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对比

2019-08-20李洪波

医药前沿 2019年20期
关键词:开腹肝癌切口

李洪波

(广汉市人民医院外二科 四川 德阳 618300)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为此在临床上为该类患者选择合适方法治疗十分重要,对延长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1];为了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对比治疗肝癌的效果,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肝癌患者为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6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呼吸衰竭)进行观察及评估。

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67.25±1.85)岁,年龄范围42~77岁。

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67.28±1.87)岁,年龄范围43~77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肝癌的诊断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②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依从性差;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存在营养不良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且在上腹正中作一L型切口,利用全方位拉钩起到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随后经超声检查肝脏病变程度,阻断1.2肝门后夹闭大血管与胆管,再CIA如导尿管,为患者常规止血,留置引流管后关闭腹腔。

1.2.2 观察组 给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先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实施静脉全身麻醉,随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铺巾,建立气腹,且将腹部压力控制在12~15mmHg;其次在脐下1~2cm、剑突下、腋前线上、肋下左锁骨中线等位置穿孔,其中在脐下位置置于腹腔镜,待腹腔镜置于后标记肿瘤位置,采用解剖刀分离肿瘤组织,随后取出;最后对创面进行止血操作,解除气腹,关闭穿刺孔,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估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内并发生发生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呼吸衰竭)。

总有效率:显效:经治疗后病变组织完全切除,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有效:病变组织完全切除,但是术后存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效:病变组织仅切除三分之一,且引起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相关指标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d)

表2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d)

组别 例数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2 1.21±0.35 4.12±1.05 3.05±0.45 11.25±2.32对照组 32 2.41±0.78 6.78±2.32 4.98±0.98 15.78±4.35 t - 7.940 5.909 10.124 5.198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呈日益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发病机制,仅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丙行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硬化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联系[2-3];该病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可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肝区肿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任其发展,可增加并发症风险,即以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及肝肾衰竭等为主,继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治疗肝癌有效手段在于手术切除,包括开腹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前者虽然能够切除病灶组织,但是具有较大的手术切口,易增加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可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而后者是一种微创技术,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即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术中给予超声精确定位肿瘤位置及周围大血管分布,选择合适入路实施切除,对降低大出血及胆漏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5-6]。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迎新[7]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即观察组经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后并发症仅出现1例,而对照组经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后并发症出现3例,且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说明选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意义重大,即临床疗效显著,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于本次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选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肝癌切口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