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以南宁师范大学为例

2019-08-21漆亚莉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专业管理

漆亚莉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此大环境下,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普遍面临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智力资本、高科技与产业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创新型产业,具有创新创业属性。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熟悉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育普遍存在侧重理论学习,学科理论知识传授较好,但实践教学匮乏或实践课程难以落实等问题,从而导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正是本研究尝试探讨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与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运用较为频繁的一个术语和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侧重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在宏观层面,张忠福认为,实践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在微观层面,研究者分别从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队伍、实习基地建设等不同的视角切入,提出通过构建综合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将各个独立专业串成链条,开展模拟多种社会形态的综合实践课程[2]。二是基于创新创业背景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近几年学术界关注的新课题。王华等以安徽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为例,指出在“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是重点,为了确保“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考评体系并重新设计考核内容与形式[3]。贾晓晨指出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应按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大类能力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4]。三是以具体的专业或学校为个案,分析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更多的研究主要基于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对实践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其中,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观点包括:钟宏桃等指出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要从明确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搭建学生学习实践平台,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维度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实践教学为理念开创新的教学模式[5]。蒋冬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支撑保障几个方面构建独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采用以能力层次划分的方法,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及综合技能[6]。

上述学者的研究富有启发和价值,是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已有的研究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存在的不足、可能的改革方向与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而对于行业特色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研究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创新创业背景的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和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的耦合关系

(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有效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十分必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有助于学校培养勇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人才队伍。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改变高校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鼓励学生通过课程与项目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而创新创业教育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创新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坚定的自信、坚忍的毅力、开放的思维、自制的意志等都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心智要素。学生无论是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还是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都是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团结协作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操作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教学必须借助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价值主张,并具备从事相应实践活动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要求与高校目前实施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不谋而合,两者有机的耦合互动,能够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双赢。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实践平台建设作为支撑,但目前高校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的还较少,在资源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相关性较高,可以实现一定的资源互补。依托实践教学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也是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三)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专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将专业教育的知识要求、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更有动力学懂、学通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在强调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的拓展。但是,这难以通过纯粹的理论教学完成,需要借助于创新创业的实践。因此,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亟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教学观念,在专业的实践平台上构建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和模块。

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发展的立足之本。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融入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真正落实,成为高校提高自身办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扩大专业的市场适应度和满意度的必然选择及可行性选择。

三、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贯穿其中,相互融合,不仅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实的必然选择。以下结合南宁师范大学基于创新创业导向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阐述及探讨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和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固然重要,但脱离专业教育,就只是空谈口号。“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创业教育,弱化和忽视专业教育,则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创业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7]因此,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机融入到本专业教育中,是探索创新创业导向下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

而新时期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教育深化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实践教学体系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举足轻重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也是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南宁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要求,于2016年重新修订了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为核心前提,改革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内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创新创业实践”方向,增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提升专业课程实践课时,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为重点,以项目和竞赛形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构建创新创业导向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具体的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1.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新体系

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开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在教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全面系统地开发开设旨在提高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例如:《创新创业基础》《文化创新与创业管理》《创业训练》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邀请文化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团队,开设学科与行业前沿、市场需求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等,提高学生基于专业方向开展创新创业的敏锐性。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通过专业课程实践、素质教育、专业见习、第二课堂、企业实训、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内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集合的专业实践活动。同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创业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理解并具备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引导,培养学生不甘平庸、不畏失败、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2.以项目和竞赛形式推动学生基于专业方向的创新创业实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主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论坛、讲座、竞赛、创业培训等活动。例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每年都主办商务设计大赛、文化创意大赛、营销策划比赛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国内外高水平竞赛。自2013年以来,专业学生申报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每年获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立项,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荣获多项区级银奖、校级一等奖、二等奖,团队作品应邀赴深圳参加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创客交易展、第二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

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学生文化创新和创业项目予以支持和资助,与校外单位开展了深度的合作与项目开发,与广西电视台合作拍摄制作纪录片《走南闯北广西人》《记住乡愁》等节目;与南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合作举办南宁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言人选拔活动、“南宁三月三文化艺术节”;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2014年广西国际民族志影展,学生在项目策划与执行过程中,既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

(二)建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互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了让学生基于专业基础,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高校应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互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实现“校内、校企”多方协同。

南宁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协同推进,吸引社会资源,汇聚培养合力,形成校内与校外、“高校—创业孵化器—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体系。突破传统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的相互独立、缺少互动的发展格局,整合校内工作室或实验室平台,引入校外创业孵化器平台,实现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与共赢。

1.利用实验室平台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实验室作为高校专业实习实训的重要平台,拥有场地、设备、技术、管理等资源优势,在实验室平台基础上,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一方面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也提升了实验室利用效率。本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有文化产业数字实验室、“文化e+创客空间”两个专业实验室。文化产业数字实验室是顺应文化产业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于2015年创办的专业实验室。配置有最新的数字航拍、摄像、电视等录影剪辑播放设备及3D打印机、VR一体机等实验设备,开设《网络数字技术》《数字摄影技术》等实践课程,指导学生运用最新数字技术对广西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采集、纪录、展示和传播,形成数字文化产业方向的专业发展特色。通过多年的努力,文化产业数字实验室的建设日渐完善、硬件设施先进、管理制度健全,已经成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平台、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文化e+创客空间”实验室是专业创办的一个创新与创业、文创产品研发与展示、项目孵化与创业培训相融合的一体化开放式自主服务平台、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众创空间集聚区”。文创空间按照文化传播公司实际场地设计而成,是公司化、有业务运作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个专业参与的实践基地。借鉴高等院校美术、设计等专业的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采用“工作室”制的管理模式。即以专业为基础,由专任教师和企业资深专家组成师资队伍,以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成立森林工作室,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与工作。工作室的部分教学由工作室自行组织,如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项目案例等。

2.引入校外创业孵化器平台

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校外优质双创平台,引入专业创业孵化器平台,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机构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同行创投咖啡是广西首家以咖啡馆为载体,集创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创业服务链为一体的全方位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该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培训、对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进行咨询、诊断、信息中介等服务,对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起到重要作用。

3.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一个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需要若干个校外实践基地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于实践。为拓宽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本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整合各方资源,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结合文化产业的细分领域,为学生打造涵盖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博物馆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集学校资源、企业技术支持为一体,把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实践创新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改革当中。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的相互配合,开展横向联合,也扩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度和社会化。

(三)多方引进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导向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服务者和支持者,其理论水平、项目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团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8]为打造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创业能力超强的教师团队,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地从高校、研究所、企业等单位,多方引进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知识扎实的“双师型”教师。

首先,充实完善专业的实践教师队伍,以能力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任教师的观念变革,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行业企业挂职等内容,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专任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针对企业人才,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行业优秀人才,承担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担任兼职教师,以兼课、讲座、报告或项目指导等多种形式介绍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再次,为创新创业团队配备“专业导师+行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校内外指导师资团队,选拔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借助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四、结 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要手段。学生创业潜能的激发离不开创新能力的积累,创新能力的积累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升,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导向来探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模式,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新体系,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互动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导向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对于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专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