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区角活动的教育本真性

2019-08-18王红立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主导性区角活动主体性

王红立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本真性和真理性在于教育性而非游戏性。它侧重于在教师主导下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其教育性与传统“主体-客体”关系视域下说教式理论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体现“主体-主体”范式的主体间性理念的教育活动方式。

关键词:区角活动;教育本性;主体性;主导性

从理念上讲,区角活动作为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行为特征的一教育载体和形式,它融教育性、游戏性、操作性、探索性于一体。相对于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理论教学范式,区角活动这种“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性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幼儿的双重积极力量。但是,由于对认识的误区等原因,区角活动也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区角创设为创设而创设;区角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相符,演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游戏活动而遮蔽其教育性,从而抑制了区角活动的创设初衷和教育意义。基于此,重释区角活动的教育本性是深刻认识和解决当下区角活动的教育弱化问题所不可回避的议题。

一、区角活动的教育本真性

区角活动是一种超越传统集体理论教学的教育形式,融教育与游戏为一体,寓教于乐,增强了幼儿教育的趣味性。教育活动既有普遍性,又必须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面向不同的主体,教育必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组织形式。由于学前幼儿理性思维能力比较脆弱,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所有学前教育基于幼儿这个基本特征采取区角活动形式,以游戏为中介来组织有关教育活动。因而,无论是学者的研究层面还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层面,无不强调区角活动的游戏性。黄瑾认为,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虽然,区角活动具有鲜明的游戏性特征,但其本质在于教育性。游戏性只是服务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载体,如果遮蔽教育性,游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进而误解区角活动的本质和意义。“幼儿园区角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2)区角活动的创设源于教育,也必须回归教育才能得到合理地解释。区角活动创设的初衷是主题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活动具有手段以和价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区角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对幼儿的成长过程施加积极影响,促进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游戏是教育得以展开的形式,是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意义的假体,而游戏本身并不是目的。游戏之中贯穿着教育目的,在区角活动中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才是区角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探索性游戏也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师通常通过投放材料的方式诱发幼儿的自发探索行为。游戏的本质核心关键词是“教育”,即教师设计这个活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使幼儿获得某种特定的经验。(3)所以,区角活动在本质上是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儿童提供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环境的教育方式。

总之,区角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和载体,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的真切體验,获取新的经验,实现着教师设置区角活动的教育目的。所以,区角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一种教育活动。

二、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生”“活”教育

从主体性的角度看,区角活动更加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得更加感性的体验。因而是一种更为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的教育形态。教育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间性活动。幼儿不是教育的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生命存在,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活”教育,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区角活动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抽象和格式化,它是依据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偏好将活动空间创设为不同功能的区角,并投放不同的材料,以引起幼儿的参与其中的热情。所以,区角活动是一种把儿童视为活生生的生命存在主体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关注幼儿的个体化、差异化发展,而不是把幼儿视为抽象的理性本质存在。

区角活动不仅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兴趣偏好,而且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批判反思和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理论。它强调“做”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意义和价值,倡导“做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儿童获得真知的基本途径,也是儿童的学习的真谛。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4)

区角活动作为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形态,为幼儿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的材料,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操作和创造空间,以引发幼儿在自主地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为幼儿留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而且使儿童自己置身于“活”的探索的动态过程之中。探究是一个要求幼儿既动手又动脑,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入的,非孤立、非断裂的过程;是一个灵活的、变化的、非机械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体现多样性的过程。(5)

区角活动作为“生”“活”的教育活动,更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教育就是“让人成为人”的活动。幼儿作为人还只是人的雏形,是不成熟的人,是有待发展和成长的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躬行”的方式丰富了感性认知,充实幼儿的生命体验,促成了幼儿由自然状态向自由状态的升华,促进了幼儿由必然世界向“可能生活世界”的跨越。

三、教师“隐身”主导的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且是主角,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操控者。但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权威和灌输容器,学生也再是嗷嗷待哺的知识的受体,而是自主性的知识探索主体。在人格上,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存在主要体现为“隐身”主导。所谓隐身,并不是说教师的缺场或者不在场。当下对幼儿区角活动的主体地位认识存在误区,错误地认为,既然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体,那么教师就应该减少对幼儿的干涉和限制,就应该让幼儿天马行空、任马由缰。其实,这是对区角活动的双主体性的无知和曲解。由于幼儿理智能力和意志能力不足,如果教师缺场,区角活动就会异化为幼儿随心所欲的纯粹游戏活动,而丧失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因而,区角活动中的教师“隐身”其实就是角色转换,以幼儿的合作者、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身份参与其中,师生关系就由传统的主从关系转化为平等交流关系。

在区角活动中,尽管教师身份是合作者和参与,但依然是区角活动引领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区角活动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教学手段,教育的目的蕴含在游戏中。在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不是随意的、盲目,它必须是依据教学内容而有目的的投放;区角活动的进展方向也需要教师引领;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对教师来说,区角活动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华美变身,教师由台前退居幕后。这样,教师就皮影戏操作手,虽在幕后去在主导。

总之,区角活动的本质就是以游戏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探究区角活动的教育本性,不仅在于深化区角活动的认识,更在于通过科学的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注释:

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

华爱华.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功能定位[J].幼儿教育,2012(9):7。

娄志功编著.儿童教育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23。

黄瑾.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材料选择与设计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2012(9):38.

猜你喜欢

主导性区角活动主体性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