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植物检疫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2019-08-21陈静张建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改革

陈静 张建萍

摘要:根据《植物检疫学》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雨课堂”《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馈等。经过两年实践,证明基于“雨课堂”的《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师生互动性,教学效果良好。文章针对本课程在应用“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雨课堂”;《植物检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18-03

《植物检疫学》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研究人为传带的危险性检疫病虫害的分布种类,为害情况,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检疫处理方法、检疫检验技术及检疫法规的一门年轻的植物保护学科。本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植物检疫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水平,培养其从事与植物检疫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以满足植物检疫专业人才的新需求。目前《植物检疫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手段,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授课模式。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学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课堂气氛沉闷;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显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新技术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植物检疫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等进行研发[1,2],集线上慕课资源共享的优点和线下传统课堂面对面言传身教的优点于一身的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3,4]。“雨课堂”借助微信平台,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PT,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条件;为智慧教室的实现提供有力工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5]。通过“雨课堂”,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网络连接,有效激发师生的兴趣,提高《植物检疫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基于“雨课堂”的《植物检疫学》教学模式构建

将“雨课堂”引入《植物检疫学》教学环节,主要的工作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馈等环节。

1.课前准备。教师下载“雨课堂”软件,建立师生交流的虚拟平台。打开“雨课堂”微信公众号,进入“我的课程”,点击下方的“我要开课”,设置课程“植物检疫学”,设置班级“植保151班”,新增班级“植保152班”、“植保161班”和“植保162班”,点击“完成”,班级已完成创建(图1、图2)。点击“进入课堂”界面,进入左上方“成员管理”后点击“邀请学生加入”(图3),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和邀请码(图4)。学生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或者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内输入邀请码即可加入该班级。要求学生以“学号+姓名”方式来命名(图5),完成课堂签到功能(图6)。

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PPT等上课材料准备好。在安装好“雨课堂”软件的电脑上,重新启动PPT后,就会在菜单栏里,看到“雨课堂”。为方便学生预习,教师需要提供录制好的音频或视频教学材料,利用“雨课堂”平台,实时推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不懂”按钮或者发送弹幕来让教师收到反馈信息(图7)。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前预习反馈信息,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图8)。

2.课中实施。在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后,教师可重点讲解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加相应的教学材料。每次上课开始,学生都会通过“雨课堂”的二维码进入课堂,在微信中可以浏览教师上课的PPT,而且PPT一直保存在“雨课堂”中,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教师扫描控制课堂的二维码后,点击“开始上课”(图9),就可以通过微信中PPT来控制屏幕PPT的翻页功能,便于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也能更好地管理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不懂”按钮或发送弹幕来告知教师,教师及时做出解答。另外,可以在PPT中提前设置好问题(图10),插入PPT中,便于全班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所耗时间,也便于教师了解全班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3.课后反馈。课后,教师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通过“雨课堂”中的“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来进行考核,每题都设置时限,推送在微信上,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反馈听课情况,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上课计划,为下一堂课的备课提供依据。在课程章节结束时,可以在“雨课堂”中设计试卷(图11),推送在微信上。根据学生对试卷的答题情况和统计数据,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对这一章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便对上课内容、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

二、基于“雨课堂”的《植物检疫学》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工具,由于其兼具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共同优点,即简单、易操作,因而受到众多高校教师的青睐。《植物检疫学》已连续两年应用“雨课堂”软件进行授课,课前预习可及时反馈学生预习情况;课中“不懂”按钮、弹幕以及习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课后,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通过“雨课堂”在微信中推送的复习资料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了解学生预习和课堂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预习和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并可根据统计数据,完成考勤任务和知识点的反馈情况,有助于量化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把握学生学习轨迹,教学效果良好。但“雨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依然会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从教师角度。“雨课堂”的推出,方便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情况的掌握,及时调整上课进度和知识点,补充上课材料,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教师一学期承担多门课程,或者同一门课程的多个班级,或者是大班的公开课课程,故要做到时时关注学生在“雨课堂”的反馈并及时给出解答,调整上课进度和知识点,并补充上课材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科研压力,有时候会力不从心,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建议教师在应用“雨课堂”软件时,可有选择地在某些课程或者某些班级中应用,尽量发挥“雨课堂”的优势,这样不会使得教师感到筋疲力尽。

2.从学生角度。“雨课堂”的应用,方便学生提前初步了解课程内容,课堂上可以重点听讲预习中的问题,课后可以根据教师的PPT进行复习。但是,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下,大学生们每学期所修课程较多,如果每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这样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很难达到,也较为不现实。如果硬性要求这样做,难免会有学生应付,从而有悖于“雨课堂”软件的初衷。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在预习阶段以问题形式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在复习阶段,尽量以复习点的形式呈现,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在课堂中,利用“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尽量消化课堂内容。

三、结语

“雨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式教学工具,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雨课堂”为师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互动,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及时的调整。但“雨课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问题,值得教师们考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24):3.

[2]徐盛夏.教学方式与时俱进:“雨课堂”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6,(35):191-192.

[3]黄成龙.雨课堂让教学更轻松[J].科教文汇,2016,(371):27-28.

[4]刘芳.基于雨课堂的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6,(36):184,186.

[5]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2016,(8):235-236.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改革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