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思维导图,搭建低年段可视化“读路”

2019-08-19陈丹妮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陈丹妮

【摘要】在低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为低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搭建这条“可视化”读路,训练学生思维,淬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让阅读变得简单、高效、有趣可观,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使用课文来教会学生学会读书,读懂文章,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淬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如何在语文课堂践行教会学生读懂文章脉络,厘清思路,以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可视化的“读路”很有必要。笔者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为例,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梳理低年段开展思维导图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低年段绘制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主动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重点学习字、词、句外,还应让学生通过学习,知晓课文大致内容。而课文的“大致内容”对应可理解为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生要通过周而复始的接触,并训练记叙文的四要素。这对学生读懂课文,复述课文以至于今后的写作都大有裨益。因此,可在学文后,结合课前设计一个个思维导图的架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梳理文路,丰富读的体验。这样换一种思路,找到新的方法让阅读变得有趣。

(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思维创造

思维导图的主题确定下来后,与主题有关的联系会使学生不断有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在阅读分析中更容易提取关键信息,在绘制思维导图更加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综合、概括、重组一系列过程,是将直观材料转化成理性文字信息的过程。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通过在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品质的阅读思维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高建华在《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可应用在阅读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方便组织和分析文章内容并进一步把握文章主题。

(四)提高学习兴趣,开发大脑潜能

“思维导图具有图解教材知识、教材知识结构形象化的特征,能够增强大脑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学生左右大脑的功能,激活整个大脑积极参与学习,增强记忆效果。”在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形象活泼的图画和色彩抓住阅读的关键词,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开发大脑潜能。

二、低年段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

(一)单线分支

常用的思维导图是中间为一个中心,主题放在中间,分支向四方发散。然而,对于低年段的思维导图绘制,笔者建议先用单线分支,并且手工绘制。而不是依靠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单线分支符合低年段心智比较简单,对复杂的多线分支会出现接收凌乱,不明确信息点应该落在哪个方位。尤其对于学困生,多线分支会难以适应。因此,低年段建议先进行单线分支的思维导图绘制。

(二)手工绘制

手工绘制,颜色更加丰富,可操作性更强,孩子在中年段甚至在二年级可以开始尝试自己绘制。教师的手工绘制比起呆板的电脑绘制更具有指导性。基于低年级学生对缤纷色彩的敏感和热爱,可以在绘制过程中使用彩色画笔对主题人物进行绘制后再涂色,可以教师画出主题人物简笔画,学生进行选择喜欢的色彩涂色,满足学生涂涂画画的愿景,提高学生参与绘制的积极性。

三、结合课文绘制思维导图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通过研读统编教材,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无一例外都是记叙文。段维清在《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更适合讲授‘事情的经过类型的记叙文”。根据以上这几篇课文素材,笔者将记叙文的事件四要素分为三种类型。

(一)单个人物\多个人物,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单线讲述故事

在绘制此类思维导图时,需要在绘制“事情”这一要素时分为三个二级分支,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典型例文,如《文具的家》《动物王国开大会》。《文具的家》正是单线讲述主人公贝贝文具总是丢失,文具没家,这是事情的起因;接着贝贝的妈妈教导贝贝文具要有家,这是事情的经过。显而易见,事情的结果是贝贝将文具放回铅笔盒,文具有家。《文具的家》正是如此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单线讲述事情。绘制时可在事情的二级分支上标识出三个分支,代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图1  《文具的家》思维导图

图2  《动物王国开大会》思维导图

图3  《一分钟》思维导图

(二)单个人物,多个地点,多个动作发展

在绘制此类思维导图时,要将人物所处的地点和所进行的动作一一对应。在绘制此类思维导图中,将人物所处的哪个地点一一对应人物进行的动作,从而形成一个纵向和横向相交的特殊的思维导图。地点对应所做的动作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将最为复杂的“事情”这一要素的绘制一目了然,从而达到可观看性强,视觉效果好的目的。典型例文,如《一分钟》《小猴子下山》。在《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小猴子分别去了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路上。在这四处地点,小猴子分别有多处生动有趣的动作描写,教师可以紧抓住这些动词,通过地点对应不同的动词,让学生直观看到不同地点对应着不同的动词。这样对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小猴子目标不明确,三心二意的主题都是极为到位与有效。此外,这对于动词的把握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

图4  《小猴子下山》思维导图

既然是阅读思维的提高和思维导图的绘制,离不开课外阅读的拓展,在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四篇课文为例详析外,笔者还选择了几篇课外阅读——《白兔奶奶的摇椅》《三条鱼》《五颗蜜蜜甜的葡萄》《冬天的小路》《苍蝇和蜜》进行分析。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思维导图的类型:

(三)单个人物\多個人物,多个动作,多线发展

在绘制此类事情的思维导图时,就要人物对应所做事情,从而引发的动作,最后得出带来的结果。典型例文,如《冬天的小路》《三条鱼》《白兔奶奶的摇椅》《五颗蜜蜜甜的葡萄》。在《三条鱼》这篇课外阅读文章里,三条鱼在面对渔夫的追捕时分别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动作,最后面临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就是典型的多个人物、多个动作、多线发展的例文。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则将三个人物分别用箭头竖线对应不同人物不同举措,再用箭头竖线对应不同人物的结局。

当然,并不是课本里所有文章都可以用以上相对固定的架构。但“事情”都是阅读的重点,而让低年级学生在读中梳理记叙文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事情”有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四要素知道如何读懂记叙文,借助思维导图,让孩子在不同文章中,明白万变不离其宗。正如高斯涛、陈容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适当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建立阅读知识框架体系,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

长期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形象活泼的图画和色彩抓住阅读的关键词,为低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搭建这条“可视化”读路,让学生换一种思路,找到新的思维训练方法,让阅读变得简单、高效、有趣可观,帮助学生对语文阅读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高建华.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3).

[2]张立昌.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高效课堂创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3]段维清.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