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放牧牦牛和舍饲牛球虫病感染的比较
2019-08-19王青花
王青花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兽医站,青海班玛 814399)
为了比较分析放牧牦牛与舍饲牛的球虫感染实际情况,本次实验研究分别择取青海省放牧牦牛400头、60头舍饲牦牛为对象,以下为本次试验研究的结果:
1 材料及方法
1.1 采集粪便
分别择取青海省尖扎县、祁连县、海晏县直肠采集年龄段不同放牧牦牛400头、60头1月龄与1岁之内舍饲牦牛、西门塔尔的杂交牛、黑白花的奶牛等粪便,开展球虫卵囊的检查,统计临床腹泻几率。
1.2 检查法
上述不同地区放牧牦牛及舍饲牦牛的直肠处所采集粪便2~5g送入实验室接受检验。择取粪便2g,添加2.5%浓度14ml重铬酸钾的溶液,借助200目铜筛做过滤处理,滤液添加至2个15ml的离心管当中。放置室内1周,代卵囊孢子化之后,5min离心1000r/min,上清去除,每管上添加5~6ml比例1.2g/cm2蔗糖液,均匀震荡,加约14ml蔗糖液,10min离心2500r/min,蔗糖液添加满,将玻片盖上。静止10min之后放置于载波片之上,借助显微镜仔细观察绦虫、线虫的虫卵。依据于球虫卵囊的颜色、形状、大小,有无卵膜孔、极帽、内外残体等来鉴定虫种。观察并统计具体卵囊数目,每样需检查3片的盖玻片,3片卵囊数目雷击,2 管平均数为粪便卵囊每克的卵囊数目。个别卵囊的数量较大,并不能够计数,需先数出200个卵囊接受虫种鉴定,其总数运用改良的麦氏法实施计数处理。
1.3 处理数据
此次试验研究的数据均运用SPSS19.0 系统软件分析One-Way ANOVA。
2 实验结果
2.1 比较分析放牧牦牛与舍饲牛的球虫感染具体种数、感染率的实验结果
青海省尖扎县、祁连县、海晏县400份年龄段不同放牧牦牛的粪便当中,有220份球虫卵囊的阳性粪便,占据比例为55.00%;60份的舍饲牛当中,有48份球虫卵囊的阳性粪便,占据比例为80.00%;放牧牦牛与舍饲牛的球虫感染比例差异明显,P<0.05。约为40%牛感染1-2 种的球虫,最多的是1头牦牛已同时感染着9种球虫。
2.2 比较分析放牧牦牛与舍饲牛的腹泻率
经过临床调查后可了解到,放牧牦牛临床腹泻例数为173例,占据比例约为43.25%;舍饲牛临床腹泻例数为15例,占据比例约为25%。两者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表1 放牧牦牛与舍饲牛的球虫感染具体种数、感染率的实验结果(%)
3 讨论
(1)经过此次试验研究后发现,与放牧牦牛相比,舍饲牛的球虫感染几率相对较高,牧牦牛与舍饲牛的球虫感染比例差异明显,P<0.05。这主要是因牛舍温度与外界相比相对较高,对卵囊袍子的发育可起着促进作用,一旦遭受到牛球虫的卵囊污染,极易诱发重复性感染。特别是较高饲养密度,且并未做定期消毒清理的牛舍[1]。相比较起来,自然放牧牦牛往往因外界的温度环境相对较低,青海省能达卵囊袍子的发育季节相对较短,放牧面积比较大等,致使集中球虫卵囊污染区域相对较少,牛群感染率也就相对较低[2]。
(2)经过此次临床试验调查结果可表明:舍饲牛的临床腹泻率例数为15例,占据比例约为25%;放牧牦牛临床腹泻例数为173例,占据比例约为43.25%。两者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这主要是因引发腹泻因素包含着代谢向的障碍、寄生虫、病毒、细菌等,患有球虫病牛伴有血便症状时期,会因虫体寄生的部位上皮细胞当中以裂殖生殖方式实现无性生殖,大量裂殖子产生,裂殖子于寄生上皮细胞当中逐渐分裂,并破坏着肠道上皮的细胞,致使出现症状更为严重。该时期卵囊还并未形成,盆边内部卵囊数目相对较少一些,增加了粪便卵囊试验检查患牛牛球虫性的腹泻难度系数[3]。因常用抗生素及磺胺类的药物,其针对于牛球虫型的腹泻症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化。故可取1mg/kg地克珠利(通扬球精)给予灌服治疗性的诊断,灌服需持续3d。那么,也可取盐酸氨丙啉10mg/kg持续给药治疗5d,治疗效果相对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