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视角下高中学生管理路径研究

2019-08-21沈勇兵

成才之路 2019年2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生人才培养

沈勇兵

摘 要: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出发点,探寻更合理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文章对以人为本视角下如何进行高中学生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生;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1-0100-01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即在管理中把学生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个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或班主任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出发点,探寻更加科学合理且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与路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高中学生管理路径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在行动体现责任意识的心理特征。由于现在的高中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对孩子极度宠爱,所以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不强。这些潜在问题通常是学生难以自律,或者是学生间经常发生矛盾的主要因素。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基本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策略,才能收获更为直观的管理效果。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与判别能力。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更多地融入社会生活,并且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并且要让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将责任意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进行交通法规的宣传,到园博会去做义务讲解员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懂得要关心社会,关爱他人,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增强责任意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管理而言,教师首先要明确管理方向,并且要透过有效的引导将一些积极正面的价值传导给学生。这样才会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彰显自身的價值和作用。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高中学生有很强的个人意识,他们不仅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独立认知,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主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且在班级管理上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这样才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促进班级环境的平等和谐。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能够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他们需要的引导与鼓励。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害羞且缺乏自信,教师就要多给予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有的学生个性很强,难以和其他同学相处,教师就要多疏导,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生活中要充分尊重他人,领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一些方法。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注意捕捉学生的“第一信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与启发的教育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启发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透过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三、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高中生已经有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班级管理带来积极的辅助效果。这不仅有助于良好班级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也可以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不仅如此,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后,不仅会为自身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益处,这种管理意识的深入还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持续性地产生积极影响。

为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或者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引导方案,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第一,可以通过建设特色班级、特色宿舍和申报评审制,促进富有多元化特色的管理文化的形成。第二,通过三风(“乐学之风”“善学之风”“活学之风”)建设与树立良好的学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实现自身价值,以推进学生的“自主管理”。第三,完善校园宣传文化,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展示、宣传和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总之,教师要更新自身的学生管理观念,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与分辨能力,可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这样才会让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郎红.浅析高中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的意义、现状及实施要求[J].基础教育参考,2017(16).

[2]郭慧.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2011(03).

[3]郑卫,李红岩.以人为本做好学生管理教育工作[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4]马红霞.“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19).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中生人才培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