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华人团体内部冲突分析

2019-08-17卢振元

时代人物 2019年23期
关键词:土生海外华人团体

□文|卢振元

海外华人是一个庞大的团体,其数量扩增明显,有数据指出,仅1990—2013年,24年间移民海外的中国公民达到了934.3万人。华人团体在移居海外、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有过团结合作,但也因多种缘由产生过冲突,华人团体内部的冲突削弱的是海外华人的整体力量,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因此,协调好海外华人团体的步调,保持海外华人的团结非常重要。本文就海外华人团体内部冲突的表现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危害,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补充。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定居海外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受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移民要想融入当地社会是存在较大难度的,抱团取暖成为很多移民的选择。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华人团体逐步壮大,由于活动范围、所处社会领域的重复性,华人团体内产生了诸多矛盾,对海外华人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海外华人团体内部冲突的表现

土生华人与老移民的冲突。土生华人通常指那些在当地出生、接受他国教育且无华人意识的人,他们一般是老辈华侨的后代,普遍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不愿意从事老一代华人所从事的餐饮、杂货等低端行业,而是积极寻求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试图融入主流社会。与老一代华人相比,土生华人不需要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中从零开始,更愿意把本地当成自己的家乡,但他们也有着处于中国与所在国的夹缝中的尴尬。他们难以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难以被当地居民所接受,在很多老一代移民看来,土生华人对中国文化的陌生以及对当地社会的积极融入是一种“背叛”,并戏称他们为“竹升”——两头不通的竹杠。 事实上,土生华人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做法更有利于华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土生华人与新移民的冲突。新移民通常指改革开放以后移居外国的我国公民。与土生华人与老移民的冲突相比,新移民与土生华人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新一代移民通常在我国接受了完整的初级、中级、高级教育,移民后更加热衷于在华人团体内部宣传中国文化,唤醒华人团体的活力,他们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也极力保存自身的中华特色,这与同样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却缺少中国文化熏陶的土生华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新移民将土生华人视为毫无文化根基、寻求他国认同的浮萍,而土生华人则轻视新移民不能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土生华人与新移民爆发冲突的现象在历史上时有发生。

新移民与老移民的冲突。新、老移民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在早期,老一代移民是当地华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早期充满敌意与歧视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成为寻求文化认同、调解内部纠纷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一代移民的主流地位逐渐下降,他们的文化标准、生活习惯受到了土生华人、新移民的共同排斥。在新移民看来,老一代移民的组织形式更像是“一群老年人聚会的活动”“一群乡下人祭祖、轮回变换领导的活动”等。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新老移民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老移民难以适应新形势,受到新移民的挑战,处境困难,而新文化取代旧文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海外华人团体内部冲突的原因

社团内部权力斗争。社团内部权力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过去,华人社团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富商、有国内从政经验的人手中,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少数人与国民党保持着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为华人社会谋福利的行为越来越少,但煽动当地华人团体反对新中国的做法越来越多,引起了广大华人的不满。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新一代华人团体开始向传统华人团体的权力发起挑战,并逐渐取得了华人团体的领导权。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多个城市都发生过类似权力斗争现象。

近年来,新移民的加入又引起了新的权力斗争,新移民力倡改革、锐意图新,而掌握着领导权的老移民则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双方的夺权行为也引起了不少冲突。最后,近年来政治因素对华人团体的影响逐渐淡化,经济化成为社团活动的主流,华人团体内部的权力斗争有所减弱,追求经济上的发展成为华人社团活动的主流呼声。

文化观念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是引起华人团体内部冲突的重要原因。

一是不同籍贯的华人间的矛盾。在21世纪以前,海外移民多来自于香港地区,香港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香港人接受西式教育,信奉西方宗教,存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既有别于土生华人,又有别于大陆华人。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很多港台籍华人看不起大陆籍华人,很多大陆籍华人表示自己在与非大陆籍华人接触的过程中受到过轻视、歧视,其中又以港澳籍华人对大陆籍华人的歧视程度最重,台湾籍华人和世居海外的老华人则较轻。

二是新老华人文化观念的差异。在海外,华人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观越来越薄弱,在现代化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大受影响。例如,在老华侨的观念中,他们不愿意与白人结婚,尤其是华人女子嫁给白人会备受歧视,被称为“和番”。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一代华人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老一辈华人所坚守的传统逐渐被新一代华人所抛弃,华洋通婚越来越常见。此外,新一代华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更好地适应了居住国的文化环境,与老一代华人的价值观、文化观产生了很大差异,这导致新老团体在接触过程中出现大量分歧,矛盾冲突也就由此产生。

政治理念的分歧。海外华人团体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近代以来我国政权国体变更频繁,海外华人团体因政治取向的不同而产生了诸多矛盾冲突,其中又以亲国民党派与亲共产党派的冲突最为激烈。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尚未加入联合国,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很小,盘据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极力挑拨新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打击迫害对新中国友好的进步人士。例如,居美爱国人士谢培智,曾多次组织海外爱国华人交流新中国的情况,在公共场合指出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亲国民党派华人将之视为“赤色分子”,多次向其发出死亡威胁,他本人曾多次被台湾“驻美使馆”“约谈”。

70年代,我国与美国、加拿大建交后,国民党在西方世界 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支持共产党的爱国华人越来越多,对国民党不满的进步人士也越来越多,亲国民党派与反国民党派的斗争成为海外华人斗争的重要内容,亲国民党派控制的会馆、报纸等纷纷衰落,标志着国民党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经济开始突飞猛进,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海外爱国人士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时至今日,海外华人内部的政治派别斗争已经很少,支持共产党成为绝对主流。

海外华人团体内部冲突的危害

首先,海外华人团体的内部冲突不利于华人团体的合作,内部冲突分化了华人的凝聚力,团体内部意见不统一也导致所在国政府不知该听取哪方意见,很多涉及华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迟迟得不到解决。

其次,内部斗争必然会影响华人团结一致。在很多国家,华人距离真正参政议政还有较长的距离。以加拿大为例,该国有百万多华人,理论上应当有十余名华裔议员来代表华人利益,但实际上一共才有两三名华裔议员,而且不会讲华语。这导致华人的力量难以参与政治生活,无法维护本集团的利益,进而难以真正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再次,内部斗争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在华人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华人不会说中文,不会写中文,不认同中华文化,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削弱,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最后,海外华人团体的内部斗争不利于国人形象在国际社会的建设。内部斗争会使观者产生厌恶感,而团结一致则会使人钦佩。以色列在建国时,犹太人的团结程度世人皆知,这也是其备受尊重的重要原因,华人团体持续的内部斗争会让其他族群产生华人不团结、喜欢内斗的印象,进而轻视甚至歧视华人,不利于国人形象在国际社会的树立。

海外华人团体内部的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问题,关乎整个华人族群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发展。对此,必须重视和调节海外华人团体内部的矛盾冲突,引导广大海外华人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增强华人的影响力,促进华人族群的发展和壮大。

猜你喜欢

土生海外华人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来自小白楼的密令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打电话引来的故事
全球视野中的新流动:“华侨华人研究”重思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摆渡者的声音——对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电影的一种思考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让土生金”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