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挂线结合对囗引流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疗效分析

2019-08-18刘恒良彭文姜鹏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肛周脓肿疗效

刘恒良 彭文 姜鹏君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引流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可靠手术方法, 具有疼痛轻、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肛周脓肿;多间隙;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28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三大疾病之一, 发病率较高, 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25%, 以20~40岁男性为高发群体[1]。多间隙肛周脓肿是肛周脓肿的特殊类型, 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后形成的脓肿。本文探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2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 女13例;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34.52±4.71)岁;病程2~20 d, 平均病程(14.43±3.18)d。对照组患者男26例, 女15例;年龄21~45岁, 平均年龄(34.46±4.68)岁;病程2~22 d, 平均病程(14.49±3.2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引流根治术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 给予腰椎硬膜外麻醉, 麻醉起效后于脓肿波动明显位置, 根据脓肿大小做一合适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指检脓肿, 分离脓腔间隔, 充分排脓后使用碘伏、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 并在创口处用碘伏纱布引流、包扎, 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 每日换药, 直至创面愈合。

1. 2. 2 观察组 患者接受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治疗。术前4 h为患者进行清洁灌肠, 麻醉方式及体位与对照组相同, 常规消毒铺巾。检查脓肿位置、累及范围、严重程度, 找出原发病灶, 于脓肿波动明显位置行放射状切口, 切开皮肤, 使用血管弯钳钝性剥离皮下组织至脓腔, 放出脓液, 食指探查脓腔后钝性分离间隔, 彻底清除脓液。从手术切口处置入探针探查内口, 至内口深处探出, 明确感染主要通道, 在对应位置后方做一放射状切口, 直至括约肌, 采用食指分开切口间隔, 使其与侧切口相通, 使用橡皮条辅助对口引流, 并用刮匙彻底刮除脓腔中坏死组织, 避开皮桥下坏死组织, 使用橡皮筋从切口处穿过内口进行挂线。双氧水、甲硝唑冲洗脓腔后采用纱布穿入脓腔, 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将切口修剪成梭形, 采用宽橡皮筋从脓腔内穿行实施悬挂引流, 脓腔旷置后, 充分止血, 留置排气管1根, 并用纱布加压覆盖, 胶布固定, 完成手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患者无肛周脓肿症状及体征, 术后创面愈合佳, 术后不形成肛瘘;有效:患者存在部分肛周脓肿症状, 与治疗前对比显著改善, 病灶或创面明显缩小;无效:患者存在肛周脓肿症状, 术后有肛瘘形成或病情复发。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VAS评分, 采用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 最低为0分, 表示无痛, 最高为10分, 表示剧烈疼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軟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5例, 有效1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痊愈19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61%(31/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04, P<0.05)。

2. 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肛肠疾病, 该疾病多因肠道细菌侵入肛窦, 引起肛腺感染, 并蔓延至肛周间隙所致。患病后, 临床表现为肛周持续、剧烈疼痛, 且呈逐渐加重趋势。多间隙肛周脓肿术后易形成肛瘘, 且复发风险较高, 难以通过一次根治术治疗痊愈。原因与引流不通畅、内口处理不当、合并糖尿病或结核疾病等有关。

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是基于微创术理念设计的术式, 该术式可尽量减少对皮肤及组织损伤[3]。手术中在后正中及两侧位置做放射状切口, 前者用于处理内口, 后者大大减轻了对肛门皱皮肌、肛周神经、肛周血管损伤, 术后形成的瘢痕小, 从而防止肛门变形或肛门失禁并发症的发生。术中采取小切口方式适当切开脓腔, 并充分引流、旷置, 既能防止脓腔扩散, 又可保证引流通畅性, 并能充分利用自身免疫修复功能, 促进手术切口愈合;不仅如此, 通过氧气可抑制厌氧菌繁殖, 尽可能减少术中对肛周组织的损伤, 从而减轻换药时给患者带来的疼痛。采用切口挂线联合对口引流可使引流更通畅, 患者痛苦小。后正中位置的V型切口能够确保肠腔中分泌物被全部引流, 脓腔两侧采用宽橡皮筋引流, 从而防止脓腔向其他间隙扩散, 换药时环形拖动橡皮筋即可, 可减轻患者换药痛苦, 同时也保护了肛门完整形态及功能[4-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 有效1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患者痊愈19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61%(31/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04, P<0.05)。提示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效果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是对口引流换药时只需拖动橡皮筋, 就可将坏死组织及脓腔内分泌物全部带出, 避免了换药取纱布引起的疼痛, 因此术后VAS评分更低。

综上所述, 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术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可靠手术方法, 具有疼痛轻、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君锋, 王振彪, 焦霞, 等.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河北医学, 2016, 22(3):497-500.

[2]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 2011版美国肛周脓肿和肛瘘治疗指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6):640-643.

[3] 缪俊.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2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 19(6):703-704.

[4] 翟金荣. 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56例. 山东医药, 2013, 53(4):96.

[5] 王立新, 丁亮.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与术后活性敷料换药治疗肛周脓肿80例疗效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1, 31(1):57-58.

[6] 李薇, 高杰. 浮线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北京中医药, 2012, 31(12):910-912.

[收稿日期:2019-02-25]

猜你喜欢

肛周脓肿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木刺致肛周脓肿1例报道
康复新液联合西黄丸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80例临床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物理治疗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