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robit模型的农民征地满意度分析

2019-08-20吴剑辉徐云飞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广东影响因素满意度

吴剑辉 徐云飞

摘要:基于“理性经济人”的经济学理论,构建农民征地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结果表明,农民对农地征收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经济收益是影响其征地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民性别、年龄及家庭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其征地满意度的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想推动征地顺利开展、规范农地征地中的政府行为,厘清农民征地过程中各类隐性风险,建立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完善农地征地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农民征地;满意度;影响因素;Probit模型;风险监管机制;广东;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9-0036-05

隨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演进,大量农用土地被征收、农户房屋被拆迁,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1-2]。如湖北省鄂州市农民王锦兰为抵抗政府强征的自焚事件;辽宁大连数千农民聚集在市政府门前集体下跪抗议征地补偿不合理事件;广东省清远市村民谭某为阻碍征地拆迁泼汽油引燃。可见,征地纠纷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由于征地引发的冲突和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3-4]。为了破解上述“征地纠纷的困局”,学术界开始以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制度缺陷、补偿价格生成机制等为出发点[5-6],包括立足于补偿程序与征地满意度的研究,借鉴结构方程等模型,研究补偿程序及补偿金发放额度、补偿金额合理度等因素对补偿满意度的显著影响作用或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的征地补偿程序不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非法征地行为等问题与农民信访行为和征地纠纷之间的关系。构建农地征收市场溢价模型及三方博弈模型,地方政府在分析了征收不同类型的土地过程中,其土地拍卖价格远远高于补偿价格,并提出补偿标准过低是影响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在参照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可知,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收到的征地补偿金很少,远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农民甚至没有收到补偿金,提出农民对政府负补偿内容相当不满意。纵观已有研究不难发现,农民满意度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但直接针对农民征地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当前“征地纠纷的困局”,更不能促进农民征地满意度的提高。因此,须要引入更多的视角审视该问题[7-8]。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出发点应该是农民的态度和行为,而农民对农民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是影响其土地征收决策行为的决定因素[9]。因此,本研究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典型经济学理论,构建农民征地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广东省粤东西北、珠三角等典型地区的农民进行调查,运用有序Probit模型识别影响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启示,以期为引导农地有序征收、提高农地征收效率提供参考借鉴。

1 文献回顾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主题搜索中国知网(CNKI)1998—2017年含“征地”或“满意度”的全部期刊文献,共获得219篇。然后,采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SpaceⅢ、Ucinet及统计分析软件SPSS,结合文献计量、数据挖掘及统计方法,通过已获取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分布情况来看,学术界对“征地满意度”研究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2006年,是研究的探索阶段。该期间共发高质量论文12篇,占总发文量的5.5%,平均每年发文量为15篇。第二阶段为2007—2014年,是研究的发展阶段。我国“征地满意度”的研究学术成果突飞猛进,相关的载文量得到明显的提高,高质量论文成果相对丰富。该期间共发文135篇,占发文量的一半以上,平均每年发文量为17篇,正处于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15—2017年,我国“征地满意度”的研究步入稳定发展期,该期间共发文65篇,约占发文量的30%,平均每年发文量为22篇。该期间的研究重点是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理想的思考并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中国“十九大”的召开,我国“征地满意度”的研究也迎来新一轮的学术契机。为更好地理解“征地满意度”研究的演化规律,对1998—2017年CNKI数据库以“征地满意度”为关键词的主题类高频词进行共现相似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影响因素”处于关键词图谱最为核心的位置,节点面积最大,其关键词的频次最高;次核心关键词为“Logistics模型”“社会保障”“征地满意度”“土地征用”;这些关键词的节点面积相对较大,且和“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影响因素”关键词之间联系密切。在最外围的关键词诸如“征地区片区综合地价”“新农村建设”“支付满意度”等处于研究学科边缘(表1)。

已有研究对征地制度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中国目前的征地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纠纷频发,矛盾突出。为此,学术界也展开大量的有益研究。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调研、实证,研究我国的征地补偿机制,并从征地补偿机制收益分配、测算标准、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提出各自的见解。另一方面,以法理学等角度探讨我国征地制度的存在问题、内在缺少及改革路径。然而,我国征地进程中发生了诸多问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矛盾,其重要的根源在于征地满意度与中国征地制度之间的不相容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征地纠纷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 理论框架及理论假设

2.1 理论框架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任何的经济活动中,决策者都是自私但又理智的,其任何决策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自身综合效益最大化[10]。因此,任何决策者的决策都是理性的,并且擅长将这种理性通过严密的逻辑思考和判断体现,可以说决策者一般都能够通过对某项经济活动投入、收益和风险的严密逻辑思考,进而作出最优选择[11]。但现实中任何决策者都无法做到绝对理性,决策者的决策都会受到情感的干预,其标准也从“最优决策”转变为“最满意决策”,进而表现出一定行为的异质性[12]。

猜你喜欢

广东影响因素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