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8-20杜勇洪凡

医药前沿 2019年20期
关键词:病况危重症成功率

杜勇 洪凡

(秭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 宜昌 443600)

危重症指患者病情危重、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的疾病,需要临床及时给予诊断救治工作,稍有不慎,可造成不可逆后果,甚至死亡。急救一体化模式是临床的一种新型急救流程,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本文择选我院100例危重症患者作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5年经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的危重症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2.65±10.36)岁;重症类型:脑梗死5例;严重骨折15例;重症颅脑损伤16例;中毒3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择选同期经常规急救流程的危重症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3.13±9.78)岁;重症类型:脑梗死3例;严重骨折16例;重症颅脑损伤15例;中毒2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对比两组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应该常规急救流程,接诊后,立刻评估病情;急救过程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与急诊医师有效配合,完成救治开展工作。观察组:应用急救一体化模式,内容如下:①各个科室建立一体化急救小组,小组成员均经相关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急救内容、急救步骤、急救技能及模拟实训等,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完成一体化急救过程。②经120接诊后,开通先抢救后挂号绿色通道,迅速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创建静脉通道,给予呼吸支持,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实施转运,转运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将患者病况及时反馈给医院,医院相应抢救准备(药品、仪器等);③医院内抢救小组成员,通过患者转运途中了解的病况,进行病况评估,根据轻重度分为Ⅰ类和Ⅱ类,Ⅱ类病情比Ⅰ类更为严重,随时有致命风险。④整个急救过程,采用边询问、边分诊的方式,完成病情评估后,2分钟内完成吸氧操作,3分钟内完成血压测量,5分钟内完成静脉通道创建,同时为维持血循环,为患者及时补充液体,且根据病况创建人工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⑤分诊过程中,若有危急值数据,应该详细记录后报告给上级医师,采集送检标本,确定危急值,相关医生以危急值情况为依据,建立有效抢救方案[1-2]。

1.3 观察指标

抢救过程时间:统计两组总急诊、急诊室停留及分诊评估时间;统计两组急救成功例数,计算急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抢救成功例数等数据,创建数据库,应用SPSS24.0完成分析,计量资料描述方式为(),组间对比方式为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为%,χ2检验,若对比结果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急诊、急诊室停留以及分诊评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救治时间和急救成功率对比

3.讨论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入院救治必经之路,是医院管理和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3],该科室具有疾病类型多、重症患者集中的特点,可直接反应医院医疗水平。临床急救效率与急救流程密不可分,本文中所探讨的急救一体化模式兼具规范化与程序化的优点[4],首先通过创建各个科室急救小组,明确分工,划分各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能范围,使得急救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该急救模式中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相呼应,体现空间、时间的整合性[5],从而达到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的目的,促进临床急救效率。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急诊时间(38.61±6.03)min、急诊室停留时间(9.05±2.61)min、分诊评估时间(0.60±0.35)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救一体化模式可提示临床急救效率,缩短急诊时间,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85.11%(P<0.05),提示急救一体化模式可促进临床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急救一体化模式,可缩短患者总急诊时间,使得患者快速、准确接受抢救,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猜你喜欢

病况危重症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治癌症,生存质量很重要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哪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