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情境教学邂逅道德与法制课堂,课堂增添了一抹色彩

2019-08-19吴亚兰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实效性道德与法治

吴亚兰

◆摘 要: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制的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研究了道德与法治课堂创设的途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实效性;有效;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品德课堂就是一个展示生活、探讨生活的课堂。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构建创设生活情境式的导入(感悟)——情境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分析)——回归生活的评价(审视与升华)的教学过程。显然,平淡无奇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那么,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尝试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情境创设,以此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情境创设?是指在备课或上课过程中,根据相关理论,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一个师生互动,有情有趣的适宜的学习环境。在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实际生活,创建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被看成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现实生活情境所提供的直观生动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容易与原有的经验发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我不拖拉》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个生活情境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拖拉事例,学生列举完他们的事例后观看一段欣欣生活片段的视频。视频内容:早上,闹钟已经响了,欣欣却依然蒙头大睡,无论妈妈如何叫,也无济于事。紧赶慢赶,她还是迟到了;第一节课下课,组长收作业,欣欣交不上来,原来她昨晚的作业没有写完;晚上放学回家,欣欣却想着时间还早,等看完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再写作业;晚上九点,可欣欣的作业依然没有完成,她边打呵欠边写作业,竟然在趴桌边睡着了。笔者在这里适时地追问:“你想成为这样的欣欣吗?若你是她的同学,你想给她提出什么建议?”同学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欣欣的影子,在大家提建议的时候,也促成了学生进行反思:自己如何改掉拖拉的坏毛病?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意识到课本源自于生活,从而自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新課程标准下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共同上演一部轻喜剧。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让人们所接受。”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去感染学生,去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坚持才会有收获》这一课时,笔者讲述了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是我国晋代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相传就是他的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清澈的池水变成了墨色。为了练好书法,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陷入沉思,成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才会得到,要努力做一个有目标、有毅力的人。

本身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讲述坚持这个话题,比较枯燥。引入这个有趣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三、情境表演,寓教于乐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活动,可以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某些内容和经验是无法或难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学习的,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创设某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仿真性的演习。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时,即兴进行了下面的情境表演。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孩子是不会给爸爸妈妈添麻烦的。那要是上课了,发现自己书本忘带了,你会怎么办?

生1:和同桌一起看。

生2:提前向老师承认错误。

生3:提醒自己下次不能忘带了。

生4:打电话给妈妈,让她赶快送来,上课要用的,不然老师会批评。

师:那好,我就当一回你们的妈妈,我们把这个情景再现一下,好不好?

生:妈妈,我昨晚忘把语文书放在书包里了,第二节是语文课,你能不能把书送来啊?

师:妈妈在上班啊,妈妈马上还要开会,你和老师说一下。

生:妈妈,没书,老师肯定会批评我的。

师:好,好。我知道了,我马上请假回家。

(师表演:匆匆忙忙向领导请假,出门一看,下雨了,哪管得了会不会淋湿,顶着包着急地打车回家,心里想着:一定要赶在第二节课之前把书送到学校,我孩子还在等着呢!嘴里不停地催促师傅快点开。回到家,着急地找书,慌慌张张地碰到了桌腿,哪里会理会疼痛,拿上书向孩子学校跑去……)

师:宝贝,妈妈把书送来了。

生:(仔细地打量着妈妈)妈妈,没想到我的马虎,给你带来这么多的麻烦,我再也不会了。

……

老师借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即兴进行了模拟表演,引起学生再次思索,课堂上峰回路转。因为情境表演,课堂变得有趣了,学生自然对这节课有着独到的体验。

四、操作演练,设置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围绕着教学中心,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接触一些实物,进行一些小操作和小实验。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时,在讲述如何节约用纸,变废为宝时,课堂上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盒子(盒子里有:废纸、纸杯、色彩不一的丝线、订书机、棍子、蝴蝶结、报纸、棉花等等),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这些我们眼中视为废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巧手,让它们变为宝。学生们立即动起来,有的将废纸订在一起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草稿本;有的将报纸重新剪裁成裙子,为她的芭比娃娃做了件新衣裳,腰间还用了蝴蝶结做点缀;有的用丝线将纸杯进行不规则的缠绕,把它做成了笔筒……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在他们的手中诞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让节约环保意识深刻的扎根在他们的心中。

教师将这节课的节约环保知识融入到这个“变废为宝”的实验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我们的课堂应当是面向学生生活的课堂,是走入学生生活的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也要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课堂实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6-74.

[2]陈志萍,季正蓓.情景创设[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邬冬星等.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实效性道德与法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