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阅读:让初中生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

2019-08-19黄燕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想境界部编教材延伸

黄燕

【摘要】根据部编语文教材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学生学习的能力。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批判阅读来解决,在阅读中延伸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剖析了批判性阅读的实质和实施策略,从而给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以便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部编教材;延伸;思想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改革,可以看出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学生的能力提升。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文化增加了不少。部编版的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了经典性和文质兼美。

综观当前初中生的阅读教学,阅读与思考剥离现象较严重。首先阅读有依赖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阅读依赖教师,依赖教师的提问、指令甚至阅读的指导。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仅仅在表层上对文本有所认识,对深层的隐含的思想及情感没有涉及,这样就造成了文本资源的浪费和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空白。其次,体现在学生的阅读静不下来,有烦躁情绪。缺少潜心的会文的机会,在应付众多的阅读活动中匆匆掠过。再次,学生的阅读有狭隘性,即过于相信书本和老师,不能吸收同伴的阅读感悟,更不能包容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若要促成这些现象的改变,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批判性。本文就将针对阅读能力的缺失,探讨有效的方法,努力将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延伸,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完美的融合。

一、批判阅读的特征解读

批判阅读就是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本和作者立场,以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加工新的知识,用批判的思维解决问题。

批判阅读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实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分析相关的信息,最后得到的结论或者做出的判断,就是学生整合思想过程中,来支撑判断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有意义的体验和经历。

批判阅读就是要把阅读的自主权全部给予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抓住文本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的能力。在信息过杂的社会里,初中生要有批判的能力,会过滤信息,在面对繁杂的事物时,学生要用多元的思维去结构化、体系化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批判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批判阅读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着明显意义。笔者在教学中,用以下的步骤来建构课堂:

(一)激趣,形成阅读期待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再认识,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向往,或者对文本的预测,或者制造新旧知识之间的落差,引发学生阅读的期待。

(二)理解,建立信息图式

在阅读输入阶段,教师可以设计活动促进学生阅读文本,帮助学生建立相应图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完整的思维过程,将阅读经验和阅读信息外显。例如,思维导图是当前初中生运用最多的方式。

(三)推断,挖掘文本的内涵

批判阅读就是学生阅读的文本信息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结合相关的背景再加工,最终作出判断。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备的信息,进行交互再思考,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新的想法,新知识和旧知识碰撞,从而让阅读顺利进行。

(四)质疑,合作探究信息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要经过自己的思维过滤、分析加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学生在不同观点的融合下,就会深入思考,作出判断,形成自己新的主张。

(五)评价,形成自我提升

在语文阅读中,可以利用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阅读,同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评价是多元的,学生要能根据阅读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尝试提出自己的质疑点。

三、批判阅读的行为的拓展革新

批判阅读是一种深度的阅读,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开展批判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思考,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阅读者。

(一)类比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身认知和文本对话的信息差,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弥补自身的认知与文本话题间的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到未知,使自己原有的思维得到发展。而类比就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

把阅读的内容和学生已经知道的或者已经经历的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材内容较长,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学生很可能不能知其义,选段的内容的第一小节就是范进回来,家人的欢欣,可是胡屠户的到来打破这份欢喜,因此,笔者就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选段《范进中举》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马上就能想到范进这个人物是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試,岳父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样,教师就能看出,学生已经理解了文本的内容,而且能够剖析人物。

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得到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比较,并且思考和否认作者的说法。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或者提出不同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当下的学生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去乡试,胡屠户日子不是过得很好吗?为什么不去营生,不去劳动来获取他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提出这样的问题,此时,让学生读作者的背景,作者吴敬梓早年生活豪纵,后来家业衰落,他的家族中有六名进士,一名榜眼,一名探花,他考了秀才,后来应科举时,遭受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依靠朋友接济维持生活。这样的背景下,因为他经历的不同,或许他写小说就是以自己的背景为题材写出来,也是自己生活的写照,为了科举考试,他们不惜变卖家当,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样,不断修正学生阅读中思维的偏差,让学生重新认识范进这个人物。

(二)疑问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学生进行批判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不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串珠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新的立足点。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有着问题的意识。俗话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一般提问从三个角度来提问,针对文本的内容提问,针对作者提问,针对自己提问。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在阅读中能减少很多的弯路。

(三)慎思

慎思,简单地说,就是谨慎地思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自深入思考。

教师为学生设置阅读指导,就是通过阅读把学生带入思考的情境,通过设疑,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深层欲望。教师在设置回答问题时,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学生的心里确实能造成悬念,这样能让学生的活动达到最佳的状态。

例如教学《社戏》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读之前,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质疑问题铺路,如:社戏写了哪几件事?哪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这样串珠的质疑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在自己的头脑中就能形成清晰的印象。

四、结语

批判阅读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积极开展批判阅读,让学生能够抓住阅读的特点和本质,以问题的形式为抓手,改变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给学生创造积极的参与机会,以便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胡田田.浅析学生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8(25).

[2]何强生,刘晓莉.批判性阅读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

猜你喜欢

思想境界部编教材延伸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作用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赏读蒲松龄重阳诗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教师的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