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植生活土壤,静待道德花开

2019-08-20周敏芬

教师·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情境道德与法治

周敏芬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符合现阶段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生活化教学主张实现课内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以知识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知识,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开展生活化教学,应立足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文章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要概述,就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作用和实施方法予以分析,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7-0051-02

一、引言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背景为依托,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生活化教学语言的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生活化作业的布置等手段,建立起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以学习指导生活实践,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

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陶行知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强调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模式割裂了教育与生活、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导致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生在学校、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不能用于指导生活实际,甚至不能解释生活现象,导致知与行的脱节。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而言,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相比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理论性更强,更加抽象难懂,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法律法规、思想政治理论等内容更是晦涩难懂,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凝滞,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通过生活化案例引入课堂,则能够化抽象难懂的枯燥理论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现象,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气氛热烈而融洽。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的理念,要求教师利用起一切有利于促进教学的素材和内容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容量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地反映社会生活现象。而且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而社会生活则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教材的滞后性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紧跟社会生活而动。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一课的“网络生活新空间”章节的教学中,以微信、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社会事物和经济现象在老教材中没有涉及,但快手、抖音等新近开发的网络社交APP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有效弥补教材内容的缺陷,从而达到丰富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三)有利于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整体构建,突破知识重难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做守法的公民”这一章节第一课时的“法不可违”部分,其重难点是认识和区分三大违法行为。此时,如果仅仅是通过概念性的阐述,学生对三大违法行为的认识仅仅浮于表面,无法透彻理解,更不能通过实例进行区分辨别,此时教师通过列举生活中比较有典型性的案例来进行讲解,则更为直观易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必须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外,架设教育与生活的桥梁,最终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精心设计导入

教学导入作为新课的引语,能够起到统领全课、引人入胜的效果,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导语设计环节应该多花一些心思。导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就形式来说有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悬疑导入等。以生活情境来导入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强、情节生动、贴近认知等优势,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关注点从课外引入课堂。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在集体中成长”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校园运动会下个月就要举办了,七(一)班体育委员王同学在班内征集各个项目的参赛人员,但是很多同学态度冷淡,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一现象在校园生活中普遍存在,也是教师和体育委员经常遇到的尴尬问题。很多学生对此有话说。生1:“如果每个人都不关心班级的事情,班级肯定要落后。”生2:“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生3:“集体的荣誉需要大家争取和捍卫,大家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争光。”教师进一步导课:“是的,我们在集体中成长,我与集体共同成长。集体的事情就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如此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列举生活实例,阐释理论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部分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仅仅凭借文字性的描述,很多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知识的具体迁移运用时会面临许多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进行概念的阐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比如,教學八年级上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时,“总体国家安全”这个概念很抽象复杂,包含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实例进行概念的辅助阐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王某在黄金周旅游期间,穿越标识有“军事禁区”的隔离带并进行拍照上传网络,这就是违背了“军事安全”原则;又如,2018年4月广东省珠海市查获一起“洋垃圾”进境案,查获涉案的禁止进口的危险性固体废物达2.7万吨,这就危害到了国家的“生态安全”;等等。这样,通过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实例,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学习中的重要概念性知识。

(三)关注时事政治,拓宽知识视野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关注时事政治,必须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有影响力的事件,拓宽政治视野,形成政治意识,进而丰富政治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養也强调了学生政治参与素养的培育,这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较高的政治视野,关注关心新近发生的时事政治,建立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若干联系,从而实现拓宽知识视野的目标。

时事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联系紧密,很多时事政治事件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时事政治这一鲜活有力的教育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比如,“2018年8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丁建华等6人因问题疫苗案被免职”,在教材中对应“法律为我们护航”等章节内容;“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背表面”,这一新闻对应了教材中的“中国人,中国梦”“踏上强国之路”等章节内容。类似的时政资源数不胜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在于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树立起时政资源运用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时政资源进课堂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此,教师可在大课间活动期间、午餐时间等时间给学生播放国内外时政要闻,让学生拓宽政治视野,培养政治直觉,建立时政资源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

(四)开展生活实践,内化教学知识

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活的知识,所学的本领才能真正实现内化和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具备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运用其解释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和理解知识。

比如,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章节,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对应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司法组,并进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调查活动。四个组分别基于本组的社会调查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并深入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进行实践调查。比如学校组的学生,主要就学校的教育教学保障、后勤保障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组,分别调查学校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方面以及保障学校卫生、安全等管理方面履行的义务。他们通过采访同学、老师、学校管理人员,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给相关负责人提出了自己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又如社会组的学生,深入社区、街道、政府职能部门调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现状以及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所采取的相关手段,并通过写建议信、倡议书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关切以及建议。通过深入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课本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同时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也更为深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与教育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人为地割裂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必然导致教育的“生态失衡”。

道德与法治教学基于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思想道德、法治等现象,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教材,着眼社会、生活,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深入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培植生活的土壤,让“道德之花”开满校园。

参考文献:

[1]丁 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38-39.

[2]任  娜.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35):113.

[3]孙培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教学情境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