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2019-08-21黄世广吴锦霞张玮强
黄世广 吴锦霞 张玮强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01199)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足杆”,是南方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常发病害之一。该病在高温、高湿、通风透光条件不良的环境下极易发生,该病轻发生会影响谷粒灌浆,重发生则会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不结实,甚至还会使水稻减产50%。近年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种植密度不断加大、肥料使用量逐渐增多,从而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控水稻纹枯病,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笔者以常规药剂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以325 g/L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5%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2%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为试验药剂,进行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应用效果较好的新药剂,从而提高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延缓病菌抗药性。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药剂有325 g/L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安徽宁国朝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5%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2%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山东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丙硫菌唑悬浮剂(石家庄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进行,供试田块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好,前茬作物为西瓜。供试水稻品种为“秋优金丰”,采用机插秧栽培,于2018年 6 月 8 日移栽。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每次每667 m2用量):(1)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0 mL,(2)15%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40 mL,(3)32%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4)40%丙硫菌唑悬浮剂30 mL,(5)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35 g(常规对照),(6)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4 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40 m2,试验地四周留保护行。各试验小区栽培、肥水等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1.4 试验方法
于水稻拔节期(2018 年8 月2 日)第1 次施药,施药当天阴天,东南风1~2级,最高温度34 ℃,最低温度28 ℃,相对湿度65%;8 月9 日第2 次施药,施药当天阴天,东南风1~2级,最高温度32 ℃,最低温度28 ℃,相对湿度65%,共施药2 次。采用喷孔为1.0 mm 的思农牌3WBJ-16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每667 m2兑水50 kg 对水稻茎秆均匀喷雾。试验期间不对其它水稻病害进行化学防治。
1.5 调查方法
第1次施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病情基数,第2次施药后15 d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病情况。每小区调查5 个点,每点调查相连5 丛,共调查25 丛,记录各小区样点的病叶数及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 可知,第2 次施药后15 d,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73%以上,但各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其中,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最高,为78.32%;325 g/L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5%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2%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7.20%、77.64%、73.06%、77.43%。
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对水稻有明显的药害发生,且与空白对照区相比,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叶片颜色正常,植株生长发育正常。表明各供试药剂在本试验用量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纹枯病在过度密植、过多过迟追施氮肥、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的田块易发病;在遇连续阴雨、田间小气候温度在25~32 ℃的条件下,易严重发生。因此,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即稻田要深耕以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注意肥水管理等。同时,要在分蘖盛期及拔节期两个关键时期,对处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及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采用合理的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再加上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加,故亟需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换药剂。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325 g/L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5%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2%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均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替换药剂,与现有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各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