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的梧桐》教学案例
2019-08-18王奔
王奔
摘 要:《秃的梧桐》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文章描述了一株濒临枯死的秃的梧桐,即使在遭到"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仍然萌新。作者赋予梧桐以顽强意志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梧桐;艰难;顽强;生命力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课外美文,选择这样一篇文章来上课纯属偶然。刚好跟学生讲到李煜的《相见欢》,梧桐自古代表的是一种寂寞凄清的离别愁绪,不久后看到《禿的梧桐》一文,在主旨上“颠覆”了梧桐以往的形象,而且文本可以上升到“如何看待生命”的高度,对学生很有启示意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赏析重点字词,概括梧桐的形象
3.学生能领会文中蕴涵的对生命的看法
【教学难点】学生领悟生命的不易与顽强
【教学重点】学生对关键词语的品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章
图片展示(秃梧桐)
师: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梧桐)
这是一棵怎样的梧桐?(没有叶子的梧桐)
它的叶子为什么掉光呢?它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雪林带来的《秃的梧桐》。
(教学意图:从题目直接导入,让学生对梧桐马上有直观形象,同时也留下悬念:“为什么会变秃?”)
二、形象分析
第一遍朗读:逐段朗读全文,熟悉文本。
师:第一段:“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为什么说它难得活呢?
第二遍朗读:学生默读,找出句子来分析。
教师小结:这是一棵生存非常艰难的梧桐。(板书:生之艰难)
追问:正如人们所说:“这株梧桐,怕再也活了!”但它果真不得活了吗?
(学生结合读,找出句子或关键词语来分析)
教师小结:这是一株怎样的梧桐?——(板书:活之勇敢)
(教学意图:幻灯片显示:“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由这两句话衍生出两个主要问题来分析梧桐的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的植物形象以及作用。)
师:文章除了写梧桐,还写了什么形象?写他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老榆、大理菊、牵牛花的形象)
(教学意图:通过这些不同植物的形象分析,使学生从单一地关注“梧桐”上升到关注大自然中所有的植物,以期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一个升华。)
三|、主题升华
师:看来作者不仅仅关注梧桐,其他生物也一样。从生物,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人,植物活得艰难而勇敢,人呢?
1.幻灯资料显示: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杏林子《生命,生命》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教学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介入,让学生对本文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他们自己写启发感悟也会有所帮助。)
2.写下启发感悟: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教学意图: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自己的启发,然后由他们自己大声朗读出来,相信学生对“生命”会有积极深刻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
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论是大到梧桐,还是小到牵牛花,为了生存,都不得不与命运抗争着。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顽强的。当你看到悬崖峭壁上,一株小草微微探出了头,你不得不惊叹于生命的伟大!每个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不易且独一无二的,为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自己,更要珍视他人!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秃的梧桐》节选自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章描述了一株濒临枯死的秃的梧桐,即使在遭到“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仍然萌新。作者赋予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借助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进行该文的教学,在对教案多次修改完善后,教学思路愈发清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要感谢前辈老师们指出我的不足之处:
第一、师生互动还有待加强。比如第一次指名让学生朗读时,在学生对全文还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就“出其不意”地问了他问题要求他品味,学生无法回答,也就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气氛。
第二、主次掌握得不够火候。对于梧桐 “生之艰难”、“活之勇敢”两个方面,重点应该在第二个方面,但我在前一个方面反而分析得透彻些,后者到达的火候不足,就影响了第三个步骤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