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存在性研究

2019-08-21杨焕丽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

杨焕丽

【摘 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女性意识是指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以女性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即女性从生理——心理结构,社会——群体结构和历史——文化结构三方面来透视女性自身的意识。[1]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创作题材更加倾向现实主义题材,女性电影开始活跃,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存在受到深度集体心理、主体自我认知行为和身体美学消费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使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更加自觉化。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自我意识;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主体;存在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01-02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集体性存在

在电影中女性主体的行为动作是“被赋予”的选择性行为,例如影片的家庭妇女、底层女性、“黄金剩女”等形象是在文学剧本和导演主观意图结合下的想象性建构,成为被观看和被展示的存在物。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认为 “女性并不是生下来即为女性的,而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被塑造为女性的”。宋格的“无意识”理论认为集体无意识并不是个人所得,而是从之前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精神,集体心理强有力的因素改变着我们整个的生活,改变着我们整个的世界,创造历史的也是集体心理。由于女人长期作为“第二性”的观念根深蒂固,已经逐渐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出现“理想化女性”,女性只能依照存在的条条框框来变成应该有的模样,成为一种具有“社会代表性”和“社会刻板印象”的符号,“自觉”地变为客体。例如国产电影中对“剩女”群体影像的塑造往往会放大夸张化,在男权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剩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嘲讽和指责,而她们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态度不被“包容”。从差异模式来看“剩女”形象的塑造承认了性别本身的差异和不平等的社会文化,这个角色的建构反映着社会现实对女性的认知,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来看对女性认知的观念还是封建的。

随着女性意识在时代发展中的成长,而电影则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向观众展现女性的社会话语权和女性意识的转变,女性角色逐渐由 “理想化”女性向“女性理想”形象转变。张艺谋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数以男性视觉来表现一种在挣扎和反抗中寻找自我并释放自我的女性意识,早期影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女性主体处于弱势地位,女性话语权被男性支配控制,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她们渴望身心解放,通过性文化行为的生物需求反映女性主体的意识存在,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而《金陵十三钗》中边缘女性人物的卑微苟活到民族道义的意识觉醒,《影》中女主角小艾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自我身份地位的矛盾,这些都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嬗变,开始注重自我,表现为逐渐摆脱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找寻自己的身份位置。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认知性存在

女性自我意识的认知是作为主体的女性能够基于本体感觉在意识中产生“自我”的概念,因为女性本身能够真实的感知并体验到“自己”是存在着的,拥有对“世界”的有限认知和对“自我”的主体性认知。自我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主观上的内在感受性”,也就是“我的内在体验”,而另一方面自我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位置被标识,从本质上影响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追求,这也隐喻“女性自我意识”追求的艰难性与曲折性。影片《嘉年华》中小米对“梦露雕像”的窥探是她对女性身体和性别的自我认知,也是自我的发现与确认,从身体美学来看将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小米态度逐渐发生转变,勇敢地说出真相,逐渐确立女性自我意识,最后开始与现实反抗,体现了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双重关照中表现她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实现从建构女性主体认知到折射社会现实主义问题的凸现。“意义”是胡塞尔意向分析中的中心概念,可以是一个单纯的意向对象,而电影通过叙事体“女性主体”来阐述女性群体意向对象,进而标识意识行为的客观统一本质,所有的实在都是通过意义给予存在,即通过意向对象反应主体的现象特征,然后再“回到事物本身”。影片《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开始突破男性制衡,追求获得话语主动权,片中“再现”或“臆想”的女性形象是都市女性群体的一方面写照,用一个主体意象表现职场女性群体的自我成长——物质时代中女性主体的独立地位和自我價值,也表现了女性意识在嬗变过程中的存在性表达。作为观众所感知到的观众认知则折射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向主体——女性主体”的生存状态与价值观念的思考。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性存在

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指女性身体上的自由,亦或是身体意识的自由,解放自我;另一方面是指心灵上的自由,追求自我价值,认识“本质”的我。20世纪中期左右的电影文化对女性身体笔墨较少,对“性”行为或情欲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而在90年代以来,电影中出现了“消费主义女性形象”,女性身体大胆地出现在影片中,成为一种文本符号,这种“敞开”本身就是一种揭示,揭示了存在者的存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女性身体被看作是一种商品,身体成为一种消费对象,这些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追求身体上的自由。施尔德认为身体意象是指由于身体这个物象而形成的关于自己身体的图画。认知行动派认为身体意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是自我对自己的身体形成的感觉、思维活动、内心情感以及外在行为的综合表现,身体意象的特征之一是态度,这个态度可以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和关注。电影《无名之辈》对女性人物的刻画着墨于小人物马嘉祺的身体图画,她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尊严被“剥夺”,不堪和无助暴露无遗,但因为对自己身体意象的认知,使她仍然追求“生而为人的体面”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人之平凡,生命之本质,认识“本质”的自己,最后顿悟。

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在电影中表现为追问“存在”和“自我”,同时也注重使用电影语言诗意地敞开“此在”的人,揭示人的内世界和他(她)所处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女性意识存在“自我”与“他者”两种眼光,“他者”的眼光是女性自我意识建构的重要参照物。导演贾樟柯通过两性关系的视角将女性意识的存在与男性的性别观念认知相连接,从两性角度去探寻女性意识的存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是透过男性眼睛看男性所认为的女性存在。电影《山河故人》的女性角色是一个寻找或被寻找的存在,将母性情怀在本土化的故土中建构起来,故事主线围绕女主角的自我经历,通过“他者”——丈夫、朋友、儿子的男性视觉表现女性文化和女性情感。

当下国产电影中女性叙事和女性书写对女性主体和女性意识的呈现越来越丰富和立体化,影片中女性意识的建构经历了逐渐变化的过程:从女性导演以女性视觉讲述女性情感;到从女性主体出发,追求女性自由;再到关注“女性意识”,建立女性自我独立价值。在电影女性文化的语态背后“女性意识”的主流价值观被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所建构塑造,创作和表达的方式多元化,同时反映着女性视觉下社会文化变化的本质特征,也说明国产电影对女性意识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需要用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来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杨洋.我国新生代女性导演女性意识诉求与电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刘强.有智慧的变通是更好的坚持——女性主义视阈下电影《嘉年华》的文化分析[J].当代电视,2018,(06):110-111.

[3]慈祥.新世纪两种青春电影中的女性塑造[J].名作欣赏,2018,(05):161-163.

[4]李红.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解读[D].安徽大学,2012.

[5]曾晰.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及其他[J].创作评谭,2018,(04):61-64.

[6]罗娜.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女性符号的陈述与建构[J].四川戏剧,2018,(03):77-81.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论《致橡树》中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