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桥遗梦》中所折射出的达尔文主义

2019-08-21霍颜艳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霍颜艳

【摘 要】《廊桥遗梦》的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在文中多次提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然而,通过细读文本,我们认为沃勒并非一个不折不扣的达尔文主义者,希望这种观点的提出能引起学者们的思考。

【关键词】廊桥遗梦;沃勒;达尔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99-03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于1992年创作《廊桥遗梦》,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并使他一举成名。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了二十多年,作为其核心的达尔文主义对美国之后的文学创作以及社会意识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沃勒创作《廊桥遗梦》时便深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常常借助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情,作者本人在写作时也利用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来行文布阵,但沃勒笔下的达尔文主义与真正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有着诸多不同。

一、达尔文主义与《廊桥遗梦》

达尔文(Charles-Robert Darwin, 1809-1882),英国人,被学术界公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是《物种起源》,它用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合理地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有力否定了上帝有目的创造生物的观点。达尔文把人类视作生物进化的一环。他主张生物进化是通过斗争来实现的,并提出了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论。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原理。达尔文把这个淘汰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的过程。[1]

《廊桥遗梦》中,主人公金凯曾多次提到达尔文学说,他为了弗朗西斯卡决意不再娶妻生子,自此浪迹天涯,最终孤独地死去,也就是说他自愿选择了被淘汰的命运。金凯所理解的达尔文学说与大众所认可的达尔文学说不同,他称之为达尔文逻辑,并且声称自己是达尔文进化“逻辑”某一末端濒于灭绝的动物。这些在文中都有体现。

如He could see the approaching death of cowboys and others like them, including himself. And she began to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when he said he was at the terminus of a branch of evolution and that it was a dead end. [2]

他眼睁睁地看着牛仔们和类似牛仔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正在逼近死亡。她开始理解他所说的他处在进化的某一分支末端的含义了,那就是某一物种处于进化濒于灭绝的一端。[3]

金凯是个悲观的达尔文信徒,他认为自己处于灭绝的边缘。然而,达尔文认为人是进化链的最终端,况且在当今世界人类正处于人口大爆炸之际,就更不可能灭绝。若金凯处于某一进化分支濒临灭绝的末端,那他就一定不属于人类。金凯虽然把自己视作良种豹,但他仍是人,既然是人,又怎会灭绝,这就说明他是一个非正统的达尔文主义者——沃勒式的达尔文主义者。

沃勒在文中曾反复、不厌其烦地说金凯是一个非正统的达尔文主义者,例如他索性借弗朗西斯卡之口说……and Francesca Johnson characterized him as living“in strange, haunted places, far back along the stems of Darwins logic.”[2]

……而Francesca Johnson把他视为“在怪异的、幽灵出没的、达尔文物种起源逻辑发端之前更远古之地中的生物”。[3]

更远古之前的生物是什么,文中并没有提及,然而这句评述为鼓吹沃勒式的新达尔文主义和为他崇尚达尔文主义却又信仰上帝的矛盾留下了空间。达尔文学说创造性之处就在于它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这也就否定了上帝造物之说。沃勒说金凯是“达尔文物种起源逻辑发端之前更远古之地中的生物”,这一生物又代表什么呢?显然,在达尔文物种起源理论之前,根本就没有物种这一说。这一例子进一步证明了金凯,也就是沃勒,是一位不彻底的达尔文主义者,而且是沃勒式的新达尔文主义者。

二、沃勒不彻底的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的不同

(一)达尔文逻辑与达尔文学说

沃勒曾借弗朗西斯卡之口这样评价金凯:……and Francesca Johnson characterized him as living “in strange, haunted places, far back along the stems of Darwins logic.”[2]

……而Francesca Johnson把他视为“在怪异的、幽灵出没的、达尔文物种起源逻辑发端之前更远古之地中的生物”。[3]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这一段话表明了沃勒的不彻底的达尔文主义思想,因为他用了达尔文逻辑(Darwin logic),而不是达尔文学说(Darwin theory)来阐释他的达尔文主义观点。Logic和theory表面上只是毫厘之差,内涵却差之千里。Logic是思维的产物,多来自主观意识,虽然他有合乎科学理性的一面,但毕竟不是科学。而theory,是被实践证明后并接受的“学说”或“理论”,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事件相结合的产物。而自然科学的学说或理论的建立是不能仅凭逻辑推理得出的。这就说明沃勒用logic而不是theory来评价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充分证明了他相信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而且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逻辑”而已,根本称不上是“学说”或“理論”。这是沃勒不彻底的达尔文主义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同时,由logic代替theory的一字之差,我们可以看到沃勒在创作过程中用词的谨慎。弗洛伊德也曾说过,“你如相信科学只包含确实已证明的命题, 那就大错特错了……但是具有科学习惯心灵的人却能满足于这种确实性的近似性,进而追求创造的成果。”[4]可见,沃勒对达尔文主义的怀疑也同时收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

(二)进化观的不彻底

达尔文的进化观认为生物是不断改变、进化的。而之前宗教所宣扬的神创论则认为人是由上帝直接创造的,并没有经过进化,各种类种都是由神规定的,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更不能相互转化。达尔文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说法。沃勒的进化观是不彻底的,这表现在他说金凯生活在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之始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地方”是科学家一直孜孜不倦地,从古至今都在研究和试图解开真谛的“地方”,那“地方”是生命起源的“地方”。然而,直到2006年6月26日,人类宣布破译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之际,人类也还未敢说自己弄清楚了生命的真正起源。而沃勒早在1992年就已创作出此书,作为现代人的金凯,他有可能出生在那种地方么?当然不可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沃勒的进化观有别于达尔文的进化观,他的进化观是不彻底的进化观。而且沃勒笔下金凯又有着弗洛伊德的“倒退”式幻觉。

弗洛伊德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认为,作家的创作过程其实也就是做白日梦的过程,特别是那些作品能够反映自身内心真实感受的作家们。作为文学创作者,他们找出自己早期的经历并加以利用,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没有被满足的要求和希望通过做梦或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在某种伪装下得到释放。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精神需求,通常会无意识的在其作品中得到释放。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实现愿望的幻想,而其形式被用来伪装这种幻想。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认为,意识的通途在日间往往由于审查作用的抗阻而被截断了,只有在夜间他们才会进入到意识里。那么幻觉式的梦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称清醒状态里潜意识的精神过程为“前行的”,那么梦中的则可以称之为“退后的”。[5]沃勒在创作《廊桥遗梦》时显然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理论来说这是做梦的过程。沃勒信仰上帝,对于达尔文主义他的态度是矛盾的,在他的笔下,他把金凯描述为“达尔文逻辑物种起源发端之前更远古地中的生物”,这也表现出了沃勒在创作过程中“倒退”式的幻觉。弗洛伊德认为,“只要出现了这种退后现象,它也许就是某种逆反思想以正常的方式到达意识的反抗作用,同时它也是那些拥有生动感觉的记忆对思想形成吸引的结果”。[5]

《廊桥遗梦》中金凯不可能出现在人类起源之前,但为什么沃勒要那样描写呢?显然,这是一种弗洛伊德的“倒退”式幻觉,而沃勒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的运用了这种方法,表达了他内心真正的想法。沃勒在作品中将新达尔文主义同新弗洛伊德主义思想巧妙的交混在一起,这在文学作品中也十分罕见。

(三)进化与倒退

在我们日常使用“进化”这个词的时候,经常认为“进化”就是向上的、积极的、向着更好更优质的方向发展着的,但是把生活中的理解套用到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进化”上时不免显得词不达意。因为生物进化是否是“上升发展”的观念,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中则几乎没有论证。现代主流的科学进化理论秉承达尔文主义的传统(即综合进化理论,又被成为新达尔文主义)认为“进化”的科学含义不存在“革命新变革”,“上升发展”或“相互转化”的意思。亦即,从语义上看,“进化”不等于“前进变化”。

赫胥黎则认为:“现在一般应用于宇宙过程的‘进化一词,有它独特的历史,并被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就其通俗的意义来说,它表示前进的发展,即从一种比较单一的情况逐步演化到一种复杂的情况,但其含义已被扩大到包括蜕变的现象,即从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进展到一种单一的情况的现象。”[6]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由此可见,金凯身上又有着进化“逻辑”上的“倒退”观。首先,他自己选择了被淘汰的命运——自此孤身一人,直到死去。这种行为是一种倒退么?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这其实也是一种进化,同样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其次就是,沃勒将金凯描述为“达尔文物种起源逻辑发端之前更远古之地的生物”,也就是将他视作生物进化之顶端的生物,这种描述何尝不是一种“倒退”。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观也包含着“倒退”。由此可见,沃勒不仅相信达尔文主义,还是新式的达尔文主义者,他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观也包含着“倒退”,并把这一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三、沃勒式的达尔文主义在《廊桥遗梦》中的应用

金凯在得不到弗朗西斯卡的应允之后对她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可以说是一段十分精彩的“魔语”。

Once, in talking about what he called “last things,” he whispered: “‘Never again, cried the High-Desert Master. ‘Never and never and never again.” He saw nothing beyond himself along the branch. His kind was obsolete.(P.112)

他曾谈到过他称为“最后的物种”的话题,她悄声说:“‘永不会再来了,永诀先生疾声呼嚎,‘永不、永不、永不会再来了!”他在他进化的那只链端之后所见的是一片死寂,所余者仅他一人。他那个物种快灭绝了。

这一段十分清楚地体现了作者不彻底的达尔文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将人列为进化金字塔的最高端,也就是食物链的顶层,人是不可能灭绝的。而作为“人”的金凯可能是“最后”面临着在他的那个“进化末端”快要“灭绝的动物吗?显然,这又是沃勒的达尔文主义观点。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这一斗争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将存活下来,而那些不能适应的则会被淘汰。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国实验生物学家朱洗认为,达尔文“对于进化学说最重大的贡献要算它的淘汰理论”。[7]

金凯声称自己在进化的“支链末端”,而且认为他所在的种族将要灭绝,这充分表现出了他对爱的忠贞,更表明了他自愿选择了被淘汰的命运——一个人终身孑然,不再娶妻生子,直到默默死去。达尔文学说认为,不能生殖的物种就是面临被自然选择淘汰的物种,对金凯来说,他是自愿的选择了被淘汰的命运,这将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一个决定,这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但为了爱,他甘心情愿的接受了“灭种”,这种现象在大自然中几乎没有,也只有人,才会做出这样的決定。[8]

《廊桥遗梦》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读者中引起共鸣,就是因为小说本身所具有的缺憾美。女主角面临的道德与爱情的选择,无论最终的决定是什么,都注定了结局的不完美。道德的力量是否永远大于情爱的力量,这是我们人类从古至今都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之于金凯,他的选择则在于生存的信念是否高于死亡。对普通大众来讲,毫无疑问,在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其他任何事情都会变得无足轻重。但对于金凯来说,没有了爱情,作为动物生存下去的本能也会消失。他宁愿孑然一身,孤独终老。这样看来,他们的结局也是完美的。彼此都将对方埋在心底,相互挂念。在大千世界中能有这么一种感情上的依靠,也是一生之幸。精神与肉体不可能永远统一,当二者必择其一时,我们的选择往往身不由已。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面临选择时考虑的就不仅仅只有动物的本能。达尔文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本无关联,然而在《廊桥遗梦》中,沃勒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都将这两者作了完美的融合。因此,此书历经多年仍如此畅销,以及即使其故事本身所带有婚外恋这样的禁忌题材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所感动,都可以归功于作者对人性的绝妙探索。

参考文献:

[1]阿德里安·戴斯蒙德等.达尔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2] Robert James Waller.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M]. New York: Hachette Book Group USA,1997.

[3]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桥遗梦·梦系廊桥[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3.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新论[M].罗生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广州:新世界出版社,2007.

[6]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朱洗.生物的进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8]王永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出版之旅——聚焦读者的文化意识及翻译作品出版的营销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