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2019-08-19李洪淼
李洪淼
摘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其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的重要学科,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其教学方向会进一步明确,趋于科学和合理。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4-0029-02
引言
核心素养理念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和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不断拓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深度,以兴趣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以能力提升为任务,积极创新,促进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不少。在教学理念上,教师习惯于主导课堂,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忽视启发和引导,忽视交流和探索,把学生当成“被教育对象”,致使语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也受到了限制。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应试教育思维的挥之不去以及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初中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种重讲解轻启迪,重分析轻思考,重主导轻自主,重灌输轻交流,重课堂轻课外,重个人轻合作,重做题轻阅读,重考试轻素养的现象,严重限制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教学习惯下,核心素养理念根本难以贯彻。在教师素养上,除了足够的教学水平和技巧之外,核心素养对于教师的文化基础,教学责任以及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这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亟需改善之处。
2.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1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其强调初中生要能掌握人文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进而发展成为有一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初中学生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思想的深度,发展的后劲,未来的成败,所以为初中学生的未来着想,就需要教师正视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积极改进,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如在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上网查阅什么叫“格物致知”,把其原本意义记录下来,然后和丁肇中在演讲词中所秉持的内涵相对比,让学生思考并交流“格物致知”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由于除了《礼记》《大学》的记载之外,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古籍对“格物致知”有过详细的解释,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千古之谜,所以教师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感悟,激发学生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再比如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也应该借此机会,给学生重点讲一讲三峡的文化,如以巴楚文化为底蕴的民俗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庆火锅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军事文化;以及悬棺崖葬,古栈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游文化,还有无数文人墨客留给三峡的诗词歌赋等,这样讲解之后,学生对三峡才能建立全面的认识,再次阅读课文感悟就很比较深切。
2.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引导。
核心素养认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其强调初中生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最终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当前,整体上讲,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依然处于被引导的水平,也就是自身发展积极性不够,独立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求索的动力,对此,教师就要适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乐趣和魅力。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互动交流,寻找答案。这些问题可以是:
(1)桃花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2)作者写《桃花源记》的初衷是什么?仅仅是描写一个理想境界?
(3)查阅课文时代背景,想一想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在抛出这三个问题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把陶渊明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或者田园诗作拿出来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陶渊明会寄情于山水和田园之中?是因为他不关心民生疾苦吗?是因为他视而不见吗?是因为他没有责任感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比较深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诸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和课文在某些方面比较类似的文章拿出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后的答案。
2.3注重学生社会意识的启迪。
核心素养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其强调初中生要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人。应该说,当前很多初中学生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缺乏基本的认识,他们沉浸于吃喝玩乐之中,满足于自己的小圈子,缺乏感恩意识,班级责任感不强,对于学校活动缺乏参与的兴趣,缺少公德心,更没有爱国意识,这些问题,既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关乎祖国的未来建设,须臾不可轻视。语文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和班主任一起,借助于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贺敬之的《回延安》时,为了幫助信息化时代的初中生感受延安精神,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些延安岁月的真实影像或者影视剧,加深学生对过去那个伟大时代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延安这一座英雄之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象征意义,激发学生想要了解那段历史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把长征,抗战,以及解放战争等事件和延安联系起来,把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党产生深深的敬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2.4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改进。
核心素养不但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需要教师的核心素养配合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核心素养理念深入贯彻的内在需要。当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但是效果却并不是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自身的文化基础和道德素养不够。核心素养理念的三大内涵,还有语言的运用,思维的发展,审美能力等,都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才能具备足够的教学资格。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切实行动起来,除了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之外,在语文课堂上也要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对于学生的问题或是意见要勇于接纳,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质疑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引导价值的深入人心,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一定会得到突破和改善,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加强实践和总结,保障核心素养真正得到落实。语文学科既是重要的考试学科,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养成自觉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让初中语文成为助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陆招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3.
[2]吕娇.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46.
[3]侯学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9(05):42-43.
[4]谢晓辉.论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9(0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