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基本途径探索
2019-08-21李梓银
李梓银
摘要:大学生党员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将来也必将承担起国家复兴大任的重担,所以,在大学阶段必须积极思考,在践行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担当意识与担当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能力,文章提出了强管理、重引导、建体系、拓路径、创形式、抓重点的教育途径,以期能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4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这不仅意味着党中央对祖国的青年寄予了深深的厚望与期盼,也是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更是对青年们郑重的嘱托。青年一代,既享受着前辈们辛苦打拼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应肩负起且必须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重任。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党员所处的现实环境为着眼点,积极思考新时代新背景下责任担当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其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重引导:加强思想引领与模范引领作用
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思想引领。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责任担当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5后”,甚至还有“00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把握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年龄阶段、心理等特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式的研究和创新,引导大学生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了解党、爱党、敬党、拥护党,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次,引导大学生党员亮身份、做承诺,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当前,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漠视,入党前与入党后成了两条永无交集的平行线,所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势在必行。第一,强化党的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地、深刻地意识到,入党后除了拥有学生这一重身份外,还拥有党员的身份,如何在思想上、言行上向党组织靠拢是一名党员需要终身修炼的事情。第二,对道德选择进行引导,形成显性的社会奖励制度和隐性的道德约束机制,从而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增强。第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这些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声音唤醒大学生党员心底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党员学习古代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崇高行为,从而获取无尽的精神力量,提高思想高度。第四,鼓励大学生党员自我剖析与反省。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担当能力做出准确预判,不拔高、不看低。第五,鼓励、引导大学生党员勇于亮身份、敢担当。鼓励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佩戴党徽,从外在形象上发出积极信号,促进学生党员更积极地做出表率。
二、强管理:发挥教育管理与监督作用
俗话说:集体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学生党总支就是学生党员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高校学生党总支要眼光长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带头作用,从源头上加强入党前的考察力度。目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单纯、功利性强,为入党而入党。因此,在新党员发展的环节中,党组织需要以“挑剔”的目光,对申请入党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审核,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发展中,“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4]发展后,要健全考评机制,对入党前后做到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标准要求,让大学生党员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三、抓重点:提高党组织生活影响力
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通常以讲座和座谈、看书、学习文件、看视频一类的形式开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不高,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为了让党组织生活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党员的主体责任意识,鉴于生情与学情的实际情况,首先必须丰富党组织生活形式,与时代紧密结合。例如,可引入专题研讨、志愿服务活动,邀请专家到校给大学生党员授课。也可以选择与党的建设、教育相关的主题,通过舞蹈、绘画、唱歌等艺术形式进行展示。其次,在内容上可以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以与学生息息相关、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素材,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鼓励、带领大学生党员充分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锻炼自己。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到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墓等红色传承之地开展德育、党性教育,从而让他们深刻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党的奋斗精神,在红色传承中提高党员意识,增强担当能力。
四、建体系:构建党性教育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
当前,一小部分大学生漠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员身份被某些大学生党员有意淡化,入党前与入党后成了两条永无交集的平行线。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评价机制是强化责任担当教育的标准与依据,奖惩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积极性的有力保障。因此,构建党性教育奖惩机制与评价机制势在必行。俗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教育富有成效的有力保障。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者之间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沟通不畅,有脱节的现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即使有相关规章制度,其执行也不到位,严重缺乏按章办事的规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因此,在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来指导大学生党员的行为,明确责任,不断完善责任担当教育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制度导向与激励措施的匹配,有了刚性的要求,但也要有科学的实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科学。[5]
五、拓路径:积极拓展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路径
责任担当方式是指行为主体在承担职责时,选择并采取的行为方式。在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在履行责任行为时要以积极和进步的心态,选择合理、合法且符合道德准则的正确责任担当方式。大学生党员年纪轻,社会阅历浅,情绪波动大,爱国心切,往往容易采取一些不理性的表达方式,或做出冲动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采取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属于典型的“好心办坏事”,造成的后果也是让人痛心的。这些行為不仅没能尽到责任,反而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事实上,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之前讲到的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还可以在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中积极地参加志愿者活动,力所能及地贡献力量,展现自己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较强的担当能力。因此,大学生党员要选择恰当、理性的担当方式,积极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六、创形式:提高与网络媒介的融合性
网络媒介在信息的传播中已占据着半壁江山,古时候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则是“一部手机知全球”。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网络媒介接收着丰富的信息。现在是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在现在的信息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校作为先进的文化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的各个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洪荒之力”,通过建立主题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媒体形式,积极地与大学生们“互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育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德,践行责任担当,促进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作为高校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工作者、执行者,我们要从源头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和培养,把好质量关;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觉悟,促使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和培养工作与时俱进,确保高校的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顾炎武,黄汝成.日知录·正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EB/OL].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_2042.aspx.
[4]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6b956eecc22bcd126ff0cb1.html.
[5]检验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标准[EB/OL].http://www.zglzjs.com/html/2016/wenxuan_1215/12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