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19-08-20明茗王燕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0期
关键词:骨质风险管理研究组

明茗 王燕(通讯作者)

(1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核医学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2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普外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包含疾病、年龄及激素水平等)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变,好发于老年女性,相关数据表明,骨质疏松病例中约有75%的患者为老年女性[1]。骨质疏松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腰背痛、身长缩短、驼背等症状,同时还易诱发其发生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提高其预后效果,其中,提升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是采用有效护理措施辅助治疗。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8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12月),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均≥65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65~86岁,平均年龄(74.82±2.34)岁,病程分布:1~13年,平均病程(5.64±0.57)年;研究组患者年龄分布:66~84岁,平均年龄(74.93±2.15)岁,病程分布:2~12年,平均病程(5.71±0.60)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主要遵医嘱给患者提供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病情监测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1)细节管理,护理人员需协助或引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以免其发生摔倒,针对行动不便患者,为避免其坠床,还需在病床上增加防护栏,另外,还需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更换其病床被套等,以免其发生压疮。(2)健康教育护理,为促进患者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疾病,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需采用通俗易懂的幻灯盘、视频等方式对其宣教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风险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计划等。(3)饮食指导护理,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其多进食高蛋白、高钙等食物,以促进机体免疫力增强。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对比(例)

3.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其中,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女性,与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具有密切关联。对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而言,其治疗难度又高于年轻患者,一方面,由于患者年龄较高,机体各项功能衰退,从而会增加其住院治疗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另一方面老年患者还存在较多的慢性疾病,导致其住院周期较长,从而也会增加护理难度,若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增大其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还会增大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从而影响医院声誉[2]。因此,医院就需积极探寻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将其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降至最低,才能提高其预后质量和减少护患纠纷,从而降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中,分别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44%)、投诉事件发生率(2.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17.07%),这与连秀峰[3]等人研究报告中得出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96%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19.61%结论基本一致,说明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护理中,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还能减少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骨质风险管理研究组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