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计算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2019-08-19陈继刚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继刚

摘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核心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计算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计算方法的概括与总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把“授之以渔”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下面就以“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与理解”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4-0151-01

1.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导学生经历算法、算理的探索过程

1.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新课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要把抽象的计算放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小明2/3小时行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行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先通过线段图直观感受,再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谁走得更快一些”的课堂设计,提炼出要计算的数学问题,从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初步猜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2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算理、算法的教学,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先在教学中打下倒数的引入,落实倒数的具体用法,即将一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如果一个数没有分母,可以将其分母直接看作为“1”的分数,来寻找倒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2÷2/3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里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怎样才能求出小明的速度?”明确探索的目标和要求,初步感受算理,总结算法,从实际的生活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运用。分数除以分数(5/6÷5/12)的教学,通过再次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的方法是不是对其他除数是分数的除法也同样适用?”深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如此設计,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真实的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3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成长属于个体成长。个体成长的过程在于独立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激发学生攻坚克难的思想,个人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探索成功,学生必然可以从中收获探索过程的幸福感。如若一个人探索不下去了,遇到的这种或那种困难,这时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激励就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来共同讨论完成。给予学生在有所思索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想法,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与支持,同时培养了学生协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同时又能让学生知道当自己面对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寻求他人给予帮助的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之花,从而有利于班集体的管理。这种一举多得的做法,值得实践和推广。

2.结合计算教学素材,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逐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1“转化”的思想方法。

在分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在分析、推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将2÷2/3转化为2÷2×3或2×1/2×3,表示的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进而转化为2×3/2的依据又是什么”,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纳入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每一步的转化都是新、旧知识间的传递、方法的转化,感受转化数学知识间转化的美妙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2.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通过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借助于线段图,将“图”与“式”相对进行解释、分析、说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数形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2.3计算准确性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正确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多年来,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样的话:“我班的学生太粗心了,计算题又被扣掉了不少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气死我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反思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一、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计算正确率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计算法则没能正确掌握发生错误的仅占一小部分,而书写马虎、计算不认真的占大多数。比如,横式上是加号到了竖式就变成了减号,把数字“8”看成数字“3”,竖式数位没有对齐等。更有些学生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口算,不能口算的,也懒于动手,凭空口算,思想上不重视,导致计算上经常出错。有些优等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中等生只想尽快完成作业,根本就不想检验;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等到老师批改后,有错误再检查纠正,这样便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习惯,从而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要关注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猜测——验证——推广——应用”的数学学习全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得积极主动,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受到了良好数学学习方式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既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的培养,又注重了双基目标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长征.优化课堂教学 提升计算能力[J].名师在线,2018(28).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