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高考试题内涵 落实“历史解释”素养

2019-08-20徐飞

教师·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高考试题高中历史

徐飞

摘 要:文章以高考试题为依托,从中挖掘试题对核心素养,特别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以探究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历史解释类”高考试题的剖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以及课后练习的专项训练,一方面可以指导高三历史教学,特别是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很多帮助,对更好地把脉历史核心素养改革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高考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7-0053-02

随着高考改革的继续深入和新课标新教材的逐步启用,一线教师需要紧跟改革潮流,加深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实践,明确教与学的方向。高考试题,因为其独特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地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文章从高考试题考查方向入手,探究历史解释素养在试题里的体现,以指导高中历史的教学,特别是高考的复习。

一、辨题析义,考究要点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在历年高考真题中,对历史解释的理解虽有差别,但是却一脉相承。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第40题,以鲜活的形式,辅以鲜活的前沿成果和方法,已然开启了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该试题的选材独具匠心,以我们熟悉的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及其著作《天演论》为背景,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严复《天演论》的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在相关知识点的双基基础上,综合考查了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在核心素养方面,试题以严复《天演论》、原著赫胥黎作品的部分内容为载体,通过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不同历史解释,要求学生透过试题材料获得相关信息,并能用史料解释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解读、提取、分析和运用的综合能力。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历史试卷第41题,又以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比较为考查点,再次考查了中西方对历史核心概念的不同理解。在封建王权不断加强的法国,秉持着“朕即民族”的路易十四不断加强“民族国家”的意识,以对抗神权;中国近代借用的民族主义源于启蒙思想家,他们主张人民主权,是典型的近代民族观。该题目要求学生辨别这些民族观与教科书的民族观的异同,并“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进一步说明导致这些不同的原因,从历史解释的水平要求层层深入。

由此可以看出,首先,考查方向体现了历史解释的史料性。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试题通过提供特定的历史情境,把考查的关键知识点置于这种语境下,使学生理解历史解释的多维性。从理解史料和教科书里历史解释或历史结论性语言,到组织所学知识和相关史料,学生需要对所提问的问题,提出内化的合理解释,从而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考查方向也体现了一定的空间对比性。上述试题体现出东西方对历史核心概念的差异性:由于东西方历史传统的差异、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社会结构嬗变的差异,以及思想文化积累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在历史解释中,从其社会的性质和阶级目的性出发,形成了历史解释的不同。最后,考查方向更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高考考查方向会对教科书上容易忽略的时代背景进行细化考查,所以无论是进化论还是民族国家,都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主题。同样,我们在新时代下理解核心概念时,既要以历史和传统的眼光考量,也要结合现在和发展的角度考量。

2018年全国新课标Ⅰ历史试卷第41题对有效管理基层组织的理解,全国新课标Ⅲ历史试卷第41题对大都市发展的历史解释,此类题目不胜枚举,即使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也是教材编写者对“历史记录”的加工和解释而已。面对高考对高中生历史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能力细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想主要在教学与练习中,以不变应万变。

此类题目的特征多是以东西方对某个特定概念的历史解释的不同为出题点,或是考查不同的历史时空下对类似问题或策略的不同解释,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概念解析到位,对知识点的脉络总结全面。

二、课堂渗透,加深理解

高考试题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历史课堂的方向性的指引。那么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环节和能力要求的历史解释,如何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呢?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出新课标所提出“历史解释”的四个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如何让学生通过区分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通过将史实描述与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相结合,区分不同解释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形成新的历史解释。所以历史解释作为本次课标新增的五大素养之一,对我们的教学是挑战,更是深化课堂内容的一次机遇。

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史料为基础,训练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比如在明清思想转型的复习课中,明清政府力图把全国的思想文化强行纳入程朱理学的轨道之内,一方面通过官方对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进行收集、订正、考辨和编纂,官方把控历史材料和对历史的解释;另一方面履行文字狱,极力压制各种“异端”学说,加强思想专制。通过补充材料,学生才能理解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只是星星之火。

再比如對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复习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心学产生的必要性,就需要对其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如材料:就在程朱理学达到鼎盛之时,社会政治危机也开始暴露。明正德时期,土地兼并加剧,国家财政危机日趋严重,宦官于政劣迹昭彰,流民泛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地方王侯叛乱接踵而至。面对这一变局,作为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程朱理学,不仅不能提供有效的应对之策,而且其自身固有的矛盾也愈益暴露。

通过材料补充,明朝中期出现的土地兼并的经济危机,财政亏空官吏腐败的政治危机,农民起义的社会危机,都是儒家思想由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发展的背景,放到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学生才能理解王阳明心学提出的原因和意义,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李贽等人的“离经叛道”的思想。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高考试题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