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19-08-17葛晨颖
葛晨颖
一、问题的提出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都应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尤其是课堂提问环节。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提问的策略,所提问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都会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处理往往停留在词汇和句型讲解层面,忽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设计的问题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信息性问题为主,缺乏评估性问题、推断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且问题之间是彼此孤立的。这些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多样化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相关概念
(一)阅读与思维能力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杨连瑞1995),是英语的重要技能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部2012)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标。英语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还要教授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朱晓燕2011)。
(二)问题链
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有效设计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实践阅读技巧,形成阅读技能,启发其深层思维。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为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更后面问题的铺垫和阶梯,依次顺延,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便形成了问题链。按照问题和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类型可以分为预测性问题、深层理解性问题、语篇性问题、超越文本性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质量阅读的关键。教师只有把握了不同类型的问题的特征,才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能(赵尚华2015)。
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设计问题链
(一)设计预测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预测和证实预测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也是建构思维课堂的重要手段。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文本内容,了解文本信息。
1.根据配图和标题预测文本内容
教材中很多阅读文章都有配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预测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Go for it!)《英语》九年级Unit 9 Reading Sad but Beautiful(Section B 2a-2e)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配图,预测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标题作出更多预测。
a.According to the picture,what will be talked?
b.What was the man doing in the picture?
c.Can you guess who the man was?
d.What might sad but beautiful refer to?
【设计说明】在阅读前设计图片预测性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联想,唤醒已知信息,为之后的阅读提供一定的先行认知,并在之后的阅读中印证自己的预测。这样的问题链能调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思维。
2.根据文本信息预测情节发展
在阅读中,学生通常会在阅读完一部分文本后获得很多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已知信息预测情节发展,培养其根据上下文推测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下)Unit 8 Section A 3a-3c 时,教师可以通过“鲁滨逊漂到岛上几个星期后,在沙滩上发现了另一个人的脚印”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a.Is there another man on the island?
b.Who would it be?
c.Will they be friends?
【设计说明】此问题链的设计既能让学生通过回顾前一段文本内容,激活已有信息,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岛上会不会有其他人类存在,抑或是有其他物种或危险出现”,这个问题链为后来野人出现、“星期五”和鲁滨逊为伴作了铺垫。
(二)设计深层理解性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深层理解性问题指的是在学生理解并获得文本基本信息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教师围绕文本的关键点设计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推理探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捕捉文本的深层含义,揣摩特定的语言环境。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下)Unit 8 Section B 2a-2e 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 的第二段主要介绍乡村音乐的特点,通过对比美国现代音乐和乡村音乐,向读者展示乡村音乐真、善、美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乡村音乐本质及对正确人生观的思考。因此,笔者在解读第二段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文本,通过以下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
Re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 and find out:
a. Does Sarah like the songs that ar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b. What is country music about according to many songs today?
c. What are the best things that are free in your life?
【设计说明】乡村音乐这一话题涉及学生对文化现象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文本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理解文本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内涵。这个问题链的第一个问题需要学生深层理解前后句之间的关联,得出莎拉(Sarah)喜爱乡村音乐是因为歌词中崇尚自由、归属、爱的真切情感。第二个问题则是通过了解现代音乐关于金钱、成功和无归属感的特点来推测乡村音乐的实质与特征。最后一个问题是基于两种音乐实质的对比,谈论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是免费的,如爱、微笑、友谊、阳光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设计语篇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当阅读文本篇幅较长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语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将众多零碎的信息串联成整体的语篇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与信息归纳能力。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 2a-2e Reading 的文本从家长角度出发,讨论在学业负担日趋加重的今天,孩子是否应承担家务。文本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支持做家务”“反对做家务”),能够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锻炼他们的评判性思维,使其提取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提炼材料呢?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出两篇文章的关键句,即首句,确定文章的观点,并构建思维导图(见下图):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思维导图将凌乱的信息串联起来,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四)设计超越文本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超越文本性问题是指在深层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而设计的对文本话题进行拓展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发散逻辑思维得出综合性评价和结论。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英语》九年级Unit 9 Reading Sad but Beautiful(Section B 2a-2e)
在了解阿炳的生平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阿炳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对他来说最重要”谈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a.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for him?Why?
b. Even after he got married and had a home again,Why did he continue to sing and play on the streets?
c.What do you think of Abing and his music?
d.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music and life?
【设计说明】本活动在学生了解阿炳生平、深层理解文本内涵后进行延伸。问题链先让学生针对阿炳生平最重要的阶段发表观点,领悟生命的真谛,再让学生分析阿炳的音乐之路,探究他的音乐的价值,讨论音乐和人生的关联。这些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思考人生。这样的问题链,完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了情感态度。
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链需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问题链要关注文本特征
问题链的设计必须基于文本特征。如对于叙述类文本,教师应设计预测、推理和超越文本性问题;对于论述类文本,教师应设计概括、归纳型问题,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框架结构,将零碎的信息串联成整体,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文本归纳能力;对于说明类文本,教师应设计比较、分析类问题。
(二)设计问题链要搭建语言支架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因为语言储备不足而不敢表达,因此,教师要在合适的时候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考虑问题的答案是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关;问题是否可以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问题链是否有层次性,前面问题的解答能否为之后的问题作好语言铺垫。
(三)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些问题链虽然与文本的相关度高,但因为对于情感态度的理解要求高,导致处于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不够丰富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降低要求,切忌为达成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而违背了设计问题的初衷。
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展现自我。另外,教师可以采取结对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帮扶,共同提高。
(四)要有效追问,及时评价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而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的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对于这些即时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要及时评价,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在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生成和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允许学生质疑,留给学生想象、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其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