互联网金融业发展中涌现了诸多中小型财富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投资选择多样。互联网金融业支持终端更加方便,不仅仅是计算机终端、还涵盖了移动电子设备、平板电脑等支持金融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平台。
(4)行业监管趋严,投资收益渐减
2017年12月1日颁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41号文)和2018年4月初颁布的《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治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29号文)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大量债权人资金流遭遇流动性挑战,行业整体逾期率攀升,一部分消费信贷平台被迫进行转型,互联网资管新规(29号文)加速规范了财富管理类平台的盈利模式。从“2018年互联网理财指数报告”中可以看到,2018年互聯网理财指数下降到了563点,同2017年的695点相比,下降幅度23.45%,其中多数是由于P行业整体经营遇冷所致。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进入新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提质增速,依托于高新技术发展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得以快速发展,日益增大的资本竞争,快速发展的节奏也逐渐发现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准入低,信息安全风险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纷纷紧跟发展潮流,不断推出正规且具有风险防控能力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产品。但是,由于行业整体进入壁垒较低,某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例如某些P在线借贷平台和财富管理平台,不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可能在用户安全信息、资金安全性、风险赔付方面存在欠缺。
(2)种类多样,监察难度风险
互联网金融投资需求多样化,各种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净值型、指数型、混合型、预计到期收益率等专业术语不同的组合描述着不同的投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钟选择。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某些存在欺诈嫌疑的金融产品的发行的避风险成本降低,甚至很多时候这类产品往往大行其道,这些看似合法经营的产品往往使得监管难度增加,监管机构对这些产品的监管有点不知所措,这些产品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3)征信机制不完善的资本风险
购买金融产品,对股票或者基金进行投资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在承担一定的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投资回报,但是现有的征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征信情况不良的个人或企业也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资金借款和资金融通,这个时候如果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不仅可能得不到投资收益,甚至会导致本金的损失。
(4)行业发展泡沫大,判断失误风险
整体行业发展一路看好,各大资本家相继推出网贷或财富管理平台,前期以高额的回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后期当资本链断裂,虽资金池越来越大,但是相应所需要支付的回报数额也变得更加庞大,它可能发展为“庞氏骗局”,因此对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盲目乐观可能会导致投资判断失误。资金损失与投资的初衷背道而驰。
五、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策略优化
(1)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提高互联网金融业整体行业抗风险能力。一方面,从互联网金融业服务端来说,企业应加大对提供金融产品的金融终端的研发投入力度,采用多种包括防火墙、智能防护卡、数据权限处理等关键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信息安全,将科技的发展纳入降低网络风险的关键方面,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减少对国外高新防护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从互联网金融业受众方而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应强化自身互联网、大数据和金融行业的基础知识,逐渐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和权益维护意识,和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责任到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细化监管细则,扩大监管区域
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市场上投资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需要细化监管细则,同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深入推进。此外,政府监管和市场培育同步进行,专门专法,加强监察和惩罚力度,对受众较广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不断对政策进行调整升级,保证监管政策的适用性,减少由政策滞后性带来的“钻空子”事件发生的概率。
(3)完善征信管理体制
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是社会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体系。t通过各金融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实现金融业信用信息统一,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扎实推进我国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管理和服务部门要依法采集汇总企业和个人信息,依法向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和个人提供方便、高效的信用信息服务。
(4)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
互联网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展现了这个行业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对于大众投资者而言,在进入市场之前应该要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业有一定的了解及思考,而非盲目进入,要警惕行业发展泡沫,理性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在对风险有一定的认知和承受能力之后,再选择适合自身投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同样需要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意图投身于这个市场中淘金也需要有一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承担能力,以及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协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六、結语
不管是传统金融业还是互联网金融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金融业并非慈善业,资本进入市场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各路资本纷纷跑马圈地,以期能够在这个行业占据半片江山,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业能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但是,欲速则不达,互联网金融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需要站在促进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下,针对性地调整整个金融业发展模式,维护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市场秩序,继续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活跃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金融.https://baike.so.com/doc/5536051-5755137.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_文档库
[3]李红卫,刘志平.银行承兑汇票“变异”现象探析[J].金融会计,2012(06):26-30
[4]吴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探究[J].现代商业,2019(11):69-70
[5]向思遇.互联网金融业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张哲.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2):35+25
[7]靳玉红.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2):134-138
[8]赵之博.浅谈关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对策及前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39
[9]王景利.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2):22-24+28
[10]代竹.基于众筹现状探析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365
作者简介:沈治虹(1995年-),女,汉族,重庆垫江人,研究生,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政策规划与发展研究。
廖愉平(1983-),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助理研究员,中级经济师(金融),重庆工商大学,主要从事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