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环境下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困境
2019-08-20闫玲玲
闫玲玲
摘 要 2012年以来MOOC的大规模兴起不仅对于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等带来了挑战与变革,在出版业领域,对于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相应的困境与难题。文章立足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学习、教学的需求,从MOOC的优势特征角度分析MOOC环境下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困境。明确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有力地促进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关键词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MOOC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2-0113-04
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凭借其易于使用、课程收费低廉甚至免费、优质资源、互动性强等优势,在2012年席卷全球,被《纽约时报》称为“2012年横跨IT和教育界的一个革命性事件”。MOOC的流行对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困境,明晰冲击与挑战,助力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1 文献综述
教育出版是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
版[1]。数字教育出版指在数字出版和数字教学及学习逐渐兴起的过程中,为适应新时代用户的需求,将传统教育出版物按照数字出版生产方式加工出版,提供知识增值服务,并借助网络传播,或借助传统出版物渠道发行,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阅读设备等阅读的出版活动[2]。互联网深入渗透人们生活,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出版的必由之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作为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总体部署。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出版的必经之路。
对于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出版的现状、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措施等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贺子岳、陈文倩等梳理了目前我国数字教育的六种出版模式:立体化教材出版模式、移动化教材出版模式等[2];王亮认为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存在投入资金不足、盈利模式模糊、创新化不足等困境与难题[3];而李朋义则针对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提出内容与技术融合的解决之道[4]。
2012年,MOOC风靡全世界,美国的顶尖大学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哈佛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网络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张晓蒙、许洁认为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教出版利润源(购买者和使用群体高度重合)、利润点(出版物和服务市场减小)和利润杠杆(对于传统生产、运营等模式的颠覆与革新)等盈利模式带来冲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5]。林聪认为MOOC对高等教育出版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传统印刷教材市场需求将出现萎缩;二是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受到挑战;三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盈利模式带来冲击[6]。
已有研究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相关问题,但在互联网繁荣的背景之下,针对MOOC环境中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的研究有所不足。本文将探讨在MOOC环境下,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2 MOOC环境下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从出版商转换为服务商。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信息,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实现数字化成功转型乃至盈利。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学生最为需要的是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老师最为需要的是适量的内容资源、易于掌握的技术和一个便于分享交流的平台[4]。因此,本文认为,MOOC环境中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主要是其更契合学生和老师的需要、对教育出版数字产品产生替代威胁。具体来看,为对教材、资源库、作业系统、测评系统、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的替代威胁。本文将从MOOC的特征角度分析其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2.1 大规模
MOOC参与高校众多,其中不乏世界顶级名校。自2012年MOOC席卷全球以来,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先后成立,并成为世界知名的三大网络学习平台。从国内来看,中文MOOC平台主要分为普通高校及其课程联盟的学业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开放大学的成人学业MOOC(成人高校MOOC联盟等)、企业自主或合作建设的学业MOOC(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等)和高校和企业参与的职业MOOC(网易云课堂、铁路学堂等)。同国外MOOC平台一样,中文MOOC平台也致力于大规模与高校进行合作,尤其是国内顶级名校。如“中國大学生在线”与国内排名前100的大学经行合作;超星尔雅平台目前已与国内1 00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关系。
高内容质量的MOOC对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资源优势带来冲击。在国内教育出版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内容资源的情况之下,如何与依靠世界顶级名校课程资源的Coursera、Udacity、edX平台进行竞争,抢夺用户资源,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难题。高内容质量的MOOC内容会加剧教育出版资源的不平衡,带来市场占有率的下降。MOOC平台的内容优势有目共睹,在市场经济原则之下,优胜劣汰。当各种各样提供教育资源、学习资源的机构在市场上争夺消费者之时,由常春藤大学主导或参与的机构明显比其他高校主导或参与的机构占优势,并且是绝对优势,从而极易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当这些“赢家”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盈利愈加丰厚,也便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内容质量,从而陷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循环往复的局面中。同样地,在国内机构与国外机构竞争时,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世界教育强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加剧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尤其对于我国中小型教育出版社数字化带来更大的阻力[7]。
MOOC的蓬勃发展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投入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据调查,一门优质MOOC课程的制作费用在人民币上百万元左右。在市场上与优质的MOOC平台进行竞争,教育出版社打造自身的学习平台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高投入。并且充足的资金本来便是数字出版的基础,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持。作为一种规模经济,数字出版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盈利,目前大多数国内教育出版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数字出版对于海量内容的要求[3]。
在大规模资金投入的要求之下,对教育类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提出谋求政府的资助或是进行出版社间横向联合的要求。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联合组成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打造了“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在竞争前期的数字化投入中,出版社难以快速盈利,需要对于前期风险有所把握。因此,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来看,小型出版社需加以联合,组建集团,由集团来具体运营操作,如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的股改上市,将利用市场上资金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投入。
2.2 开放性
MOOC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面向大规模受众且课程开放。MOOC的目标人群是大众,通过互联网,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听讲同一门课程;且课程资源开放,目前几乎所有的MOOC都实行开源政策,对于学习者免费开放。
免费的在线课程将对于内容资源的盈利带来难题与困境。目前我国的教育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盈利模式单一,大多仅简单地将内容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的阶段,数字出版的利益主体大多集中在技术商和平台商,出版社并不占据利益链主导地位[8]。因此目前我国出版社的盈利核心仍然在于教材、教辅等内容资源的售卖上。MOOC的开源免费,使得大量的读者不再购买出版社的数字内容资源,对于教育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盈利模式带来冲击。
进一步地,MOOC对于是否需要教材带来思考。通过MOOC,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教学内容传送到平台之上,传统教材对于学生的预习与自学作用被大大削弱。在此情况下,随着MOOC的发展与普及,在所有的教学资源与内容都可以被开源共享的情况之下,也许教材会逐渐被淘汰,而这对于主要依靠教材盈利的教育出版社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相比于免费带来的价格优势,彻底地取代将从根本上抹杀需要,也将更为致命。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教材对于学习提纲挈领的作用必不可少,难以完全放弃对于教材的使用。但未来究竟如何,还要基于技术、环境和消费者的需要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推断。
同时,MOOC对于教学辅助书籍的售卖带来难题与困境。MOOC创新教学模式,在学习者观看教学视频中,每隔十几分钟左右会自动暂停视频对于学习者进行相应的问题提问,在与学习者互动的同时对于学习者的听课效果进行检验;并且遇到不理解的重点难点,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向授课教师实时提问等方式加以解决。在此种情况下,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习题练习”模式被取代,将为教学辅助书籍的销售带来影响。
2.3 网络化
MOOC环境下,全世界的教学者、学习者、学习资源被连结起来,空间的界限被打破,交流日益方便与快捷。
MOOC环境下,带了教育交流的国际化的需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接受《中国教育网络》的采访时称:MOOC的出现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选择世界各地的优质课程,不分国籍与地区,打破了国际间交流的壁垒,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人们的眼界也随之放宽,对于内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际上优质的MOOC平台进行竞争,我国教育出版的转型更多地要考虑到如何融入国际社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国的优质平台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之下,与海外学者合作开设部分课程,增进彼此间的沟通,是教育出版社未来需要考虑的可行之策[9]。
另外,在MOOC网络化的环境中,教育出版社打造的学习平台和在线教育公司的MOOC平台可能会出现趋同性发展。在中国的出版环境中,传统出版领域由于国家政策制度等规定,民营公司无法涉入到其中,在互联网线上环境中,传统出版社和民营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互相借鉴,极易出现趋同性发展。在国际出版环境中,通过网络交流愈发便捷,向已有的优质平台进行借鉴学习更为方便有效,如借鉴Coursera等三大MOOC平台。例如在学习者观看视频中间会出现一些问题请学习者进行作答,这种提高互动性和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方式在Coursera和超星尔雅课程等多家平台上都有类似板块。可以想见,这种趋同化、同质化会越来越显著[10]。
2.4 个性化
MOOC带来大规模的人群参与海量的数据存储。国外三大MOOC平台注册人数都在几十乃至上百万人,大量的學习数据被存储于MOOC平台系统中。MOOC平台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于海量的学习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课程的学习特征和规律,动态调整学习引导策略和学习支持服务,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11]。
在MOOC环境下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前已述及,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之一便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MOOC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广受全世界各地学习者的好评。MOOC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对于学习者学习习惯和行为轨迹进行分析,从活动或是学习路径的选择(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等)、计划或是管理(自主选择课程或是创建课程)、概念化(学习者将知识概念化)、整合知识和创造知识五个阶段来建构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模型[12]。目前来看,MOOC能够较好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为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提供的挑战、方案与借鉴。
2.5 参与性
参与性是MOOC与视频公开课、网络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区别之一。
首先,学生们除了观看教学视频,还需要积极参加师生对话、分组互评和分组协作等教学活动,并非只在课堂上单纯听讲便可。
其次,课程评价将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作为主要的评价维度,大幅度提高课程的参与度[11]。
最后,为保证学习者的课程参与性、完成率和学习质量,国外的MOOC平台开始逐渐推出学分认证或是学位认证。目前,在完成MOOC的课程后,平台将提供一份《结业证明》和课程考试分数。但如Coursera等MOOC平台开始对于学分进行认证:2013年3月,Coursera上有5门课程获得了美国教育委员会(Ace)的认可,对这批MOOC课程给予学分推荐。2013年秋天,华盛顿大学计划为其Coursera课程提供学分,其他课程也都在向学分认证的方向发展之中[7]。
在MOOC环境下带来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优质学习平台的打造带来挑战,要求对于教学方式进行革新。目前我国教育出版社打造的学习平台多数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视频录制上传,属于“填鸭式”的教育,老师更多处于讲授的地位,学习者只是观看视频接受知识,参与度普遍不高,进一步地,脱离了课堂环境,老师的监管作用减弱,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将会更加减弱,在线学习平台优势难以发挥。为此,教育出版社在搭建自身的学习平台时应合理考虑到学习者的参与性,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便于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并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革新。
学分认证对于学生平台的运营服务带来困境。传统出版社自主研发的课程内容资源,学生在自主学习后,没有学分认证与结业证书,只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与效率不高,在两相选择之下,学生将会更加倾向类似Coursera等的MOOC平台,教育出版的潜在消费人群将大大缩小。
3 结束语
MOOC的兴起对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一定冲击与影响,亦提出了一些要求,而只有正视其带来的困境与难题,教育出版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也许正如中国教育出版集团总经理李朋义所言,立足于学生与老师的切实需要,将数字技术与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也许是有效的应对之道。
参考文献
[1]刘灿姣.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现状与趋势[J].出版与印刷,2007(1):7-9.
[2]贺子岳,陈文倩,丁嘉佳.数字教育出版模式综论[J].出版科学,2013,21(2):77-80.
[3]王亮.数字时代国内教育出版的困境与出路[J].出版广角,2011(3):50-51.
[4]李朋义.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是教育出版发展的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3(9):35-37.
[5]张晓蒙,许洁.MOOC的兴起及其对高等教育出版盈利模式的影响[J].编辑之友,2014(10):10-13.
[6]林聪.试析MOOC影响下的高等教育出版及其转型升级[J].出版广角,2016(10):24-26.
[7]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8]張孟玮.对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思考——以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4(4):62-64.
[9]周文华,郗芊蕊.国际化视野下的MOOC发展现状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13):23-24.
[10]李学菊.从教材出版到知识服务——MOOC时代高等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5(5):7-9.
[11]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35(9):112-120,133.
[12]杨玉芹.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4(6):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