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京“赶考”去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北平纪事

2019-08-19杨冬权

中外文摘 2019年15期
关键词:赶考西柏坡北平

□ 杨冬权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主席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没几天,河北省阜平县西柏坡村显得比平时格外热闹。几十辆小汽车和大卡车停在村里,有人还不断地往车上装东西。这天是个什么日子,这些汽车又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些汽车是在等候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今天,他们要离开西柏坡,前去他们计划中的新中国首都——北平。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把此行比作进京“赶考”。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会意地应答:“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语气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对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打下江山已经毫无疑问,这场考试可以说已经取得胜利;但能不能坐稳江山,还不能肯定,这是一场更大的考试。

熟悉历史、深谋远虑的毛泽东,早就告诫全党要重视李自成的教训。还在1944年4月,毛泽东在读到郭沫若写的有关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过程的长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后,立即指示把它印成单行本,列为党内高级干部的学习材料,并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又说:

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说的“赶考”问题,是那一段时间一直在他头脑里盘旋的问题。1949年2月,党中央决定把领导机构迁往北平,有关同志开始积极为进城做准备。毛泽东就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建设革命的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了,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了,这样,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毛泽东在全会上作报告

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他在会上发布了一个大预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后来发生的许多事,证实了毛泽东这个大预言的正确性,也证明了毛泽东这个大预言的必要性。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还向全党发出了一个大告诫,他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大告诫,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迎接夺取全国胜利后怎么办这场大考验的伟大指针。这个大告诫,对中国共产党人起到了长期的警示作用、提醒作用和指导作用。

依依不舍西柏坡

这一天,跟着毛泽东“赶考”的队伍浩浩荡荡,光车辆就有21辆,跟着毛泽东赶考的人物也有很多是当世杰才。

毛泽东乘坐的是车队的第二辆车,一辆中吉普,在他前面的则是带路的小吉普车,后面一辆车上坐的是他的家人。再往后,第四辆车坐的是刘少奇,第五辆车坐的是刘少奇家人,第六辆车坐的是周恩来,第七辆车坐的是朱德一家,第八辆车坐的是任弼时一家。还有三辆小车分别坐着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及家属,他们是陆定一、胡乔木、叶子龙3家。11辆小车后,有10辆卡车分别坐着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

离开西柏坡,毛泽东依依不舍。因为他在这里住了300多天,并在这里指挥中国革命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毛泽东是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柏坡的。1947年3月,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作委员会离开陕北,到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则仍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当年6月,刘少奇、朱德等人到了西柏坡,把中央工委安在了这里,对外称作工校。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也到了西柏坡。这样,当毛泽东到达西柏坡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五大书记,也可以说是“五大巨头”,就在西柏坡汇合聚齐了,这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共中央所在地。

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大院,由若干个普通的北方农家小院组成,周恩来住的是最东边的一个小院,毛泽东的院子紧挨着周恩来,再往西的两个院子则是刘少奇、任弼时住的。朱德的院子在后院,是三间窑洞式建筑。那本来是为毛泽东准备的,因为窑洞冬暖夏凉,比普通房子住着舒服些,但毛泽东把它让给了比自己年长的朱德。毛泽东的院外有一个碾盘,当他有时起草文件太累需要换脑筋时,则出来推碾子作为休息。到西柏坡后的第二天,毛泽东散步登上柏坡岭时,向下一看,用木棍指着山下,对警卫人员说:“西柏坡果然是一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

在西柏坡,毛泽东指挥过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战役;主持召开过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九月会议、1949年一月会议和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起草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等著名文稿。

“到明年3月,我们应该解放全中国了,就再也不搬家了”

尽管依依不舍,但“赶考”的车队还是出发了。车队走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颠颠簸簸,尘土飞扬。看着身后的西柏坡,看着前面漫长的路,毛泽东对随行的警卫人员说:

今天又是3月份!为什么我们老在3月份有行动呢?你们还记得这几次行动的时间吗?

一名警卫说:

1947年3月18号,我们撤离延安。

另一名警卫说:

去年3月21号,我们离开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前去晋绥解放区。

毛泽东接着说:

是啊,今年3月,我们又出发去北平了,三年三次大行动都在3月。到明年3月,我们应该解放全中国了,那样我们就再也不搬家了。

车里的人都笑出声来。

在车上,毛泽东问随行人员:

我们这么快进北平,你们想到了吗?

卫士长回答说:

过去主席讲,三到五年打败蒋介石。但没想到,撤离延安后两年就进北平了。

毛泽东在西柏坡

毛泽东接着说:

我们胜利这么快,不但我们没想到,蒋介石也没想到。他们人多武器好,又有美国支持;我们人少武器差,反而打败了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的,非正义的,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人心不向着他们。人心向背,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

一路上,毛泽东看到,在春风浩荡的田野上,田间劳作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很少有青壮年男子。他感叹地对身边人员说:

为了战争的胜利,农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整个解放战争,要是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援,那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傍晚的时候,车队没能按照计划赶到保定。由于路不好走,毛泽东一行就在河北唐县附近的东淑闾村住下了。毛泽东住在村民李大明的家里。这一夜,毛泽东没有休息,上半夜同村干部座谈,下半夜坐着小板凳,趴在用门板支的床上写材料,一盏小油灯一直陪他到天亮。

3月24日上午,“赶考”的车队继续前行。到离保定城不远的地方时,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毛泽东和大家走下车,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洗了一把脸,休息了十几分钟,又上车前进。

保定是河北的大城市。当车队开到保定城西门外广场时,不少群众围过来观看。为了安全,警卫让司机快点开,毛泽东却阻止说:

不要开快了,这里人很多,开快了,万一伤着老百姓,那就不好了。他们想看就让他们看嘛,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自己人坐的汽车嘛。要是日本人坐的车或国民党坐的车,他们早躲开了。

“解放了,恢复生产、繁荣经济,没有市场不行,要尽快把市场迁回来”

车队开进冀中区党委驻地后,区党委领导热烈欢迎中央“五大巨头”的一齐“驾到”。中午吃饭时,毛泽东指着一盘清蒸鱼问区委书记林铁:这鲤鱼是从哪里来的呀?林铁说是白洋淀的鱼,并说现在市场上能买到鱼、买到菜,饭馆也多了起来。保定尽管刚解放,但变化还是不小的。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解放才几个月,看来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今后还要抓紧工作,人民群众的心情安定了,工作就好做了。

下午,在听了区党委的工作汇报后,毛泽东指示说:

工作千头万绪,要抓党的领导,抓党对城市各项政策的宣传和实行,要使各界人士都能认清形势,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同我们合作,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市场,解决多年来战争带来的创伤,为将来工农的恢复和发展打好基础。在城市里,不能把在农村中斗争地主和对待富农的办法拿来对待资本家,要按中央的政策办事。当前,恢复交通是件大事,准备发动京汉全线解放了的城乡地区全面动工,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京汉铁路恢复使用,这不仅是战争的需要,而且也是和平建设的需要。

汇报结束后,有人报告说,现在满街都是围观的群众,他们都渴望见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区党委和保卫部门建议采取“净街”的办法来保证首长安全。毛泽东不赞成,说:“净街干什么,看一看死不了人么。”于是,毛泽东一行在万人攒动中离开了保定,沿徐水、定兴、涿县一线,继续进京的路程。

车到河北涿县时,天色已晚。他们决定住在涿州。看到街上冷冷清清的样子,毛泽东心里很纳闷。他走进一家杂货店,一边买烟一边问店主:“近来买卖兴隆么?”店主说:“比打仗时好多了,但是市场没回城,买卖难兴隆啊。”

晚上,当见到涿县县委书记王成俊时,毛泽东问市场没回城是怎么回事。王成俊解释说:

国民党94军在这里驻防时,为了“防共”,把所有小商小贩都赶到东关去了,不让人们进城。解放后,我们还没顾上这个市场问题。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

老百姓关心的,正是我们要办的。解放了,恢复生产、繁荣经济,没有市场不行,要尽快把市场迁回来。

王成俊答应一定尽快办。

“进城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群众”

晚上,从北平赶来的北平市长叶剑英等人,向毛泽东等人汇报了进北平城的具体安排。当汇报到欢迎仪式时,叶剑英说,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北平是胜利后进城,有人主张声势要大一些,仪式要隆重一些,让北平人民夹道欢迎,造成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气氛,以便向国内外宣传,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一致认为,这个时候进城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群众。等到全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再组织群众好好地庆祝庆祝。

3月25日清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从涿县跨上了去北平的专列。这时的毛泽东心潮激荡。因为他要去的这个地方北平,是他青年时代曾经两次到过的地方,特别是在这里,他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并且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信仰。

毛泽东第一次到北平,是在1918年8月19日,他同新民学会的萧子升、罗学瓒等人送同学去法国勤工俭学。那次,他是向朋友借钱到的北平。到北平后,他很快就找到在北大做教授的自己从前的老师杨昌济,求他帮自己找点事做。杨昌济把毛泽东推荐给北大图书馆的馆长李大钊,李大钊让毛泽东当了图书馆佐理员。这样,毛泽东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和浸染,接触了刚传入中国不久的马克思主义。1919年3月,因母亲病重,毛泽东离开了北平回家乡湖南。回到湖南不久,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声援北平的一系列爱国活动,但却遭到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打压。于是,毛泽东又发起了“驱张运动”,并组织了驱张请愿团,于1919年12月18日第二次到北平,直到第二年4月11日离开。尽管这两次在北平只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北平还是留给毛泽东很深的印象。

1936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自己个人历史时,曾经谈到了北平。他说:

在这里我也遇到了杨开慧,而且发生恋爱,后来结了婚。她是我的好友杨教授的女儿。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不过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毛泽东还清楚地回忆说:

我第二次到北平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

30年前来北平,和这次来北平,大不相同。那时,北平和全国在军阀的统治下,毛泽东是一位不被人放在眼里的青年学子;今天,北平已经回到人民的手里,全国也即将由人民当家做主,他已成为一位即将在全国执政的政党的领袖。

定都北平是人心所向

毛泽东心潮激动,还因为这时我们党已决定把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到不久的京城去坐江山,世界上难道还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事吗?把北平定为新中国首都,毛泽东酝酿已久。

1948年9月会议期间,毛泽东曾经问当时负责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能不能争取到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徐向前明确表示:阎锡山顽固得很,不会同意。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太原是不打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毛泽东希望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作为未来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为了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动员了一切力量,积极做好国民党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及其部下的统战工作;终于争取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古老的都城和平地、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9年春,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在看望毛泽东时,毛泽东问: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洛阳、开封,还有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王稼祥沉思片刻后回答说,能否定在北平?毛泽东要他说说理由。王稼祥分析说:

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没有战争之忧。

这位在遵义会议上大力支持毛泽东的战友,在建都问题上,也同毛泽东不谋而合。

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在党内提出:我们希望4月或5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中国共产党定都北平的设想,正好同许多党外民主人士的设想不谋而合。就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北平和平解放情形时说:

北平和平解放后,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毛泽东笑着说:

看来这些民主人士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慢慢他们就会知道的。不过最后决定还得开政协会议。

正因为中央已决定把北平定为新中国首都,所以毛泽东才把离开西柏坡进北平比作是进京“赶考”。

西苑机场的入城检阅式

在汽笛的长鸣中,火车在北平清华园站停了下来。聂荣臻、彭真、李克农等人,早已在这里迎候。毛泽东第一个走下专列,同他们热烈握手问候。接着,他们没有休息,随即又乘汽车前往颐和园。

当汽车行驶到颐和园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同下了车,走进了益寿堂休息。在益寿堂,毛泽东用上了这次进北平后的第一餐饭。叶剑英向毛泽东提议说:

请主席喝杯酒吧,今天是很值得纪念的日子。

毛泽东高兴地笑着说:

好,咱们都干了这一杯。

毛泽东和席上的人,都相互用碰杯来庆祝这次进京,并预祝这次“赶考”胜利。

下午,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乘坐汽车从颐和园出发。下午5时,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和人群的欢呼声中,他们到达西苑机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入城检阅仪式。

已经到达北平准备参加政协筹备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北平市各界群众代表,受阅部队官兵,共1万多人,早已等候在这里。当毛泽东等人到来时,千百张笑脸都在欢呼,千百双眼睛都在张望,“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欢呼声盖过了军乐声,响彻了西苑机场。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

先已到达的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司令聂荣臻、北平市委第一书记彭真等趋前迎接问候。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各界代表,满腔热情、满怀激动地迎接自己的领袖。华北农村妇女代表李秀珍握着毛泽东的手说:“主席,你可好,你真是我们的大救星!”160多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也高兴地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对和平解放北平作出贡献的傅作义也来欢迎,毛泽东同他合影留念。

接着,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由第四野战军的三个步兵团、一个摩托化团、两个炮兵团、一个坦克营以及英雄模范功臣代表连以上干部组成,刘亚楼任阅兵总指挥。

在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乐声中,毛泽东登上第一辆检阅车。刘亚楼响亮地向毛泽东报告:受检阅的部队全部到齐。毛泽东的检阅车缓缓前行。50门六〇炮陆续打出500发照明弹,把傍晚的天空照得雪亮。受阅部队精神百倍地向自己的领袖敬礼,毛泽东也庄重地举手还礼。毛泽东的车走到哪里,受阅官兵的目光就注视到哪里。每一个受阅部队,都有一部自己的征战史、光荣史,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同他们一样的部队的光荣征战,中国革命才取得今天这样的胜利。毛泽东为他们的出色表现而感到无比骄傲。

阅兵式结束后,毛泽东驱车前往已经准备好的中共中央驻地——香山,住进了双清别墅。在去香山的路上,毛泽东高兴地对警卫人员说:

从现在起,就可以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已经进驻北平。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但还不是完全胜利,今天还不能开大的庆祝会。等全国都解放了,再开大的庆祝会,意义就更大了。

当天晚上,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毛泽东和党中央胜利到达北平的消息。

1949年的3月,对毛泽东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他带领中共中央实现了“进京”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壮举。美国《时代》周刊的1949年3月号意味深长地把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在毛泽东肖像的背景上,印有“民主统一”的字样。建立民主的、统一的人民新国家,正是毛泽东已经奋斗多年而如今很快就要实现的伟大理想。

在香山,毛泽东领导进行了国共和谈和筹建新中国,指挥了伟大的渡江战役。到了6月,为了开好新政协筹备会,毛泽东才搬进中南海办公。从那以后直到今天,中南海一直成为中共中央的办公地。

历史已经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次“进京赶考”,考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他们不仅没有像李自成那样昙花一现,功败垂成,而且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历史写得比从前任何一代都更加辉煌。

猜你喜欢

赶考西柏坡北平
北平的秋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想北平
律师“赶考”法官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