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联合毫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2019-08-19陈娟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痤疮复发率临床疗效

陈娟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与毫火针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痤疮患者,按照就诊时间依次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观察组则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的基础上联合毫火针进行治疗,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基础上联合应用毫火针能显著提高痤疮治疗效果,有轻微不良反应,但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背俞穴; 刺络放血拔罐疗法; 毫火针; 痤疮; 临床疗效; 复发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7.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7-0-02

痤疮即人们常说的青春痘,是青少年人群好发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感染性炎症,属慢性疾病;主要由于皮肤局部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管堵塞,或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皮脂代谢产生过量脂肪酸刺激,痤疮丙酸杆菌在封闭条件下过度增殖而致[1]。面部、胸背及其他皮脂分泌旺盛部位是痤疮多发部位,病症从轻到重依次可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炎性丘疹和脓疱,甚至可发展为结节和囊肿,形成瘢痕[2];皮损发红或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所致。痤疮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包括日常护理、局部外用药、口服药物治疗等方式,但疗效根据患者病症严重程度和药物耐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还容易使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效果。本文则采用中医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与毫火针联合治疗痤疮,探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确诊为痤疮患者[3];且年龄在16~40岁;入组前30 d未口服任何治疗痤疮的药物,前7 d未外用任何治疗痤疮的药物。排除标准:由药物或化学物质导致的痤疮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晕针、瘢痕体质患者;合并重要器官严重病变患者;不能自主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和研究的患者。按照就诊时间依次编排序号,并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38岁,平均(23.7±5.5)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1.3)年。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6~40岁,平均(23.9±5.4)岁;病程6个月~8.2年,平均(2.9±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次研究并予以支持。告知患者本次研究内容、目的及风险后,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的基础上联合毫火针进行治疗。

1.2.1 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操作方法 取穴:双侧胃俞穴、脾俞穴、肺俞穴,大椎穴。使用酒精或碘伏对针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在所取穴位及其周边1 cm范围内快速点刺,确保力度及深度均匀,针刺5~8针;点刺穴位后立即实施拔罐,留置时长10~15 min,以放血3~5 ml为宜;起罐后清除血液,使用消毒纱布和棉球擦拭针刺皮肤。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频率为2次/周,每次治疗6 h后患者方可洗澡;持续治疗12周。

1.2.2 毫火针操作方法 选用苏州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毫火针进行操作。使用酒精或碘伏对皮损部位常规消毒处理;持点燃的酒精灯灼烧针具至前端1/3发红变白,立即刺入皮损处,手法快速、准确、稳当,深度以达到痤疮基底部为度;视痤疮具体情况点刺1~5次,使用医用棉签按压皮损部位,挤出脓栓和脓血,清除后用消毒纱布和棉球擦拭。毫火针治疗频率为1次/周,每次治疗后3 d内不可接触水、污染物等,痤疮完全结痂脱落后才可使用洗面奶等清洁物品;同样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参照相关指标结果和评价标准:痤疮皮损部位病灶完全消失,表现为轻微色素或瘢痕,无新痤疮皮疹形成,即为治愈;痤疮皮损部位病灶超过70%消失,有新痤疮皮疹形成但不超过5个,即为显效;痤疮皮损部位病灶30%~70%消失,形成新痤疮皮疹5~8个,即为有效;痤疮皮损部位病灶无明显变化,持续形成新痤疮皮疹,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6]。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面部红肿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患者痤疮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1例治疗期间出现面部红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红肿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87,P=0.407)。

2.3 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对照组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8.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333,P=0.004)。

3 讨论

痤疮多发于16岁以上、40岁以下的青年男女,临床表现以面部或胸背部粉刺、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为主,一般来说可在青春期后自然减轻或痊愈[7],但对青少年男女心理及社交影响重大。中医学辩证归纳痤疮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受风热外侵蒸于面上;饮食重油过甜或辛辣,脾胃湿热;积郁化火形成热毒攻于机体等,患者多伴有有失眠、便秘,女性还可能发生月经失调、痛经等。中医治疗痤疮以清热、解毒、凉血为基本原则,常用方法有刺络放血拔罐或联合疗法。据《灵枢·官针》记载,刺络放血即浅刺血脉、驱逐邪气[8],在现代医学中也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以阻止病变部位发生萎缩和变性,从而修复组织、缓解炎症;而拔罐也是传统祖国医学中的特色技术之一,利用拔罐的吸附作用可加大放血量,有祛热祛湿邪之功效,提高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取双侧胃俞穴和脾俞穴,前者主消化,后者主肌肉,一来改善脾胃湿热、清泻内火;二来和胃健脾、运化升清。取双侧肺俞穴,与皮毛作用和大肠表里相关,能泻肺火、祛肠湿。大椎穴是督脉经穴,是清热泻火祛邪之要穴[9],与其他各穴配合刺络放血,清热解毒、凉血化湿效果显著。

毫火针疗法是针灸特种针法之一,是基于火针和毫针疗法改进而来,将火针挟火与毫针纤细的优势相结合,避免了火针粗痛、毫针细弱的缺点,既可做放血、速刺、留刺使用,又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松解肌肉,实现无痛、微创治疗,临床应用范围极广。毫火针用于治疗痤疮,可深入痤疮基底部,软坚散结,对局部皮肤代谢功能有积极促进作用,加快皮损部位细胞和组织的修复;点刺手法可准确作用于病灶[10],以热引热,加快热毒排除,还有利于局部气血微循环功能的改善。毫火针使用前用酒精灯灼烧至发红微白,能有效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的生存环境,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阻止病情继续发展,严格的无菌操作对其他细菌感染也有积极预防作用。毫火针具有毫针纤细的优势,易于灼烧,且刺入时疼痛感极其微弱,操作方便,几乎不会留下创口,患者耐受度明显提高。本文结果表明,采用刺络放血拔罐与毫火针联合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且治疗后几乎不会复发。郑洪华等[11]研究表明,联合疗法效果更佳;而王春成等[12]分析96例痤疮患者采用刺络拔罐联合中药内服疗法的临床效果,发现疗程明显缩短,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

綜上所述,痤疮患者应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与毫火针联合疗法效果明确,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治疗,不良反应轻微且无复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清华,赵培祯,王丽,等.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6,48(6):192-193.

[2]刘雪梅.背俞穴刺络拔罐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41-44.

[3]朱炯,吴怡峰,蔡希,等.背俞穴刺络拔罐加中药倒膜治疗肺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4):185-188.

[4]王少茹,马凤君,韩金玲,等.面部挂刺配合背俞穴放血拔罐治疗女性黄褐斑1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7):831-832.

[5]李文文,肖丽姣,候衍全,等.刺络拔罐治疗湿疮16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3):110-111.

[6]钟君华,江佳栋,杨贤海.基于经典理论背俞穴针罐疗法的临床思路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0):111-113.

[7]周卓,程洁,欧阳燕玲,等.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3):29-31.

[8]顾炜,张小卿,吴景东.中药痤疮合剂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991-993.

[9]施科军.不同腧穴、频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95-96.

[10]李琳,杨晓丽,郭良玉,等.放血拔罐联合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8):2004-2006.

[11]郑洪华,付天明.刺血拔罐-火针-埋线-雷火灸-中药内服“五联法”辨证分型治疗痤疮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5):30-33.

[12]王春成,何军强,厚纪东.刺络拔罐疗法联合自拟祛痘方内服治疗寻常痤疮9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42-43.

(收稿日期:2019-01-18) (本文编辑:桑茹南)

猜你喜欢

痤疮复发率临床疗效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痤疮的形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