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审美:校本阅读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第三维

2019-08-21梁昌辉

师道(人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本美的儿童

梁昌辉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我们对待校本阅读大约也可以有这样三种基本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实用的阅读,求其读了管用,比如可以学到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方法技巧,其下者即为应付考试有效,可以得高分;科学的阅读,意在求知,是一种认知式的阅读,指向知识的获得,其上者为求是,阅读是为了辨别是非,探索真理;审美的阅读,是把阅读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在阅读中实现情感的满足与心灵的绽放,进而建筑起枝叶繁茂、水草丰美的心灵之家园,足以自娱,足以自信,足以自美而与天地同美矣。审美的阅读在价值追求上,与朱永新先生所主张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是大体一致的。

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中,实用的阅读是主体,科学的阅读也部分地存在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美是难的。”因为对美的内容、标准、价值,莫衷一是,很难形成一个具有 “公信力”的定义。学校教育中,审美的阅读也是 “难的”,因其 “无用”,或者说知道其终会 “有用”,但无从测其效用,也不能确知它发挥效用的时间。所以,它默默地安居一隅,在岁月的河流里浅吟低唱, “也无风雨也无晴”,似乎并不期待冥冥中的那一份超越现实利害计较的邂逅。

但, “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之徒。”(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鲜明地把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之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审美的阅读不应缺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着眼审美的校本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七阶”阅读,让美从“头”开始

2008年春天,又一个美好的春天,如同每一个春天里万物勃发一样,我们关于学校校本阅读课程的构想落地扎根了,酿芽苞,绽色彩,放芬芳,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套共七本的校本阅读课程教材就像七朵妍丽的花儿展现在我们眼前。

七种颜色,象征着阅读内容中蕴含的美的丰富性,象征着童年生活的多彩,象征着阅读材料的种类繁多;七种颜色,汇聚在一起构成美丽的彩虹,喻义在阅读中汲取种种美的营养,积淀、孕育崭新的

(“赤掌鹅”原拟封面)

当孩子们拿到经过自己参与讨论、设计的阅读手册时,摩挲观自我。

儿童与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是那种几乎 “无隔”的审美亲近。因此,我们结合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选取了这样七种动物:赤掌鹅、橙嘴鸥、黄尾蝶、绿孔雀、青翼鸟、蓝眼鹰、紫凤凰。这些动物从水面到陆地再到空中,逐级递升,越飞越高,意味着阅读是一个爬升的过程,经由阅读儿童成长得越来越好,不断跃上更高的台阶。

阅读手册的封面设计也经历了小小的变迁,这种小改变的背后是我们对儿童审美倾向理解与尊重。最初我们选取的是动物的照片,孩子们反映,画面缺少动感,不亲切。我们根据今天孩子们的审美习惯及时做了调整,以现代卡通为基础,适当变形,增强画面的时代感。以第一级 “赤掌鹅”的封面为例,左边是选取鹅的照片做封面,右边封面是卡通造型的。作为当代儿童,他们更喜欢右边的 “赤掌鹅”封面,认为它线条夸张,充满幻想,动感十足。看,爱不释手,此时,阅读的审美之旅已经悄然开启了。七种动物就像相处已久的伙伴似的,随时等候着孩子们的邀约,一起漫步书籍的山林,采撷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是七本呢?一个年级一本,六个年级六本,第七本是为那些 “读”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我们鼓励多阅读,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提供可选择性。

2.内容编选:引领审美趣味的生长

我们对六年的阅读进行整体的思考,然后规划出每个学年和每个学期阅读的内容安排,同时,适当注意与语文教材的衔接,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配合。难点在阅读的层级设计。小学六年,从6、7岁到12、13岁,年龄跨度大,阅读上的偏好差别非常大。对于校本阅读来说,不仅要主动适应学生的这种阅读偏好,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阅读趣味。经过校园调查,请教专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做法,我们大体遵从了这样的阅读内容层级设计:低年级以童诗、童谣、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寓言、神话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小说、散文为主。让人意外和欣喜的是,这样的阅读内容层级设计与2016年起在全国全面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关于“快乐读书吧”的设计思路一致,在具体的阅读类别上也是惊人的一致。

(“赤掌鹅”正式封面)

我们对初选的诗词曲文再次“斤斤计较”,从人物形象与语言表达,儿童生活与艺术幻想,幽默风趣与启迪思考等多方面进行斟酌,力图在审美趣味的纯美与丰富性上达成一定的平衡,从而吸引和引导孩子行进在阅读之旅中。

“七阶”阅读手册每册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我们可以这样来读书”,是读书方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 “朗读体验篇”,分为“悠悠古韵” (古诗词曲)、 “朗朗今风” (现代诗歌)、 “轻吟慢诵”(经典诵读篇目)三块;第三部分是 “阅读实践篇”,其中的 “邂逅结缘”略记阅读每一本书的过程,孩子可以看到自己读某一本书的“足迹”; “印刻于心”是文摘卡,记录所学所思所感;第四部分是“附录”,有推荐的诗文背诵篇目、可供欣赏的优秀影片和名人读书的故事;最后是 “达标卡”,学生每读完一册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完成这一册阅读的认可印章,也就开启了对下一级手册的阅读。七本手册,就像七级音阶,弹奏着 “1,2, 3, 4, 5, 6, 7” 的欢快音符。

3.“声” 入阅读: 锻造 “会审美的耳朵”

“节奏引领儿童探访美的殿堂”(刘绪源语)。因此, “有声”阅读就成为我们在校本阅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策略,包括朗读、吟诵、听读、表演等多种方式,有时是一种方式,有时是几种方式组合使用。

吟诵是朗读的古法,适合古诗词,依字行腔,平长仄短,适当使用,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古诗词别样的韵律美。无锡吟诵多用 “唐调”,为近代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所创造。我第一次接触是2005年10月在无锡举办的全国首届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摩会上,听一位无锡本地的老先生用 “唐调”吟诵李绅的 《锄禾》。后来找资料学习,然后在儿子身上试教,觉得挺有意思,就尝试带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使用,孩子们也十分热衷。

对于散文,朗读让耳朵感受的是情感的节奏,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愉悦、希望与振奋,《匆匆》中的那份留恋、感慨、无奈与不平。叙事类的作品,包括童话、寓言、神话、小说等等,朗读则让耳朵感受到情节的起伏与人物的情感变化。儿童喜欢睡前听故事,很多人至今还喜欢听评述演播,其实质就是声音审美特质作用的结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五年级学生自己看的时候不怎么起劲,当我选择读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却听得津津有味。每周一、三、五午间读书时间,我一走进教室,学生们立即把桌面收得一干二净,支楞着两只耳朵就等着听书了。随着海伦叙述的渐次展开,为她而焦急,苦恼,欣喜,自豪……

借助声音,符号生动起来,展开为一个立体的世界;经由耳朵,儿童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生命鲜活而滋润。

4.“天真阅读”:在美的感受中心灵敞亮

“天真阅读法”是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先生提出的一种儿童文学阅读方法,他这样定义:天真阅读法,就是对文学所创造的想象世界怀着信赖心态的阅读。天真阅读是一种审美的阅读,它以一种感应而不是分析的方式来阅读,是 “提供机会让学生与艺术作品发生有意义的相遇” (玛克辛·格林语),让儿童静静地读就好。

审美的阅读让儿童内心柔软而丰富,敏感而细腻,善于觉察美好,体验美感。统编版语文教材把绘本 《小真的长头发》改编为童话《小真的长头发》编入教材,这是对儿童审美情趣的确认与呼应。

审美的阅读并不排斥理性,“我们必须在对于绘画、舞蹈表演,或虚构小说的初始反应的自发性,包括当下的美妙感受,与深入理解认识这些艺术作品所必需的努力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玛克辛·格林语)。”关键是审美的阅读中,理性介入的程度与方式。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一种基于体验的思考方式是比较适切的,既能引导儿童向文本深处去探察其秘妙,又不失审美的姿态与趣味:

——如果你是小真,你会怎么想象自己的长头发的妙用呢?

——你有过类似小真这样的“说大话”或者 “吹牛”的经历吗?那是怎样的感受?

——约瑟说“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你认为约瑟最可能写成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灰姑娘》或者《哈利·波特》中,谁是那只 “丑小鸭”?

……

猜你喜欢

校本美的儿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