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对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
2019-08-21陈麒阳
陈麒阳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2133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肥胖人群明显增多,因肥胖病导致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也相应上升[1]。温针灸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肥胖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2]。因此,本研究探讨了温针灸对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25~58岁,平均(38.52±8.46)岁;病程4~25年,平均(17.26±3.16)年;其中轻度肥胖14例,中度肥胖5例,重度肥胖1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3]中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研究前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30例患者均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治疗首日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分别对天枢、中脘、中极、太渊、太白、太溪、丰隆等穴位进行消毒,采用0.30 mm×50 mm毫针进行针刺,进针后采用泻法,以患者感受到适当酸麻感为宜,得气后在针柄处放置2 cm长的艾柱进行温针灸,留针30 min,10 min行针一次。治疗次日引导患者取俯卧位,对肺俞、脾俞、肾俞、承扶、委中、昆仑等穴位进行消毒,具体温针灸方法与仰卧位相同。后续治疗仰卧位、俯卧位交替使用,持续治疗90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围、腰臀比、肥胖度、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皮脂厚度、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及体水分率。体围评价指标包括胸、腰、髋、股4个部位。通过人体脂肪测量仪检测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及体水分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体围及腰臀比比较 治疗后,胸围、腰围、髋围、股围及腰臀比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体围及腰臀比比较(±s)
表1 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体围及腰臀比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腰臀比治疗前 104.03±7.49 106.82±11.21 108.13±8.06 61.71时间 胸围(cm) 腰围(cm) 髋围(cm) 股围(cm)±5.16 0.98±0.13治疗后 92.25±6.64△ 95.72±9.53△ 103.48±7.86△ 55.82±4.42△ 0.88±0.10△
(2)皮脂厚度、肥胖度、BMI及体脂百分率比较治疗后,皮脂厚度、肥胖度、BMI及体脂百分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皮脂厚度、肥胖度、体质量指数及体脂百分率比较(±s)
表2 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皮脂厚度、肥胖度、体质量指数及体脂百分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皮脂厚度(cm) 肥胖度(%) BMI(kg/m2) 体脂百分率(%)治疗前 92.85±15.46 53.46±16.89 33.28±4.53 58.43±9.47治疗后 84.74±13.24△ 42.01±14.75△ 30.08±4.31△ 45.98±6.48△
(3)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体水分率比较 治疗后,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低于治疗前,体水分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体水分率比较(±s)
表3 30例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体水分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 体水分率(%)治疗前148.25±35.49 37.89±6.86治疗后 110.62±29.84△ 45.13±7.13△
4 讨论
中医认为,单纯性肥胖病是由内在与外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的,如先天因素、饮食结构、心理状态等。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以脾肾虚为本,水湿痰瘀为标,临床治疗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4]。现代医学将脂肪组织分为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其中内脏脂肪受到临床广泛重视,也是内分泌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临床研究发现,内脏脂肪堆积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游离脂肪酸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5]。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等疾病有关,因此有效治疗肥胖是保证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胸围、腰围、髋围、股围、腰臀比、皮脂厚度、肥胖度、BMI、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体水分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中医治疗强调应温阳化气、祛湿涤痰、祛浊降脂,以调节阴阳为主[6]。温针灸具有温通、温补的双重效果,能够直达病所,疏通经络,达到降脂减肥的效果。温针灸的治疗优势有4个方面[7-8]。①透热效果: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温针灸,能够加强脏腑阳气,促进机体水分代谢,保证气化功能正常。②传热:温针灸能使热感传递到病所,缓解患者症状,促进脂肪代谢。③得气:在穴位上进行温针灸,会使患者出现酸胀感、麻痹感,在温热效应的基础上有效传递针感。④降脂:温针灸能使热能顺针体进入机体内部,通过温热刺激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此外,温针灸还具有经济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实用性较强。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痰湿内阻型单纯性肥胖病能有效降低内脏脂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