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

2019-08-19张俊贺成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张俊 贺成玲

【摘要】 目的:探究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6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78.31%)和总有效率(96.3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42.17%)和总有效率(74.70%);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76.2±12.7)ml和(60.3±4.8)min,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98.9±16.2)ml和(79.5±6.1)min。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鼻内镜术; 真菌性鼻窦炎;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5.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5-0-02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1],患者常会表现出鼻塞、头痛等症状,临床上常采用上颌窦根治术为患者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大[2],近年来鼻内窥镜被广泛应用于鼻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6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鼻内镜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详细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6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无严重全身疾病;排除标准: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研究组83例患者,男40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40.5±7.9)岁;对照组83例患者,男38例,女45例,年龄15~66岁,平均(39.2±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 研究方法

对照組患者采用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利用浓度1%的丁卡因和浓度0.1%的肾上腺素棉片为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经尖牙窝入路,在下鼻道进行开窗,参考术前及术中观察到的病灶范围,在单侧或双侧鼻窦上进行鼻窦根治术,若发现有黏膜糜烂、肥厚等病变出现的患者,则应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而对于发生黏膜水肿、息肉及囊肿等状况的患者,只需将病变部位清除,正常部位则不需清除,手术结束后,将凡士林棉条或纱布对窦腔进行填塞,并采用抗生素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将填充物从窦腔中取出,术后第4天拆线,术后第7天对鼻窦腔进行冲洗。

研究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术进行治疗,手术时同样取患者仰卧位,并使用相同的方法为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在0°和30°鼻内镜下,将钩突和筛泡切除。对于发生上颌窦病变的患者,首先将钩突切除,将上颌窦自然开口开大,在30°和70°鼻内镜视野下将鼻窦腔内脓液全部吸出,随后将真菌团块清除掉,并对上颌窦窦口周围增厚的黏膜组织进行清理,采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其冲洗。对于发生筛窦或蝶窦炎症的患者,开放筛窦或在蝶窦隐窝处对大碟窦进行自然开口,随后吸除全部脓液以及将真菌团块全部清除,同样对筛窦或蝶窦周围增厚的黏膜组织进行清理,并使用浓度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如果在手术过程发现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可为其实施矫正。手术结束后,为患者进行常规止血,利用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与其激素治疗[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调查并记录,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等级,显效:患者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鼻腔及窦内冲出液中无脓性分泌物,经鼻窦影像检查未见异常;有效:患者鼻塞、头疼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鼻腔及窦内冲出液中脓性分泌物有所减少,经鼻窦影像检查有所恢复;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8.31%和96.39%,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17%和74.7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76.2±12.7)ml和(60.3±4.8)min,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98.9±16.2)ml和(79.5±6.1)min。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最近几年发现的疾病之一,其高发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的患者[4]。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微生物,若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则可引起菌群失调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鼻窦局部的微生物发生病理变化,此时便可能引起真菌感染[5]。最初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常采用上颌窦根治术,这种手术方法可将手术视野充分的暴露出来,可直接观察到病灶,上颌窦内的病变部位可被彻底清除,同时在鼻腔与鼻窦之间建立起一个通畅的瘘口,最终实现治愈的目的[6-7]。但上颌窦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而且术后还可能影响患者鼻腔的生理功能[8]。鼻内镜手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相对比,鼻内镜手术可通过鼻内窥镜对患者病灶部位直接进行观察,而且不需要对患者造成过多的创伤[9-11]。上颌窦根治术是将病灶部位进行直接处理,而鼻内镜手术不仅将病灶清除,同时还对鼻腔内的结构性病变进行矫正,并改善患者鼻腔的通气状况,阻断真菌的生长,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在叶森林[12]的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达80.00%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40.00%)和总有效率(63.33%),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对比,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与上颌窦根治术相比,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加银.25例霉菌性鼻窦炎经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21.

[2]潘常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65-166.

[3]肖富新,石雄州,刘芊,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86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58-159.

[4]何锦红.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3):120-121.

[5]罗维.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22-23.

[6]王小群,孙张生,汪静,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1(5):125-126.

[7]王远强.探究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診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价值[J/OL].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6):3219-3229.

[8]黄月娥,曹卫东,王恬雯.鼻窦内窥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48例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9):58-59.

[9]张星煜,黄春龙,张丕华.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临床效果[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1014-1015.

[10]邱志宏,倪素华,王金泉,等.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15(11):149-151.

[11]王再兴,赵海亮,刘智献,等.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21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24-25.

[12]叶森林.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分析及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138-140.

(收稿日期:2018-12-2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