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2019-08-19谢文栋旦久罗布何世丞严俊次旦张海鹏高科李艳容拉巴扎西边巴拉姆次仁宗吉才珍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那曲封育灭鼠

谢文栋 旦久罗布 何世丞 严俊 次旦 张海鹏 高科 李艳容 拉巴扎西 边巴拉姆 次仁宗吉 才珍

(西藏那曲市草原站 852000)

那曲市位于青藏高原之腹地(其地理坐标是83°55′~95°5′E,29°55′~36°30′N°)[1],被誉为“世界屋脊”和“雪域之巅”,藏北高寒草地生态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有重要影响,并对我国的大部分江河湖泊、大气气候、气温、生态系统都有直接影响[2]。目前,藏北高寒草地逐年退化,土壤沙化及草地植被退化,极大降低了草场承载力,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具有较大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藏北草地的退化将严重影响藏北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 研究区概况

那曲市辖色尼区、安多县、聂荣县、嘉黎县、比如县、巴青县、索县、班戈县、申扎县、尼玛县、双湖县等 1 区 10 县[3]、114 个乡镇、1190 个村(居),总人口 50 多万人,其中牧业人口46.8 万人。全市平均海拔4500m 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d 左右,年平均气温-2.1℃,最冷时可达-30℃、-40℃左右。全年日照数 2886h 以上。一年中 5~9月相对温暖,年降水量400mm 以上,植物生长期约5 个月左右。

2 主要草地资源及退化现状

2.1 草地资源情况

那曲市天然草地面积6.32 亿亩,占全区草地面积(13.38亿亩)的 47%,占全国草地面积(约 60 亿亩)的 10.5%。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4.69 亿亩,目前已承包到户4.68 亿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99.79%。

2.2 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

那曲市草地类型主要分为 5 大类,13 个组,38 个型,高寒草甸草地类与高寒草原草地类是草地资源类型最主要的两个类型,几乎覆盖到全市草场面积,并形成了主要由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草地类型成的高寒生态系统[4]。

2.3 退化现状及危害

根据2004年那曲草地退化现状遥感监测和评价分析可知,那曲地区6.32 亿亩的草原,退化草地占50.9%,其面积约为3.20 亿亩;轻度退化草地占总面积的27.9%,其面积约1.76 亿亩;中度退化草地占13.2%,分布面积约0.83 亿亩;重度和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分别约0.51 亿亩和0.11 亿亩,分别占8.0%和 1.7%[5,6]。逐年退化、沙化的藏北高寒草地,导致天然草场牧草植被盖度降低,植物种群单一,土壤贫瘠,天然草地生产性能下降,毒杂草蔓延,鼠害加剧,草地承载力降低,使藏北高寒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受到严重影响。

2.3.1 草地生产力下降

草地退化致使天然草地鲜草产量下降,可食牧草比重降低,植物种群趋于单一,土壤贫瘠,草地稳定性降低,可利用草场面积急剧减少。

2.3.2 毒杂草、鼠害蔓延,植被覆盖度下降

藏北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毒杂草滋生、鼠害严重,植被盖度降低,适宜冬季放牧的草地缺乏,几乎无天然割草地。

2.3.3 影响牧区经济发展

高寒草地草和地的持续沙化退化,使天然草地生产性能急剧下降,造成草地牧草产量下降,可承载能力下降,使藏北高寒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受到严重影响。

3 藏北高寒草地退化原因分析

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7]。人类活动包括家畜过度放牧、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虫草采挖、采矿挖沙以及县、乡、村公路修建等;自然因素由气候逐渐变暖变干、土壤质地差、草原三害、大风侵蚀、沙化、盐渍化、冻融等。

3.1 脆弱的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草地退化的内在因素

地处青藏高原藏北高寒草地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其特点为草地生态环境脆弱,天然草地草与地的生活力较低,气候寒冷牧草生长缓慢、生长季短、牧草生长周期120d;气候暖干化加剧、无霜期短寒冷、微生物活性弱;土壤质地差、土层薄、肥力低、通透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分解能力差等因素[8],使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群落单一、牧草产草量低,矮蒿草鲜草产量只有 450~600kg/hm2,高蒿草鲜草产量为 1200~1350kg/hm2[9],草地逐年趋于退化,脆弱的草地生态一经破坏便很难恢复。

3.2 气候变暖变干是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加速器

影响草地退化的气候因子有风蚀、水蚀、冻融、气温和降水等[9],影响草地退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候变干、变暖[10]。近几年来,藏北高寒草地冬季变暖非常明显,夏季气温也有升高趋势。随着高原的抬升,降水量随之减少,而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及大风侵蚀,导致蒸发量增加,气候暖干化日趋严重,全年100d 左右的大风日,牧草生长环境恶化加剧,使得天然草地牧草受到遭受大风的机械伤害,草地植被群落结构越发单一,牧草物候生长期发生变化,草畜矛盾越发明显。

3.3 家畜数量居高不下和超载放牧,是导致藏北草地急剧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

自进入21世纪牲畜数量增加迅速,2001年那曲全地区牲畜总存栏716.31 万头(只、匹),畜均占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约为65.47 亩;2004年全地区牲畜总存栏数达到最大值,共计 786.77 万头(只、匹),畜均占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约为59.61 亩;牲畜数量居高不下(那曲市2001~2005年牲畜存栏数量变化见附图),农牧民保护草原的思想意识淡薄,惜杀惜售,牲畜数量猛增,超载过牧加剧了草畜矛盾,导致草地退化沙化。另外藏北草原大量生栖的野生动物也消耗大量的牧草,加重了草地重担[11]。

3.4 人为因素和不合理利用是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迎合迅猛发展的社会,人类肆意扩大活动范围,通过占用、新建、扩大等方式向草原延伸,导致草原逐年缩减和退化;另外,5~6月份虫草采挖期间,将近10 万人在草原上开展虫草采挖工作,部分采挖未回填的坑洞以及人为密集频繁的踩踏导致草原向退化的方向演替;再加之那曲市牲畜出栏率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牲畜饲养周期长,老弱病残畜得不到更新和淘汰,畜群结构不合理[12]。那曲市2004年牲畜总存栏为 786.8 万头(只、匹),牛存栏 178.9 万头、羊存栏597.2 万只、马存栏 10.25 万匹,畜群结构比例为 0.23:0.76:0.01。马匹在交通不发达的时期作为交通工具外,再无其他经济效益,加之马匹食草量大,相当于6 个绵羊单位,经常奔跑对草皮造成破坏,增加了草地的承载压力,加剧了草地退化速度。

3.5 草原“三害”滋生蔓延是藏北高寒草地持续退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逐渐变得干燥,使草原生态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害鼠和害虫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草原“三害”情况越发严重,而引发草与地的退化。藏北草地主要是高原属兔的破坏程度较大,现阶段藏北草地上鼠洞密集,草层底下鼠洞纵横贯通,鼠兔不仅挖洞破坏草根,而且挖出的土压盖洞穴周围牧草,从而破坏牧草植被。青藏高原至少拥有 6×108只高原鼠兔,每年消耗 1.5×1010kg 鲜草,可养活 1.0×107只绵羊单位[13]。

4 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对策

高寒草地退化、沙化、毒杂草人侵及鼠害等生态环境日趋严重,修复难度大,缺乏快速有效的技术。藏北高寒草地退化沙化综合整治思路:藏北高寒草地因气候、土壤和植被等作用,土壤质地异常硬实,对于轻度退化沙化草地可以进行改良;对于中度退化沙化的草地可进行划区轮牧和休禁牧;对于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地进行禁牧、补播或人工草地建植。

综合治理退化沙化草地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灭鼠、松耙、划破草皮、浅耕、微耕、补播、施肥、灌溉、围栏封育、划区轮牧、休牧、禁牧等。

附图 那曲市2001~2005年牲畜存栏数量变化曲线图

4.1 草地松耙、划破草皮与浅耕

天然草地经过多年的自然规律、演替变化和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的通气、透水作用减弱,土层微生物活动与生物化学活性降低,有机质分解速率缓慢,直接影响牧草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供给,使优良牧草从草层中衰退,降低了草地生产力。划破草皮、草地松耙、草地浅耕,3 种方法通气改善效果依次增加,但对植被的破坏作用也依次增大,用犁和耙可以疏松土壤,降低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土层通气性与透水性能,切断牧草根茎,促进再生[14]。据我们在那曲县那么切乡6 村浅翻耕划破草皮试验证明,于4月底土壤解冻2~3cm时(此时有利于土壤保墒),浅翻耕深度1~5cm,行距30cm,破坏20%~60%的草皮;经过2年后完全可以恢复原有植被,而且禾草增多产草量提高60%以上。

4.2 免耕补播

免耕补播指在原退化的草地上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在草地退化区域中播种一些适宜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主要以提高草地植被盖度及产草量和牧草质量的草地治理技术[15]。通过免耕补播,增加退化草地中牧草的种类与植被盖度,提高草地生产性能,改善草地牧草品质。据那曲县那么切乡补播星星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混播)后,牧草鲜草产量可达413.54kg,植被盖度增加35%以上。

4.3 草地灌溉

灌溉是治理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之一。水通常是牧草生长的第一限制因子[16],草地牧草的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草地水分的供应情况,草地供水不足有机物就不能充分分解,矿物营养难以溶解利用,有肥也因供水不足而难以充分吸收利用。藏北地区是干旱区域,降水少,蒸发量大,因此,草地灌溉更具有特殊意义。满足牧草对水分的需要,保证草地高产、稳产,改善草群组成,提高牧草质量;另外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改善草地局部气候条件,延长牧草青绿时间,使牧草生长期延长。

4.4 草地施肥

合理施肥可大大提高退化草地牧草生产力及牧草产量,明显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增产效果可以延续几年。肥料以牛粪、羊粪等农家肥为主,根据改良草地的肥料用量,均匀将有机牛、羊肥撒施于草地表面,以增加草地土壤肥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5 围栏封育

草地封育(围栏封育、休牧、禁牧)就是围栏封育,就是把草地封闭一定时期,在封育期内不准放牧或割草,使被抑制的优良牧草有一个充分生长、繁殖的机会,并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增加草地植被覆盖度,改善其品质[17]和适口性[18]。通过禁牧围栏封育5年,禁牧区牧草的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使封育区植被牧草植株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显著,使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正常,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4.6 灭鼠

灭鼠是治理草地退化及人工草地建植最关键的技术措施,草地退化治理与人工草地建植工作开始前必须先进行灭鼠处理。灭鼠主要采用物理灭鼠,如设置招鹰架、保护草狐狸等,也可采用生物化学灭鼠,选择小剂量饵料使害鼠致死,而不至于将牲畜致死的鼠药。通过灭鼠使退化草地得到治理。

4.7 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实现户户人草畜平衡

自 2009~2010年国务院、西藏自治区在聂荣、安多、班戈3 县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试点工作,2011年至今在全市1 区10 县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以来,加大对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宣传引导力度,共划定禁牧区5638万亩,将1185.31 万个绵羊单位的载畜量逐户进行了核定;通过草奖政策的实施,2010~2016年全地区牲畜存栏稳定在520万头(只、匹)左右,畜均占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约为90.19 亩,畜均占有量同比2004年高30.58 亩。目前全市已经实现了草畜平衡,基本缓解了天然草场的承载压力,超载过牧对草原的破坏得到初步遏制。

猜你喜欢

那曲封育灭鼠
我校成功中标西藏那曲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
援藏是一首奋进之歌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TBS围栏灭鼠技术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那曲河边
灭鼠记
灭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