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
2019-08-18邹俊
邹俊
摘 要:在小学阅读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文本特点的运用和理解,尤其是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仅仅停留在对课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上,因此,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本文主要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浅谈怎样开展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高阶阅读思维。
关键词:叙事性作品;策略
一、六要素串联法
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由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构成的,用生动具体的写实手法来叙述事情。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怎样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效果,成为教学重点。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的文学素养。
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時,让学生抓住六要素的方法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就能梳理出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而表明爸爸借白杨来表达自己了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概括中又理解了中心思想,一举两得。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学语文都应该结合文本特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以突出教学重难点。
二、抓住关键语言文字,把握中心思想
一般来说,记叙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彻地掌握文章的内容,这两项往往都蕴含在课本的文字中,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探索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把握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往往会把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混为一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这两者区分开来。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是材料和观点的关系,两者虽然关系密切但是却隶属于不同性质。主要内容指最直白的、最基本的的精神和思想。如《西门豹》一文,写了西门豹首先经过明察暗访了解百姓受苦的原因,然后用巧妙的方法惩罚官绅和巫婆这一类人。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学生明白了破除迷信、弘扬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对西门豹的机智人果敢的物形象有了大致印象。而这些由主要内容折射出的的基本思想就是中心思想,也就是统摄文章的灵魂所在。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可一概而论。因此,领会和归纳中心思想应结合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边分析内容边归纳方法,从而找出中心思想。可以结合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的生动深刻的语句,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以及作者精辟的议论等都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
如《白杨》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秀“,接着写一位旅客正望着出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教学,结合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想象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进而再切入到到爸爸赞美白杨的一段话,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语义双关,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段落。
三、了解写作思路,学习叙事性的语言。
一篇记叙文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反应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一般有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纵向思路如《飞夺泸定桥》,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记叙的。横向思路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通过记叙伯父生前的几件事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无论是纵向思路还是横向思路都涉及到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法。
小学学习语言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叙事性教学,是把识字教学和词句教学放在首位,对于课文中一些抽象的形象进行反复朗读来帮助学生掌握。中年级的叙事性文章教学,一般以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的关系以及段落的结构为主,学习作者是如何有逻辑有顺序的进行描写和叙述的。高年级的教学,一般可通过对好词佳句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平时的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叙述事件、表达情感,从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四、引导正确阅读,培养高阶鉴赏和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通常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重点,通过对人物的描述以及场景的刻画来烘托人物形象。如五年级课文《将相和》这篇叙事性文章,通过细节描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如:“蔺相如远远看见廉颇就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通过“远远看见”,“往回赶”这些具体的行为动作和语言表达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斤斤计较,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同时,通过这则小故事,老师应顺势教导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的技巧。如何巧妙的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点拨学生借鉴优秀的课文如何把叙事性的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打动人心。因此,叙事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如结构方面可以采取较为常见的总分、总分总、分总等形式,记叙方面可按顺序描写,如巴金《鸟的天堂》、倒叙描写,如《十六年前的会议》、插叙《凡卡》等叙述方式。细节描写上可采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方式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这些叙事性文章的写作策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使其掌握文章的写作常识和规律,在写作中运用自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研读,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以及模拟人物心理,不但能提高高阶思维能力,还能培养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
在教授叙事性文章时,只有交给学生方法,才能够让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