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猪瘟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19-08-20潘小成杨小虎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猪只猪舍猪瘟

潘小成,杨小虎,薛 萍

(1.甘肃省临夏县农业农村局 土桥沟畜牧兽医站,甘肃 临夏 731800;2.平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医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重大动物疫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曾有发生,因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期长、安全性好、免疫原性优越、遗传性稳定,我国将猪瘟列入强制免疫病种,长期的免疫致使猪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呈现零星散发和亚临床感染,2018年农业部将猪瘟免疫退出了强制免疫。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018年12月初,甘肃省某养猪大户育肥猪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饮欲增加,食欲下降,体温41℃,咳嗽,病猪出现拉稀和便秘,耳、四肢、背部、腹部皮肤发红等症状,随后1周左右死亡。发病初,经该地乡村兽医采用头孢噻呋钠、鱼腥草、安痛定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疫情未见好转。截至12月12日,累计发病育肥猪只近52头,病死30余头。12月12日,调查组了解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调查。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可疑病例 2018年12月7日—12月12日,该养猪户,发病猪呈现精神沉郁,饮欲增加,食欲下降,体温41℃,咳嗽,病猪出现拉稀和便秘,耳、四肢、背部、腹部皮肤发红。

1.1.2 死亡病例 2018年12月7日—12月12日,该养殖户发生育肥猪不明原因大批死亡,约死亡32头。

1.1.3 确诊病例 2018年12月12日至13日,采集死亡病例的淋巴结、肺、脾、心、肝、扁桃体、肾等组织样品和可疑病例全血和血清样品,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室检测,确诊为经典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1.2 调查方式

1.2.1 现场调查 到发病养殖户实地调查;与养殖户主面谈,了解发病经过、免疫、治疗、日常饲养管理以及猪只调运等信息;进入猪舍,观察养殖环境、圈舍卫生状况;同时搜索可疑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对死亡不久的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

1.2.2 抽样检测 结合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得出初步结论后,分别采集8头发病育肥猪全血、血清及2头死亡猪的淋巴结、扁桃体、肺、心、肝、脾、肾等病变组织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1.2.3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用Excel整理收集到的有关猪只发病和死亡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对疫情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

2.1.1 养殖户基本情况 该养殖户2008年在自家院前建造一栋猪舍,饲养环境卫生较差,养殖方式落后,无任何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该养殖户由户主一人负责经营,存栏生猪约67头,采用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猪舍距乡村小道约20米,周边有养殖大户2个,散户28个,存栏约800头左右,间隔50米有一散户,饲养模式基本相同,但一切正常。畜主自述曾对该批育肥猪进行了常规免疫,但无任何记录,猪瘟疫苗超前免疫不当(畜主在仔猪吃初乳后进行猪瘟疫苗免疫)。

2.1.2 疫病经过及防控情况 调查发现从12月7日开始,该养殖户育肥猪陆续发生高热、咳嗽、拉稀等症状。12日因自己治疗无效后报告疫情。12月12日市、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疫控中心人员到场,根据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经典猪瘟,采样送检的同时迅即初步划定疫点疫区,对已经发生死亡的猪只严格进行焚烧深埋处理,第一时间封锁存栏生猪、和养殖投入品,对生产区和周围环境严格消毒,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经典猪瘟阳性后,根据《猪瘟防治规范》要求,对该养殖户剩余生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边3公里范围内散养户存栏生猪进行猪瘟疫苗紧急免疫注射,因处置得当,疫情没有发生扩散。

2.1.3 疫病分布

2.1.3.1 时间分布

因为该养殖户饲养管理方式落后,无任何生产记录,未详细记录每日发病数,根据死亡病例绘制流行曲线(图1)。12月7日死亡8头,12月10日死亡24头,12月11日死亡1头,12月12日死亡4头,整个病程持续1周左右。

图1 疫病流行曲线

2.1.3.2 空间分布

该养殖户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共用一栋圈舍,40头育肥猪分布在相邻的三个猪栏当中,从12月7日急性死亡的首例病例到调查当日,该猪舍发病率为55.2%。

2.1.3.3 群间分布

所有发病猪均为育肥猪,三栏之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无差异,母猪和仔猪均无发病,育肥猪发病率为100%。

2.1.4 临床诊断及病理剖检 临床检查发现,育肥猪发生咳嗽、拉稀和高热(41℃)。剖检两头150日龄左右病死猪,发现下颌淋巴结肿胀,外观呈紫红色,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脾脏不肿大,外观呈黑紫色,边缘有梗死灶;肾脏发生肿胀,外观呈土黄色;心包有少量积液;肺脏有坏死灶;回肠浆膜有出血坏死灶,盲肠黏膜表面发生“纽扣状”溃疡(详见图2)。

图2 剖检病变

2.2 实验室诊断

此次疫情中,育肥猪发病后仅6~7 d死亡,符合病毒类疫病特征;对采集的血样、淋巴结、扁桃体、肺、心、肝、脾、肾等病变组织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室,排除非洲猪瘟,经检测为经典猪瘟核酸阳性。结合临床检查和剖检病变,该起疫情确诊为经典猪瘟。

3 干预措施

针对该场情况,按照《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当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该镇政府和村委会对该养殖户和所在自然村进行了封锁,禁止该村内猪只调出,第一时间扑杀该养殖户存栏猪只,并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圈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限制人员出入,严禁车辆进出,严禁猪只及其产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运出。对圈舍、饲养用具、周边环境、死猪转运道路及掩埋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建议对该村所有养猪户根据猪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免疫补针。12月13日后该村再无病死猪出现,10日后,经该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评估后,解除了封锁。

4 讨论

4.1 病因分析

综合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结果,判定此次疫情为经典猪瘟感染引发的。经调查认为,猪瘟疫苗免疫失败、寒冷应激、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为该起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4.1.1 猪瘟疫苗免疫失败 猪瘟作为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致死性传染病,在我国已经流行多年,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多年来我国一直将猪瘟列为当前猪病防治重点。自2007年实施强制免疫开始,到2017年取消猪瘟的强制免疫,10年的强制免疫加上重点监测,使我国猪瘟流行趋于稳定,猪瘟临床表现趋向缓和,典型的出血、坏死症状,在临床上已经很少出现,猪瘟病原检出率逐年下降,同时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持续上升。虽然目前猪瘟已退出强制免疫,但防疫工作依然不能松懈,要进一步往全面净化猪瘟的方向进发。

猪瘟退出我国强制免疫不等于我国已经消灭猪瘟,养殖场(户)是否实施猪瘟免疫取决于该场(户)连续几年猪瘟监测净化情况和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未经过严密的监测净化和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贸然取消猪瘟免疫,将加大其发生猪瘟疫情的风险。

目前,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主要根据养殖场(户)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决定,一般认为母源抗体效价降至1:4~1:8时是猪瘟疫苗首免的最佳时期。育肥猪的免疫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仔猪断奶后(避免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首免,之后在50~60日龄时加强免疫;二是仔猪在出生后吸吮初乳前超前免疫,之后在30~40日龄时加强免疫。

据查,该养殖户发病育肥猪只在出生当日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并且户主不熟悉超前免疫技术,之后未在30~40日龄时进行加强免疫,初步判定为猪瘟免疫失败,再加当地为该县生猪散养户聚集村,存在猪瘟野毒感染风险。

4.1.2 寒冷应激 12月份正值隆冬时节,该县气温波动较为明显。12月7日-12日气温连续骤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下降了9℃、8℃,该养殖户半开放式猪舍无任何保暖措施。12月7日该养殖户便出现发病死亡情况,因此怀疑与气温骤降的寒冷应激有关。4.1.3 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养殖(场)户防疫的关键。该养殖户采用前舍后院的饲养方式,未做到人畜分离,没有任何门禁消毒制度措施,圈舍环境卫生较差,发病猪没有隔离饲养,养殖方式落后,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缺位,加快了病毒传播的速度,导致同舍所有育肥猪感染并出现症状。

4.2 局限性分析

此次调查时间较滞后,如果养殖户能尽早报告并介入控制住疫情,便可减少不必要损失(大量药物治疗)。由于该养殖户缺乏详尽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发病记录,故调查组获得的数据均是户主回忆的大概数字,无法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且存在一定的回忆性信息偏倚。

5 结论

通过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此次疫情系育肥猪猪瘟免疫失败致使经典猪瘟感染,导致育肥猪大批死亡。寒冷应激、饲养管理落后均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

猜你喜欢

猪只猪舍猪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