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
2019-08-21巩发艺
巩发艺
【摘 要】武术与京剧等各种表演艺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尤其是京剧中武生的武打表演艺术直接源于武术,并结合戏剧本身内涵形成一个特有的戏剧角色。本文在对武术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联系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就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深化我们对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武术;京剧武生;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14-02
自京剧等中国戏剧诞生以来,就和武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京剧等中国戏剧除了具有生动的戏剧情节和优美的唱腔外,同样具有许多精彩的武打场景,尤其是京剧武生中的许多表演动作都是基于标准化的武术技术动作,融合生活要素所形成的。为了更好地认识京剧武生这个戏剧角色,提升其表演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先对武术和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二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武术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联系性
自元代起,中国戏剧开始在民间蓬勃发展。由于当时蒙古族统治者非常喜欢观看元杂剧,使得当时许多人参与到了戏班子或杂技班中,其中也包括专门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这使得我国最初的戏剧是由美术、舞蹈、音乐、文学和武术等所构成的一个综合剧种。随着我国元杂剧的发展,其中的武人越来越多地将武术表演艺术中的腾跃和打斗等表演元素融入了元杂剧中。虽然中国戏剧在不断发展变化下逐渐划分出京剧、川剧和越剧等许多剧种,但是其中都有武术表演艺术的存在。比如,在京剧等各种形式的地方戏剧中,都是以表演武戏为“七分打”的。由此可知,武术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缺少了武打,那么就无法构成完整的戏剧艺术形式。
二、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分析
(一)长靠武生的表演艺术
长靠武生一般主要扮演古代大将、盖世英雄等正面人物角色,如赵云和姜维等,相应的表演要侧重大气、庄重等特性,力求可以通过潇洒大气的动作来展现出一种大将风范。长靠武生一般主要穿着厚底靴和长靠,且以人物武打和架势为最主要的表演特征,具体可以根据表演人物的特征分成“大武生”“墩子武生”等种类。相较于其他武生表演而言,长靠武生的表演中一般都涉及场面宏大的打斗或战争情景。除了独特的穿着外,长靠武生的武打表演动作也较为独特,具体表现在表演造型和表演方式上,这使得其形成了多种表演艺术流派,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需要注意的是,长靠武生在表演中要注意配合其他表演者,且要合理地开展唱念,借此来对所表演英雄角色的形象进行更好地呈现。
(二)短打武生的表演艺术
短打武生一般主要穿着为薄底靴和短衣衫,且相应的武打表演动作也更加轻盈利落、干净潇洒,尤其是在表演艺术中着重凸显“美”“帅”“冲”三个特征。其中的“美”主要是指表演短打武生的扮演者一般为拥有俊朗外表的年轻人,且具有比较强的神态美和动作美,如任堂惠、武松和白玉堂等都是短打武生扮演的经典戏剧形象;“帅”主要是指短打武生的表演动作并非真实的打斗场面,而是具有很强舞蹈表演艺术特性的美感,相应的审美价值也比较强,容易使受众在观看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审美愉悦感;“冲”则主要是武生的武打动作具有比较大的幅度,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可以充分展現激烈的打斗场景。
(三)翻扑武生的表演艺术
顾名思义,翻扑武生主要是在京剧表演中负责翻跟斗的角色。比如,在京剧中表演猴戏的时候,一般主要采用翻扑武生来扮演孙悟空这个角色。此外,在翻扑武生开展武术表演期间要注意掌握一些戏剧演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在对《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角色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相应的翻扑武生除了要具有灵敏的表演动作和细腻的表情,将孙悟空的形象进行生动展现的同时,还要在唱念上发力,力求可以进一步通过戏剧演唱来更好地展现出孙悟空桀骜不驯以及敢于对抗天庭的性格特征。
三、京剧武生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特征分析
(一)“俞”派武生的表演艺术特征
京剧武生中的“俞”派主要是由俞菊生创作形成,在清末时期位列三大武生流派的榜首,该流派武生在开展表演期间一般伴有标准且生猛的表演动作。俞菊生的戏路较为广阔,尤其是非常擅长短打和长靠。通过仔细地剖析“俞”派武生的艺术特征可知,其在舞台造型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俞”派武生重视描绘和勾画脸谱,这点在许多经典的京剧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多见于神怪题材的京剧作品中。“俞”派武生在勾勒脸谱时的特殊性体现在其介于“净”角和“生”角之间。此外,“俞”派武生也较为看重念白,具体就是用一个洪亮的声音来进行念白,提升了整体的表演效果。这些鲜明的武生表演艺术特征为“俞”派武生吸引了一大批求学的弟子。随着“俞”派武生的发展,相应的表演形式越发完善,同时也对“俞”派武生的戏路进行了极大扩展。
(二)“李”派武生的表演艺术特征
京剧武生表演具有京剧在武打、念白、唱功等方面的相关表演特征,同样有效地融合了舞蹈动作等一些表演元素,并且不同的表演者可能会在表演中侧重不同的表演方式与特征,这最终使得他们形成了特有的表演流派。而“李”派武生实际上就是清末时期三大武生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李春来,其在对短打武生表演艺术进行继承的基础上,以翻扑表演为主,在形成期间有效地汲取了武旦、武丑等多家表演艺术特色。除此之外还融合了剑法和拳法等民间武术以及民间武术艺术元素,极大地增强了“李”派武生表演的艺术特色。在“李”派武生表演期间,武生表演者非常重视武打功夫的运用,力求可以全面增强整体京剧武生表演的效果,这也使得该流派的武生一般需要具有相对较高的武打技艺。比如,在京剧《花蝴蝶》中,针对姜勇志这个角色,实际的表演中就包含有许多连续的、干净利落的武打技艺,没有扎实的武术功底是无法将相应的武术表演动作做到一气呵成的。
(三)“盖”派武生的表演艺术特征
京剧武生表演要想吸引受众的关注和认可,就必须要形成特有的表演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除了要继承传统的表演技术外,还要在继承以往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地融入个人的一些表演特色。“盖”派武生实际上就是在继承“李”派武生表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武生表演特色所逐步发展起来的京剧武生流派。其最为突出的表演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京剧武生人物形象塑造层面,具体表现为塑造出具有很强立体感和形象感的武生角色,力求可以完美地统一人物的精气神。或者说,在开展“盖”派武生表演的时候,除了重视利用武术技艺,还要注意表现出人物的精气神,力求可以将所表演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在塑造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除了要设计出武松打虎这方面的一系列动作外,还要充分重视角色动作造型设计的美感。在“盖”派武生表演中,会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期间有效地融合武生的武打技艺和表演技艺,以求可以借此来塑造出兼有形象美和动感美的人物形象,构成独有的武生表演艺术特色。此外,“盖”派武生还非常擅长创作总结。比如,“盖”派武生的创始人盖叫天在对众多剧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武生表演服饰和道具的意见,这进一步丰富了京剧武生行当中的艺术表演形式和内涵。
综上所述,武术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其中武术表演艺术是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形成的重要基础,强化对武术表演艺术的学习是进一步发展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前提。随着我国京剧武生表演艺术的发展,当下已经形成了“俞”派武生、“李”派武生和“盖”派武生等许多流派,它们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影响,最终促进了我国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京剧武生表演艺术鉴赏[J].戏剧之家,2016,(15):63-64.
[2]张金哲.京剧武生表演艺术探析[J].戏剧之家,2016,(18):64-65.
[3] 刘盼,朱婉宁.分析武术表演的艺术化发展趋势[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