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9-08-21许领梅

商情 2019年36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应用

许领梅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既要满足群众的粮食需求,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为此,还需强化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全面助推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农艺技术  农业生产  应用

所谓的农艺技术,即利用科学技术与方法对农作物进行筛选、培育等,以满足并规范农业相关技术在地域、时间上同步发展的技术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艺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既能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又可转变传统经验式种植模式,促进农作物产量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一、农艺技术的作用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为了满足群众的温饱问题,必须全面推动农业生产。农艺技术的应用是以农村环境为背景,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具体需求为目标,旨在提升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质量,其实施不仅有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助于促进农作物生产,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不仅如此,农艺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教育、组织和帮扶农民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新时代新农民的培育,使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农艺技术乃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各类新型农艺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效促进了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与农业管理形式的创新,顺应了新时代农业生产的新要求,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与时俱进。

二、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定农业种植间隙

农作物生长需要合理的空间,若空间过大,则会导致土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继而对产量造成直接影响;若空间过小,虽农作物数量增多,但受制于有限的光合作用,产量不增反减。因此,在農业生产中,为了确保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必须科学确定农作物的种植间隙。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大多依循自身经验对种植间隙加以确定,如此做法不甚科学,很难实现产量的最大化。为此,还需借助农艺技术的应用,依循科学试验总结得出的农作物合理密度明确种植间隙。一方面,要充分考量采光问题,特别是对交叉种植的农作物,若株高不同,则高作物会影响矮作物的采光,矮作物因光照不足而导致产量大减;另一方面,要确保透风效果,如玉米种植中要重点满足授粉所需,既要避免种植过于密集而引发的采光难的问题,又要防止透风效果不佳而引发的授粉难问题,当然,间距太大也会对玉米授粉造成影响,因此,在具体农业生产实践中,要依循农艺技术,科学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密度。

(二)优化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农业产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主要涉及水、光照、温度、土壤等,优化外部环境因素有助于打破农作物季节性种植要求,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升。在具体农业生产中,外部环境因素的优化离不开农艺技术的支持,以大棚种植技术为例,其通过提供农作物生长最适温度,成功实现了作物的反季节种植。与此同时,大棚种植中适当调节昼夜温差、增加光照时间,也会令作物产量大增,可见,先进农艺技术的应用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此外,农作物在光合作用下会产生生长所需物质,因此,在新型农艺技术的应用中,可适当增加作物光照时间与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强其光合作用,缩减其无氧呼吸时间,促进产量增加。

(三)实现科学合理施肥

作物生长离不开养分,即使处于不同生成期的同种作物,其对于各类养分的需求量与吸收情况也不尽相同,若施肥不当,轻者将引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重者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可见,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农艺技术的应用,以实现科学合理施肥,确保农作物养分充足、生长良好。例如,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因而吸肥力极强,对于养分的需求极大。试验显示,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需吸收氮量2.5-4.0kg,五氧化二磷1.1-1.4kg,氧化钾3.2-5.5kg。当然,不同玉米品种、土壤、栽培方式、产量水平下,具体施肥量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玉米施肥必须依循如下原则,一是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实现用养结合;二是依循需肥特点,测土配方,提升肥料利用率;三是改善肥料品种,优化结构,提升肥料质量;四是农机农艺结合,节水灌溉,实现高效综合利用。综上,农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生长需求,从而科学合理施肥,以最小的投资收获最大产量。

(四)高效防治病虫害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困扰广大农民的重大问题之一,若未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将其有效控制,将会导致病虫害大肆蔓延,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甚至导致其颗粒无收。面对危害性较大的病虫害,通常选择喷洒农药的方式予以治理,但若农药使用比例、使用剂量等把握不准,不仅无法高效遏制病虫害,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中要注重农艺技术的应用,以科学的物理、化学手段,高效解决病虫危害。以棉花为例,其病虫害防治需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其一,选种时要注重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其二,棉苗移栽前要采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药剂进行拌种;其三,可采用10 mL菌无菌兑水20-25 kg,在下种覆土后对苗床进行泼施,间隔10-15d一次;其四,棉苗2片真叶后可采用0.5粒春雨1号兑水15-20 kg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苗健壮,强化棉苗的抗病抗寒能力,解除黄苗等不良生理问题;其五,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如棉苗病需以药剂拌种进行提前防治,棉蚜则需在卷叶率达到30%后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加以防治,棉盲蝽则需在棉花蕾期、铃期采用5%啶虫咪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兼治棉铃虫。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随着国内人口量的逐年递增,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满足群众的温饱需求,必须加强农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粮食产量的逐步提升,继而达到维持国计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连.农艺技术在现实社会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16).

[2]樊彩平.论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10).

[3]熊德先.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7,(23).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应用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