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效果分析

2019-08-20胡庆杰

医药前沿 2019年20期
关键词:胃液胃溃疡复发率

胡庆杰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 宁波 315803)

胃溃疡,即为发生在胃角、胃窦以及贲门、裂孔疝等位置的溃疡,为发生率较高的消化道疾病[1]。一般情况下,在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四周等发生,最为常见的为胃溃疡、十二指肠。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饮食、胃酸、胃蛋白酶、遗传、应激精神等。该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一般在餐后1h出现疼痛症状,1~2h后可得以改善。相关人员表示,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0%,癌病的概率在5%左右。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饮食习惯不规律、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所以使得胃溃疡发病率持续提高[2]。临床方面多通过药物方法治疗,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确保治疗的安全性,这对患者康复影响非常大。为此,临床方面采取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处理非常关键,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作为研究对象,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基础,以西医方治疗作为参照,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6例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23例。观察组男性为14例、女性为9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5岁、72岁,平均年龄(58.5±5.6)岁;病程收集范围为2~12年,中位病程为(7.6±2.1)年。对照组男性为13例、女性为10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6岁、72岁,平均年龄(59.1±5.7)岁;病程收集范围为2~10年,中位病程为(6.8±1.9)年。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两组胃溃疡病例的临床所有数据信息,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入选标准:通过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中关于胃溃疡诊断标准[3]者、接受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确诊[4]者、存在不同程度上腹疼痛、胃胀气等表现者、患者和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通过西医方法治疗,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477)口服治疗,每次20mg,2次/d。然后,采用克拉霉素(生产厂家:黄石世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59)口服,每次250mg,2次/d。甲硝唑片(生产厂家:哈药集团三精千鹤望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694)口服,每次200mg,2次/d,治疗时间为1个月。

1.2.2 观察组 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西医治疗同对照组,中药药方和剂量:海螵蛸、茯苓、白芍、黄芪、白术、当归、延胡索、重楼、甘草分别为20g、15g、15g、12g、12g、10g、10g、10g、6g。上述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治疗时间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3.1 对两组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复发率、胃液分泌、蛋白活性酶、排出量,予以观察和比较。

1.3.2 临床疗效的判定: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除,并且接受胃镜下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完全消除,即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溃疡消除情况,均有所改善,即为有效。治疗后,没有达到显效、有效的标准,即为无效。显效、有效之和×100%,即可计算出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胃溃疡病例临床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复发率的对比,均通过率%的方式代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胃液量、总酸度、总酸排出量、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的对比,均通过均数差的方式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91.30%、65.22%,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Hp根除率、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Hp根除率、复发率比较[n(%)]

2.3 两组胃液分泌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胃液量、总酸度、总酸排出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液分泌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胃液分泌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n 胃液量(ml)总酸度(meq/L)总酸排出量(meq/L)观察组 23 3.6±0.8 67.7±20.2 52.5±15.7对照组 23 6.1±1.6 115.8±28.1 138.9±22.3 t-6.7023 6.6656 15.1934 P-<0.05 <0.05 <0.05

2.4 两组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比较

观察组的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的差异分析()

表4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的差异分析()

组别 n 酶活性(u/ml) 酶排出量(u/h)观察组 23 50.8±4.8 43.5±14.6对照组 23 59.6±9.5 71.7±13.4 t-3.9650 6.8245 P-<0.05 <0.05

3.讨论

胃溃疡,属于临床方面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这一疾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应激因素、药物因素等,存在直接的联系[5]。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治疗,患者发生癌变、死亡的概率增加,无法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胃溃疡的病程时间较长,并且复发率较高,单独通过西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片,其中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脂溶性弱碱药物,可特异性的作用在分泌性微管、胞质内管状泡上,对氢钾ATP酶活性,降低胃液中酸含量[6]。克拉霉素,为红霉素衍生物、14元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抗菌谱和红霉素、罗红霉素基本相同。这一药物对胃酸稳定,且口服给药吸收效果较好。甲硝唑,对拟杆菌属、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作用较强,抗菌效果较好。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比较广泛,能够进到唾液、乳汁、肝脓肿液中、脑脊液中,经侧链氧化、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7]。上述药方连夜应用,能够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抑制,加强抗生素活性。不足:长时间用药易于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耐药性,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中医方面表示,胃溃疡为胃脘痛、肝胃气痛,以及吞酸等范畴。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气郁伤肝、肝失调达。按照胃溃疡患者症候可分成:血瘀阻络证、肝胃郁热证,以及肝胃阴虚证、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寒证几个类型。中医方面建议实行辨证论治,以便实现调理患者气血运行的效果。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治疗,然后经温通补中、梳理气机的方式,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本次研究,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药方中的海螵蛸,能够收敛止血、涩精止带、收湿敛疮;茯苓,可达到利水渗湿、健脾,以及宁心的效果;白芍,能补血敛阴并平肝止痛;黄芪,具有利尿、抗应激、抗菌的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8];白术,在燥湿、化浊、止痛方面的效果较佳;当归,不但能补血和血、抗癌,而且可以加强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延胡索,在行气止痛和活血散瘀方面的功效较强;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较强;甘草,能实现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以及缓急止痛、调节主要的效果。上述药方联合应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胃液分泌、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胃溃疡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并且能降低患者的较胃液量、总酸度、总酸排出量,以及胃蛋白活性酶、排出量。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Hp根除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胃液胃溃疡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