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工具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8-20敬春艳粟珊

医药前沿 2019年20期
关键词:药师抗菌科室

敬春艳 粟珊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四川 宜宾 644000)

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根据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5〕42号),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现总结分析效果评价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统计我院临床科室干预前(2015年)和干预后(2016年、2017年、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2.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实施

2.1 计划阶段

2.1.1 分析现状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对2015年抗菌药物基本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情况如下: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②医生经验用药或习惯性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病原菌送检率低,③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多,使用时间过长,④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未能全部控制在术前30min~1h

2.2.1 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对存在问题,我们采用鱼骨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见图。

2.1.3 制定目标 从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方面着手[2],坚持“多管齐下”的综合干预方法对其合理应用进行管控,促使医生形成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节约医药资源,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控制医院感染;避免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3]。

2.2 实施管理阶段

2.2.1 加强建立组织机构与管理机构 成立以院长为主任委员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在其领导下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以督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措施的实施。成立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专家小组。检验科和药学部协同定期发布我院耐药菌动态监测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4]。

2.2.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与使用原则》要求,制定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处方、医嘱点评制度”、“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制度”、“医疗质量考评制度”等[5]。设定符合各科室的各项任务指标,并签订相应指标的责任状。

2.2.3 临床药师参与 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临床药师积极利用自身专业和信息化平台,协助临床科室为其医、护、患提供药品信息咨询服务,参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疑难病例会诊等,尽可能给临床和患者提供有参考意义的信息;编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材料分发全院和患者;临床药师通过查房、临床会诊,病例讨论,进行“事前”干预;每月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考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干预[3]。

2.2.4 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 开展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采用全员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合理应用的专题讲座,对抗菌药物的新知识、细菌耐药机制等进行培训[6]。每年进行一次医师处方权、药师调剂资格考核,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处方权或调剂资格。定期公布使用抗菌药物排名前10位的药品名单[3];每月定期反馈、通报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让医务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及动态的认识,对“困难”科室进行“一对一”帮扶、宣教[3],对有问题的科室要求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跟踪考察。

2.2.5 落实考核制度,明确奖罚制度 每月对所有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各项指标进行抽查、反馈,于每月院会上进行公告、通报、警示,要求对存在不达标指标的科室提出整改意见、措施并跟踪考察。每季度全院医师的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实施处罚。每年年底总结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全年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的科室给予目标奖励;对指标未达标的科室进行惩罚;严重不达标的科室实行诫勉谈话,同时追究科主任的管理责任,仍不能达标的将影响其管理岗位的聘用[2]。

2.3 检查与落实

每月临床药师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形成报告反馈给各个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对相关科室、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并要求未达标的科室提出整改措施。每季度组织“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对存在不合理处方或医嘱的医师、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对“困难”科室进行一对一帮扶、宣教。对遗留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意见,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4]。

3.结果

我院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案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价指标,见表。

表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案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价指标比较(%)

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5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各项指标均不理想,未达到卫生部要求;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6年、2017年、2018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

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理想,干预后抗菌药物使前微生物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86、89、100,均达到卫生部要求。

4.讨论

综上所述,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各科室的协同合作下,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强化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加强措施的执行,坚持持续改进,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通过PDCA循环常态化管理模式管理,有效改善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明显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今后我院将继续把PDCA循环管理运用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管理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保障临床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使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药师抗菌科室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