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

2019-08-17王修善谢方平刘大为

时代农机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人才队伍机械化

王修善,谢方平,刘大为,李 旭

(1.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智能农机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地区的15个省市[1],是我国主要粮油作物水稻和油菜的主产地[2],在我国粮油供给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3],南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粮油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粮油安全。

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强调要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专业、合理、充足的农机人才队伍是保证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提高的前提,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需求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的客观需要。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山地面积占71.51%,田块面积小、落差大,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难度要比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很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短板,为促进南方粮油作物的生产发展,保障我国粮油安全,需要根据南方地域特点和当前农机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满足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本文结合我国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我国南方地区农机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南方农机人才队伍发展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的差距,并对加强我国南方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南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分析

受水文、光照、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南方农业生产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优越的温、光、水等自然条件使南方地区成为了我国主要粮油作物水稻和油菜的主产地,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2016年南方地区水稻、油菜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9.36%和92.18%,而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耕地使马铃薯、玉米、大豆、花生等旱粮作物也得以大量种植,在我国粮油供给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为整体分析评价南方地区各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参照《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林果业(果茶桑)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计算方法及相关研究[4.5]计算出2016年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分析结果显示,8大主要农作物中,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的作物水稻、油菜、小麦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要高于种植面积占比小的作物,但整体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具体到作物,水稻方面,海南(60.18%)、福建(59.69%)与西南地区(重庆58.76%、四川61.57%、贵州49.77%、云南29.84%)与全国平均水平(79.20%)还有较大差距;小麦方面,除江苏(97.35%)、安徽(96.36%)两省外,其余省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15%),且差距较大;油菜方面,除湖北(65.63%)、江西(56.82%)、安徽(63.06%)三省外,其余省份均未到达全国平均水平(49.55%);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棉花方面,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还非常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仅有江苏的玉米(80.17%)、安徽的玉米(79.32%)和花生(59.68%)、广东的马铃薯(44.05%)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或接近全国水平;林果类方面,除上海(51.52%)、江苏(51.41%)、安徽(31.98%)、湖北(39.39%)外,其余省市综合机械化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24.67%)。

从区域内情况来看,山地丘陵占比相对较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苏、安徽、湖北)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高于西南、中南、华南丘陵地区各省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相当要小,但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南方地区相关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受作业条件(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基础设施)、农机具技术水平、农机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6.7],其中,土地条件是制约我国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因素[8],多丘陵山地,地块细碎零散、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已有农机技术的发挥,阻碍了相关农机具的应用[9、10]。而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人才是关键,区域内农机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安全意识、文化程度、操作技能等因素决定了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的适用与先进性,影响农机具推广应用、性能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实现[11]。

因此,要促进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我国粮油作物综合生产能力,需规避地理条件劣势,找到发展优势,根据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作物种植农艺要求,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机人才队伍水平,培养高素质农机人才。

2 南方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1 南方农机人才队伍现状

农机人才队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人员:实用型农机人才(主要是一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型农机人才(主要包括农机运维服务人员和农机研发与生产人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三方面人员共同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表1为2016年南方各省份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及不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数的统计数据。

表1 2016年南方各省农机从业人数及文化水平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各省的农机从业人员数量及文化水平,根据表中数据,总体来看,南方地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机从业人员占比为7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机从业人员占比为2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区域内部情况来看,南方地区各省份农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大的为安徽省(85.12%),但其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机从业人员占比仅为11.67%,说明大部分处于初中文化水平,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小的湖北省(57.5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机从业者占比达到了31.63%,说明其农机从业者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相对较多,其他省市各层次文化水平农机从从业人员比例差距较大,但西南地区整体水平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份。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南方农机人才队伍存在整体文化程度偏度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农机从业人员只占总体从业人员的20%左右,大部分农机从业人员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一方面影响农机实用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新机具开发创造性不够[12,13];发展不均衡,导致不同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同一区域间各省份之间的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

表2为2016年全国及南方地区农机人才教育培训的人数分布,培训人员类别主要有农机操作人员、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监理人员四类。

表2 2016年全国及南方地区农机化教育培训人数分布

对表1和表2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南方地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存在规模偏小,且层次不均匀的问题。2016年南方地区农机从业人员24973737人,农机化教育培训2858692人次,培训比仅为0.11,且教育培训对象以实用型人员(农机操作人员)为主,其教育培训量占培训总量的81.81%,除城市化程度较高的上海、广东外,南方地区其他省市农机实用人员培训占比均达到了75%以上,而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占培训总量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这将导致农机维修保养、农机生产研发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南方地区农机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机具的管理水平也满足不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2.2 南方农机人才教育培养投入现状

国家对农机人才教育培养的投入在农机化总投入中体现为推广培训投入,图1、图2分别为2016年国家对南方地区各省市农机化推广培训的财政投入和所占农机化投入比例情况。

图1 2016年南方地区各省份培训推广投入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各省市用于推广培训的投入很不均匀,推广培训投入最多的为江苏省,达到了33781.13万元,推广培训投入最少的海南省、上海市、贵州省,投入仅为145.5万元、519万元、528万元。

图2 2016年南方地区各省份培训推广投入占农机化总投入的百分比

从图2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南方各省市农机化投入中推广培训投入所占的比例较小,也很不均衡,江苏、浙江、广西三省投入比相对较大,均超过了3.0%,江苏省投入比最大,超过了4.5%,而上海、安徽、海南、四川、贵州五省的投入比相对较小,均未超过1%,投入比最低的安徽省仅为0.35%,其他省份投入比分布在1%-2%之间。

3 加强中国南方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

复杂的地形条件导致了南方地区农机具种类要求更加丰富、机具的管理操作要求更加严格、农机具本身可靠性要求更高,这对南方农机人才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南方地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南方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途径来加强我国南方人才队伍建设。

3.1 建立完善农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教育质量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南方农机化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和教育培训的需求,紧贴南方农机化发展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农机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教育培训方式与内容、确定培训工作重点,调整人员构成、分层次、有类别、多形式地开展农机人才教育培养活动。

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对农机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非常重视,农机教育形式多样,渠道宽广,主要包括政府强制组织的培训、民间团体组织的培训、私人企业组织的培训等模式[14]。而我国农机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学历教育系统、资格证书教育系统、短期培训教育系统,南方地区农机人才队伍培训教育体系的建立应结合各层次的和各地域的实际情况,三个系统应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农机人才教育培训的要求。

3.1.1 优化农机人才培养系统结构

当前我国南方地区农机从业人员以文化程度较低乡村本土职业农民为主,具有较高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服务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所占比例还比较小,因此南方各地区一方面应根据区域内乡村农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具体情况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加强本土化短期培训和资格证书教育系统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接受新型农机化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投入更多对更高层次的大、中专、本科及科研院所的农机化专业进行建设,加强学历教育系统的建设,以满足区域内薄弱作物与作业环节机械化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开设与农机化发展市场需求紧密结构的专业,支持紧贴现代农业生产和南方农机化发展需求、校企深度合作的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通过产、学、研、推、管,多部门联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实用人才队伍[8]。

3.1.2 优化各层次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

(1)优化实用型农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实用型农机人才主要包括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维护修理人员等类型的农机从业人员,根据当前南方地区各区域的具体情况,乡村农机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机操作人员这一类实用型农机人才,基本上是职业农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应以资格证书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这两类教育主要以提高操作管理水平和培养其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为目标,重点放在操作实践环节,为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可根据各区域实际需求进行本土化的培养,培训内容应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以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和管理为主,并突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和维修网点建设等内容,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农机推广部门、生产厂家和农机经销企业相互配合,以理论教学、农机作业现场会和新机具演示会三者有机结合的形式,注重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实践与操作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对于维修保养等实用型农机人才,根据岗位的要求,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发动机故障排除、底盘故障排除、电气液压故障排除等任务,应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比如机械图样识读能力、农机的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能力、农机修理能力等,因此这类农机人才应接受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应以高职、大中专相关专业教育为主。高职、大中专学校进行农机化专业设置时,应结合南方地区各区域农机装备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加快课程改造。对于农机维修、保养等应用技术型专业,要以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农业、善于与农民打交道的品行。

(2)加快科技型农机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化改革。科技型农机人才主要是指从事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新机具研发生产等事业的人员,其作为农机行业的高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机械设计人员的能力,还要熟悉农作物耕、种、收环节的农艺要求,并能将两者结合转化为农机具的具体功能,还需要能够利用自身引导作用,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普及应用,因此对文化水平和专业要求是最高的。对这类农机人才有较高的学历要求,应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这一层次农机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发挥技术作用为核心,以机械设计制造类的专业技术为主要教育与培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16,17],应用 CDIO(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理念[11],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形式上多部门协同配合,内容上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新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达到新机具研发与农艺要求相融合、缩短研发周期的目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企业应注重对这类人员的后续教育,增加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途径,提高农机生产研发的整体水平。

(3)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教育培养。现阶段,南方地区专业的农机管理人才数量占的比例很低,增加农机管理人员数所占比例,提高农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15]。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涉及种养技术、土地整治、农产品加工、农机和农机化技术研发等多个环节,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因此,新时期,南方地区农机管理人才培养应以提高协同管理能力、发挥管理职能作用为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施策,采取课堂教学、田间培训、远程教育、电视教学、网上培训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大力推广多媒体视频、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做好各级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机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执行国家政策的水平,培养一支管理能力突出、甘于奉献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其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2 稳定增加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机从业人员积极接受教育培训

农机人才的教育培训服务于三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大部分的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建设运行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投入,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依赖严重,如果国家或地方财政投入减少,过度依靠从业者个人投入,会降低农机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热情,阻碍农机人才数量的和质量的提高。

为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需要南方地区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情况,积极用好中央财政支持政策,稳定增加农机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财政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省市县政府出台支持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部门扶持政策,多渠道争取与筹措培训经费,安排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训基础设施与教材建设,并加强各类培训器具、仪器设备、培训场地建设,升级教学设施条件,更新教学所需的电教设备、教学挂图、实物教具等,改善教育培训硬件。

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扩大科技人员(教师)的数量与农机从业人员数量的配比,提升师资的薪资待遇吸纳人才,调整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带薪学习和学历培训,拓宽教师进修学习途径,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沟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修实践锻炼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18,19,20],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既有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加大投入用于新教材编写,根据南方地区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编写并完善各层次农机人才培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增大农机人才教育培训投入在农机化总投入中的比例,改善农机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保证培养的农机人才能适应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要求,才能引导农机从业人员积极接受教育培训。

4 结语

高素质、高质量的农机人才队伍是克服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地貌等不利因素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困难问题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南方人才队伍还存在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发展不平衡、人员结构不合理、教育培训投入偏小等问题。为要促进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我国粮油作物综合生产能力,需结合南方地区区域内地理环境特点、作物种植农艺要求,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机人才队伍水平,培养高素质农机人才,一方面根据南方区域内具体情况建立完善农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农机人才培养系统结构与各层次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稳定增加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机人才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农机从业人员积极接受教育培训。

猜你喜欢

农机化人才队伍机械化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