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集团绩效考核评价研究

2019-08-21孙婷

财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考核评价循环经济

孙婷

摘  要:循環经济模式下的绩效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承受力和资源的节约,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为有效、科学地评估污水处理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绩效状况,本文从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入手,利用数据信息资料探讨了其绩效考核评价的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污水处理企业;绩效审计;考核评价

一、循环经济模式与绩效考核评价.

(1)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技术的竞争,还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竞争。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利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应整合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在循环经济中,企业必须有环境成本意识。环境是资源的一种,应有其价值的。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国际贸易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对企业产品取向、市场竞争力等都有重要影响,许多政府、企业都开始关注保护环境的问题,对贸易同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注重发展和设计保护环境的绿色品牌,比如发展和保护对臭氧层无损害的、酸碱平衡的、无磷酸酶的以及可回收的产品。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公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对企业的环境、资源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企业也意识到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企业的重要趋势,发展循环型经济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选择。

(2)绩效审计考核评价

效果性、效率性及经济性是绩效考核评价的三项内容。经济性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耗费最少资源而获取最大数量的产品、服务和其他成果,并注重资源节约、投入及使用的程度及合理性的利用。效率则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投入资源量与获取成果间的比率,这种比率关系为相对关系。效率则关注企业在其生产、服务中是如何利用资源的,即是其产出与投入间的比率。效果在指的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成果与预期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注重的是实现原定目标的程度及其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

由上述可知,经济性主要涉及到资源,效率则关系到成果输出与生产方式等内容,效果性即是其获得的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均非常密切。也即是经济性主要是在追求成果和效益的条件下尽量耗费最少小的资源,也就是是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和成果。效率则追求的是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即资源利用率的问题,以实现其最大化的产出目标。效果追求的是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或影响,而非是产出一些无用的产品或服务、影响。可见,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构成了绩效的内涵。

(3)循环经济模式下绩效的理解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绩效并不能理解为最大限度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最大限度地去获取经济利益和创造社会财富,而应理解为在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良好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评估污水处理企业的效果性则主要是考虑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通常利用实物、劳动及价值等指标来反应其效率、效果及经济等指标特征,且以提升经济总量为主要表现方式。评估经济效益则是对其盈利能力、债务风险、资产质量及经营增长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评估社会效益主要是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1)经济效益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

考核评价评估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资产质量情况:企业总资产、应收账款以及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企业不良资产比率及现金收回率等。2、盈利能力情况:总资产报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及成本费用的利润率,以及企业净资产的收益率等。3、经营增长情况:主要为企业销售、企业总资产、销售利润、资本保值等的增长率及其技术投入比例等。债务风险状况:主要为企业已获利息倍数,资产、现金流动、带息或有负债等负债比率,以及速动比率等。4、补充材料:不良资产比率、资本三年增长率及资本积累率等。

(2)生态效益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污水处理企业施工及污水处理运营过程中会给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对气象、土壤、地下水环境、人群健康、地面水环境、大气环境、植被、噪音、土壤、生态及动植物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多数生态效益是无法用货币价值来估量的,所以,评估考核生态效益常以实物或劳动指标为主要指标内容,且由于生态效益不一定会使社会产品量增加,所以表现为恢复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及扩大服务范围等。因此,我国对企业生态效益的评估指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绿色植被覆盖率: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沿线森林、农田作为、斜坡绿化、草地等绿色植被的覆盖状况,这是污水处理企业的生态效益效率性、效果性指标内容的重要反应,植被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越高其生态效益就越好,二者呈相关性。2、污水处理企业投入的能力及其产出率,此为其生态效率的重要反应指标。3、水土保持林率:该比率主要指企业生态效益效率性、效果性指标,主要通过水土流失率及水土流失治理比率等指标来反应,该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生态效益越好;水土流失比率越低,企业生态效益也就越好。同时,污水处理沿线及周边土壤沙化治理率、服务区及污水处理污水排放治理率、盐碱地治理率、废物排放及环境污染治理率等。此外,还有污水处理噪音处理、大气污染等指标。

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等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未来,因此,其关注度日益提高,考核企业绩效也不能忽视环境因素。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评价主要考核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承担,考核评价指标主要考虑其定量部分指标和定性部分指标。

首先,定量部分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指企业能源的消耗率、环保投入率、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消耗及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等内容,具体如下:

(1)能源消耗率:污水处理企业施工及运营中消耗的电力、石油及煤炭等资源量常以单位产品消耗量及单位时间消耗量等为评价尺度。计算方法为:年度消耗能源总量/年度服务或产品总量=能源消耗率,能源消耗率越低,说明其社会资源占用越少,其合理、节约利用社会资源的效率就越高,资源利用率也越高。

(2)环保投入率:该指标主要指企业该年度内为保护环境支出的费用同其营业收入间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是评估其环境保护程度及为环境保护实际的投入状况。年度内环境保护投入支出费用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即得到环保投入比例。环保投入率指标主要依据污水处理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来评估,各年度Jan的投入应保持适当的增长幅度,若环保任务中,要逐年增大投入,若环境保护污染问题显著改善,则投入也可适当减少。

(3)资源消耗: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资源的节约,从企业施工及运营的源头上来减少资源消耗量。具体为单位内企业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能耗,单位内其施工及服务的综合能耗,单位内生产及服务总值的取水量、增加值的用水量、污水处理绿化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等。

(4)废水或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此为重复利用工业用水量占总工业用水总量的比例,重复利用则主要指其在运营绩施工生产等过程中对工业用水的重复性利用,包括废水处理后的重复利用、一水多用等。工业用水总量主要指企业施工生产及运营管理中的生产、生活用水量,是工业新鲜水量和重复用水量的总和。废水或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越高,表明其对水的循环利用程度也越高。

四、总结

总之,对于污水处理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主要从其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和社会责任三方面进行指标设计,从此三方面去考核评价污水处理企业施工生产及运营绩效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以推动其在生产及运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董翰文,符越佳.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环境绩效审计路径研究:以甘肃省循环经济为例[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7.40(05):67-73

[2]王爱国,杨美艳,刘毅.我国生态文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7(05):166-172

[3]张利平.循环经济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与评估[J].社会科学家,2016(11):93-97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考核评价循环经济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