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瑟夫·马克斯及其声乐室内乐《四首歌曲》

2019-08-17聂普荣冯存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克斯首歌曲谱例

聂普荣,冯存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尤其是从1908年开始,德奥表现主义音乐风格及“第二维也纳乐派”的自由无调性创作实践作为一种突破传统,获得新的“本质与真实”的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当下的音乐历史叙事中,表现主义经常成为这一时期德奥音乐的标志。但是,历史发展具有内在的连续性,音乐家同样面临着多种技法和风格的选择,将一个时代归结为某种抽象的艺术精神经常是主观的建构而非客观事实。随着音乐史学观念、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和更新,挖掘不为人知的、被边缘化的材料或者对已有材料重新诠释,已经成为重写西方音乐史的基础和前提之一。与此同时,以上材料也可以为当代西方音乐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当下音乐生活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约瑟夫·马克斯(Joseph Marx,1882—1964)及其《四首歌曲》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音乐案例。

一、约瑟夫·马克斯简介

1.生平概况

约瑟夫·马克斯,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批评家。1882年出生于格拉兹,幼年时随母亲学习音乐。从1909年开始,马克斯以歌曲创作步入乐坛;从1912年起,他开始关注室内乐写作;1919年以后,管弦乐写作进入了作曲家的视野。

马克斯的音乐创作数量不多,主要涉及艺术歌曲、合唱、钢琴、室内乐和管弦乐等体裁,其150余首钢琴及管弦乐艺术歌曲在20世纪上半叶该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①Holzer,Andreas.Marx,Aton.in: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zweite neubearbeitete Ausgabe,Hrsg.von Ludwig Finscher,Kassel,1994ff,Personenteil,Bd.11,2004,S.1238f.

马克斯在西方音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直至去世前,他还担任着奥地利许多知名机构的会长和名誉主席。如“作家、作曲家和音乐出版商协会”“国家文化委员会”“莫扎特协会”“奥地利作曲家联合会”等。除此以外,具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领导了战后中欧及奥地利音乐生活的重建,并作为奥地利驻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为奥地利重新融入国际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2.音乐审美与风格

从1932年开始,马克斯在音乐期刊和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文论,持续反对以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兴德米特等为代表的“新音乐”作曲家。马克斯的大量教学和理论著述也明确表露出这种态度,这种审美倾向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同样有所体现。

从早期开始,马克斯就受到雷格尔、德彪西和斯克里亚宾的强烈影响,但无论是印象主义风格、技法或者是斯克里亚宾的四度叠置和弦都仅仅作为音响色彩在其传统调性音乐创作中得以使用。此外,马克斯作品中丰满激情的音响效果和舒展宏大的旋律写法也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风格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马克斯看来,由于调性音乐在表达和审美上的可能性逐渐被耗尽,所以德彪西、斯克里亚宾这样的作曲技法和风格似乎就是音乐创作的终点;他进一步认为,任何偏离大、小调的创作都会将音乐带入歧途。

二、声乐室内乐《四首歌曲》

1.《四首歌曲》概况

严格来说,钢琴艺术歌曲和带钢琴伴奏的独唱及重唱作品都属于声乐室内乐范畴。鉴于以上体裁在声乐教学及音乐生活中相当普及,本文不再赘述。本文的“声乐室内乐”系指除独唱和钢琴之外,还附加别的乐器的音乐作品。

马克斯的《四首歌曲》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歌词为奥地利诗人和剧作家安东·维尔特甘斯(Anton Wildgans,1881—1932)的诗歌。该歌曲集的四首歌曲分别是:

(1)牧神潘哀悼排箫(一段神话场景)(女高音或者男高音、长笛、钢琴)

(2)柔板(女中音或者男中音、大提琴、钢琴)

(3)你是花园(女中音或者男中音、小提琴、钢琴)

(4)穿越孤独(女中音或者男中音、中提琴、钢琴)

2.诗歌内容及风格简介

这四首歌曲的歌词内容相互独立,不具有连贯的叙事情节。本文选择《你是花园》《穿越孤独》两首作品进行分析。

《你是花园》是歌曲集第三首作品,歌词内容如下:

你是花园②Wildgans Anton:Du bist der Garten[EB/OL].http://www.antonwildgans.at/page9.html(2018 -12 -22).下一首诗歌版本同此,两首诗歌均系笔者翻译。,那里我的双手

在白色的小径徜徉——

你是花开,你是土地,

那里遍布平缓的小山和蔚蓝的湖泊。

你美丽的双眸像湖水

你窈窕的腰身是草地,

那是我梦想的地方。

你是花园,那里我的心

在暮色苍茫的小径徘徊。

你是罂粟花香③原诗为“alle Fehle”(所有困顿)。马克斯在谱曲时改为“meine Fehle”。,

安抚我困顿和悔恨的心房④原诗为“Du bist die Vergebung und das Gebet”(你是宽恕和祈祷),作曲家在谱曲时改为文中词语。。

我在寻觅中遇到的一切⑤原诗为“was mir im Suchen begegnet”,作曲家谱曲时改为文中歌词,诗歌语义不变。,

你将其奉为神明并赐福于它,

它犹如一尊雕像矗立在我心中。

这首诗歌作于1909年9月27日,诗作初稿的标题是“致亲爱的妻子”。诗歌原为三节,出版时根据诗人要求删除了第三节。

在诗歌中,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用花园、花开、土地和罂粟花香比喻妻子,用蔚蓝的湖水和草地比喻妻子的双眸和腰身,深刻而隐秘地表达出对妻子的爱恋,诗歌中比较自由的格律与韵律特点与深情热切的爱恋表达融为一体。

《穿越孤独》是歌曲集第四首作品,诗歌内容如下:

穿越孤独

穿越荒林之苑,

走过浓雾弥漫

这是我漫游之路——

在高山之巅

遥望恬静的海面

一位船夫期待着……

伴我浪迹天涯——

静谧的土地,

近之情怯

永远渴望着——宁静与和平……

这首诗歌写于1903年,首先发表在1905年12月3日维也纳报纸《时代》的周日时光副刊,1909年收入诗集《秋春》出版。

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年仅18岁,正处于情感的懵懂期和诗歌写作的学习期。简洁规范的形式和忧郁渴望的情感表达赋予这首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歌德、缪勒等诗人和舒伯特、马勒等作曲家作品中的“流浪者”(Wanderer)形象和浪漫主义的“热切的渴望”(Sehnsucht)在这首诗歌得到了世纪的回响。

三、编制及音乐技法特点

1.室内乐风格

从演出编制来看,这组歌曲带有典型的室内乐特点。在德奥甚至西方声乐及艺术歌曲领域,在声乐和钢琴之外添加特定乐器增加音乐表现和室内乐效果的编制并不少见。从巴洛克时期直至当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大量的经典作品。如:亨德尔的《九首德语咏叹调》(HWV 202-210);海顿的重唱作品《3-4声部的歌曲 XXVb:1-4,XXvc1-9》;莫扎特声乐卡农曲和声乐夜曲(Kv.436-439);路易·施波尔(Luois Spohr)《为声乐、单簧管和钢琴的六首德语歌曲》(Op.103);舒伯特的《岩石上的牧羊人》(Der Hirt auf dem Felsen D.965)等。⑥聂普荣:《声乐室内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大众文艺》2012年第8期,第238页。

与以上作品不同,马克斯在《四首歌曲》中使用了四种不同的助奏乐器,乐器选择与歌曲内容在情绪表达上具有内在的联系。如第一首歌曲《牧神潘哀悼排箫》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长笛在这里显然模仿排箫的音色和演奏,歌曲的整体氛围很容易使人想到德彪西——马克斯最为崇敬的前辈——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中的长笛特色与音乐表现。(谱例1)

谱例1.⑦乐谱信息:Vienna:Universal Edition,1916,1917.Plate U.E.5830,5838,5836,5837.https//cn.imslp.org/wiki/4_Lieder_(Marx%2C_Jeseph)(2018-12-22).以下谱例信息同此。

歌曲《柔板》的歌词原标题为《为大提琴的柔板》(Adagio für Cello),诗歌描写了诗人在夏夜小径上漫步时的感悟:日间的喧嚣和渴望已经入眠,桦树干泛着玫瑰色的红光。明月升起,银辉如水,她从静静低垂的树枝间,撒下一张苍白的网。牧场披上柔美的银装,潺潺的小溪在草场安睡,不知疲倦的爱犬,围着巨大的草堆,嬉戏游玩。⑧Wildgans Anton:Adagio für Cello[EB/OL].http://www.antonwildgans.at/page9.html(2019 -03 -08),诗歌内容系笔者所译。歌曲中的大提琴既是作曲家对诗歌标题的回应,也体现了诗歌静谧内在的艺术表达。(谱例2)

谱例2.

文中分析的两首歌曲分别加入了小提琴和中提琴。《你是花园》中的小提琴蕴含着诗人妻子莉莉柔美多情的形象和诗人对她的爱恋;而《穿越孤独》中黯淡压抑的中提琴与诗歌忧郁渴望的表达融为一体,珠联璧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曲家的助奏乐器选择审慎精准,四件乐器的特殊音色和特定表现完全融入了歌曲整体音响,刻画和深化了整部歌曲集的艺术表达。

2.结构及技法特点

《你是花园》共计41小节,D大调,变化分节歌形式。歌曲第一段为三乐句的乐段结构:4+4+6。第二段为第一段的变化形式,第三乐句进行扩充,结构为:4+4+10。

在这首歌曲中,小提琴开始的主题具有统一整首歌曲的意义:(谱例3)

谱例3.

该主题在随后的发展中以节奏拉伸、动机分裂、倒影等方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在音乐表达上可以认为,该主题暗示和描绘了“妻子”女神似的风姿和柔情。

《穿越孤独》共计43小节,f小调。由于诗节较多,诗句短促,场景及情绪变化多样,歌曲采用三段性通谱式写作。三个乐段分别对应三个诗节,分别为:A(7—14),B(19—25),C(28—39),其它部分分别是前奏,间奏和尾奏。

中提琴开始的主题同样包含了歌曲最重要的音乐素材:(谱例4)

谱例4.

该主题第2、3、4音c1-ba-f构成f小调的主和弦。第3、4小节大跨度起伏的音调含有丰富的音程结构,为其后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多样之可能。

从歌曲整体布局来看,这两首歌曲的调性清晰,结束前的正格及变格终止和结束和弦明确了歌曲的调性。虽然《穿越孤独》结束在F大三和弦上,但这显然是皮卡迪三度造成的特殊效果,不影响歌曲整体调性结构。在这两首歌曲中,和弦结构与和声布局在传统和声思维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其和声特点简述如下:

(1)和弦结构丰富多样,极少使用音响单纯的三和弦结构。

(2)避免使用正三和弦间的强功能进行(参见谱例5)。

(3)长时值持续音在明确调性的同时,增加了和声的色彩性。

(4)在色彩意义上使用连续三、六度及平行和弦(参见谱例6)。

谱例5是《穿越寂寞》的钢琴前奏部分。第一小节两个和弦分别是f小调II级五六和弦和VI级六和弦,第二小节则是II级五六和弦、VI级六和弦和VI级七和弦,这种和弦进行与传统功能和声布局的区别在于:在歌曲开始需要明确调性时,f小调的正三和弦完全缺席,正三和弦间的强功能进行更无从谈起,和弦连接表现出音色上的渐变效果。在第3—5小节中,这种和弦构成特点和连接原则得以保持。

谱例5.

谱例6为《你是花园》钢琴前奏的前5小节。钢琴低声部为主、属持续音D和A,通过这两个音,D大调作为全曲调性基本得以明确。在第1—2小节,两个中声部通过全音或半音进行形成连续的三、六度音程。在第4—5小节,钢琴右手部分出现连续的六和弦和四度叠置和弦平行进行,该组和弦与属持续音A以及其上方的次中音线条相结合,形成极为复杂的和弦构成和音响效果。通过和声分析可以肯定,此处和声进行遵循着色彩性而非功能性的原则。

谱例6.

四、体裁及风格反思

以上分析显示,无论从音色角度还是和声使用上看,马克斯的《四首歌曲》都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甚至斯克里亚宾的影响。作为一位成长在奥地利深厚的音乐积淀和浓郁的传统主义氛围中的作曲家,马克斯在世纪之交瓦格纳、勃拉姆斯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等大师的影响无孔不入的文化语境中,勇于将艺术触角伸向当时略显孱弱的法国甚至俄罗斯音乐文化,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音乐之路。从这一点来看,仅仅因为马克斯反对勋伯格等人的“新音乐”就将其定义为贬义上的“保守”作曲家显然是值得斟酌和反思的。

马克斯及其《四首歌曲》同样引发了对德奥“艺术歌曲”的反思。在当下常规的西方音乐史叙事中,随着1908年开始的无调性音乐创作,西方掀起了“新音乐”创作的高潮。而调性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则被认为是“折中”的、“保守的”,甚至是“落伍”的,这种负面评价甚至连声名显赫的理查德·施特劳斯也未能幸免。从体裁角度来看,在20世纪的艺术歌曲研究中,除了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外,很少再有其它作品映入研究者的视野。艺术歌曲这种体裁在经历了19世纪的辉煌后,似乎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但是历史及当下的事实是,无论在“新维也纳乐派”和兴德米特等人的“新音乐”中⑨冯存凌:《逝去的伊甸园——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第2页,第247页。,还是在马克斯·雷格尔(Max Reger,1873—1916)、马克斯,直至当代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1952—)的创作中,艺术歌曲仍然占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位置;在当下的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中,艺术歌曲仍然属于西方音乐作品的常规保留曲目。

事实上,将音乐作品及其风格定义为“进步”和“保守”、“新潮”和“落伍”本来就是“文化进化论”在音乐史写作中的表现。在当下的学术语境和文化生活中,反思音乐风格史写作,将视野更多聚焦于鲜活的音乐作品,既是丰富音乐生活的有力举措,也将为西方音乐研究开辟一方新的沃土。

猜你喜欢

马克斯首歌曲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小老鼠马克斯在城里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