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花雪月中的乡音乡情
——谈风情化管弦乐创作

2019-08-17林戈尔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管弦乐交响风情

林戈尔

一、民族性引导的思维

关于民族性的精神作曲家及其作品可以举出很多成功范例,有些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喜爱并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保留曲目,如:《在中亚西亚草原》《天方夜谭》《我的祖国》《斯拉夫舞曲》《匈牙利舞曲》等可以说数不胜举,他们分别抒发了某一个民族的情怀,展示了某一民族的风情及生活场景,同时,也通过音乐作品指示了某一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特质,甚至描绘了某一民族的性格特征,使我们在欣赏某一首乐曲时,了解到某一个民族文化的背景和生动的人文精神以及物质存在,使听众在民族音乐的浸润之下,得到了满足和引领,使民族的复苏形成了音乐的色彩。

通过作曲家的创造又形成了各具特色与气质的音乐形象,使我们在一定文化、民族、国度区域的指引下,能听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本文是以大家共同熟悉的交响乐队编制来表达,即形成了民族音乐交响化、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状态。

二、地域性彰显的手段

地域性是一些管弦乐经典的明显符号,如《沃尔塔瓦河》《在中亚西亚草原》《罗马的松林》等,从标题上即有明确的地域指向,也许是创作者生活的故乡,或者是创作者深入生活到过的地方,亦或是其久久向往的“天堂”,这些都可以让作品在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风物的切入点上,作出具有地域、民族、风物特色的音乐文章。从古典的无标题音乐抒发情感和描写景物的隐藏,到民族乐派的命题交响诗的出现,人们把音乐的呈现赋予了更加突出的文学意味,表现相对明确与具象的情境,这是音乐与文学的相互汇聚,这种“走近”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更加具体的内容表达和形象描写,也为听众提供了比较明晰的欣赏指向。

本文所说的地域性大致包括:民族性、地域性、风物性、事件性、季节性、情景性、情节性等欣赏的提示和坐标,使听者更加能够明确的领悟与接受。但是,音乐是最可以发挥自由想象的艺术,虽然有具体的标题甚至文字说明,但仍然可以有自己对音乐的主观理解,表达欣赏音乐抒发情感、寄托情感、领略情感的愉悦过程。作为创作者,这种地域性的彰显,同时,也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物象的情感表达,或是通过一个地域性元素来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场景进行描绘、渲染和歌颂。

作为音乐的呈现,本文所指的音乐语言应该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地域和景物特色,它的表现应该有其特有的方式,风格和习惯。当然,提到器乐曲,可能也需要引入特色的乐器加入到乐队编制当中,以特色乐器的声部和身份去点亮一些地域与民族的特点,提供一些民族特有的音乐语言,应加以器乐化、交响化的语言。但管弦乐曲从推广上讲,应该以管弦乐的常规编制为基础,适当加入而不是取代,方能保持管弦乐队的基本编制和表现状态,过多地加入某民族或地域的乐器就将给推广带来麻烦。

比较常见的手法是用管弦乐器来换某一民族器乐的音响与韵味,使其似象非象,这就是比较管弦乐本体表现的手法,比如,笔者的交响诗《凉山音画》即用弦乐声部的拔奏来模仿彝族的口弦音响,在弦乐合奏《康巴风情》中,又以弦乐的带花装饰音的特殊演奏法来模仿彝族乐器“弦胡”的风味等。总之,要彰显民族与地域的风情和风格,使管弦乐器风情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比较明显的音乐旋律;二是吸收比较典型的节奏形态;三是深入比较特色的乐器音色(本体与模仿),还要有特色的音乐表达习惯或引用一些明显的地域音乐特色表达方式与方法,让这些元素的连接起来形成既有民族风格,又有交响效果的地域风情浓郁的管弦乐曲,为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音乐成为管弦乐曲的亮点。

谱例1.弦乐合奏《康巴风情》中内声部“弦胡”音响结构片段

三、地域化特色音调贯穿

要表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从管弦乐的角度来衡量,本文又提炼和使用民族化、地域化文学语言的机会,当然偶尔的引入人胜是可以体现的,但它只能是一个器乐化、以乐队声部地位呈现的微小元素,而真正将一首乐曲在某一民族地域、文化需要有其特征。有的音乐语言的介入和引进,就必须将其改造成适合管弦乐表现的器乐化语言,并且要适合某一乐器来呈现或替代以及模仿专门化器乐的音乐语汇。

这是明显的地域或民族的音乐符号,这种特性音调是直接的呈现,也可以是某一特有的节奏性符号,或某一乐器的音色或模仿的音乐,这后面几个因素,虽然仅有那么直接,但如果有其典型意义,也可以承载民族地域呈现特色的重任。而将这些音乐的特性语言、旋律、节奏作器乐化的处理,其中有一个重要手法,即是“贯穿”使具有特色的音调等元素,按照器乐写作的规律、重复、变化、发展、扩大、增减等,包括音色、音域、音量的变化,包括独奏乐器的选择与转移,包括调性的改变,节奏的改变,多重音色的交叉与转换交叉,方可呈现一个民族地域特色音调的原始状态,使其成为管弦乐发展中的有机元素,反过来又使管弦乐曲既有技术含量,又有民族和地域的艺术色彩和光芒。

如此,使听众在管弦乐这一特色的体裁中去欣赏鲜明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直至成为某一民族或地域的“代表性”作品,如:《嘎达梅林》之于蒙古族,《梁祝》之于江南地域,基本上成为了某一民族或地域的器乐化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将一个地域的单纯音乐元素纳入了交响乐的范围之中,有些作品更站立于世界交响乐之林,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符号,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音乐精神,通过音乐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谱例2.《乡音乡情》第一乐章《弹戏》中的“弹戏”核心音调

四、交响化写作的实践

从民间音调提升到创造性转化的专业音乐元素,再到适合于管弦乐曲中各个不同结构位置的音乐材料,还有适合某一个乐器演奏的器乐化音乐主题或织体构成,通过这一步步地提炼和选择,储备了适合于管弦乐交响化写作的基本材料,这种材料有机地融入或安排到音乐结构中,这样可以说是风情管弦乐、器乐化、交响化写作的必然步骤和必经的工作。而从单一、单纯的民间音乐或是民间的声乐弦乐曲,改变、改造、改良为器乐化的管弦乐作品,它涉及一个民族音乐交响化的课题指向,怎样将民族、地域、风格性的音乐元素归纳到适合交响化写作的范围。

除了以上说的几个步骤,还应该注重的是创新性的发展,通过创造性的转变,再到创新性的发展来形成管弦乐,交响化音乐构成,一般有这几种方式:

1.使碎片化的音乐结构化,使其成为大型结构的一部分

谱例3.《乡音乡情》第七乐章《川江号子》中的结构化材料

2.散落化的音乐分裂化,使其成为开展性结构的“种子”

谱例4.《乡音乡情》第二乐章《太阳出来喜洋洋》中的素材发展

3.声乐化的旋律器乐化,明显的方式使扩大音域

谱例5.《风花雪月》第三乐章《碧蓝洱海》白族民歌主题的展现

4.单纯的音乐色彩化,使其享有多彩的器乐光亮

谱例6.《故乡回望》第二乐章《红枣蜜甜》片段中木管组音色结构

5.音乐曲折化,使其纵向曲折成为“织体”,使其横向曲折成为多音色构成的旋律

谱例7.《风花雪月》第六乐章《下关风爽》中材料的纵横曲折发展

上述这些都属于民间音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技术方式和艺术取向。另外,还应该有的是将原本由特色乐器演奏的单曲或片段,通过“双创”的手法,将其纳入或转换公共的管弦乐队、器乐的演奏范围之中,这种转移有近距离的“参考”依存,有远距离的选择发挥,甚是有通过不提供音域、不同音色、不同气质的器乐演奏将其改变后面目全非,以适应交响乐队编制内设置的常规乐器易于推广、易于演奏,易于接受的规律。

交响化写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多声化”“多文化”“多板化”“多调化”“复合化”“复杂化”等等技术要求,音色多元、调性多元、调式多元、旋律多声、声部多样,同一旋律的多种分割;音乐材料的多调处理,“追随与对比”,音乐会层次的分离与复合;从而形成立体的,纵横向交叉的,各声部交替展示的,各因素交融的“交响化”的写作成果,达到民族音乐交响化,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目标追求。

五、章节式结构的文学表达

笔者创作的风情化管弦乐作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乐章的独立作品也可以称作交响诗,如:《凉山音画》《吕梁印象》《丰都印象》等。

二是多章节套曲串联式的,以某一地方元素,某一传说存在,为乐章的结构铺垫依据,而没有交响乐套曲四个乐章的结构关系,可以说是以文学为主导的结构方式,如:《乡音乡情》等十首四川民族为主题发展而成为十个章节的大型套曲;《风花雪月》则是以云南大理的十个风情,景点文化传说为基础,取云南白族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主题发展而成;《故乡会回望》亦是以山西地方风格的音调作为基础,来表现其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五行》则是根据笔者心中“金木水火土”的印记,来产生主题及其发展的结构,描绘出五种不同的气质与气场的交响化呈现;《羌风》也是选取了十个羌族特点明显的风物、情绪、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民间习俗作为音乐的形象塑造依据,创作出十章节的风情及音乐段落。“昆、京、胡、弹、灯”是把川剧的五种声腔作为每一个章节的定位,用各自的声腔特色音乐为动机,创作出具有川剧音乐趣味的五个章节的音乐。而“童年趣事”则是把儿时玩耍的内容描绘式的产出音乐的形象与形态,构成了十二个章节的音乐段落。所有这些音乐都没有严格按照西洋乐音乐的套曲形式,而是依据地方风情、民族特色、文学形象、生活场景、情感抒发等元素为结构与构思的物质与思想基础,力图创作出具有地方文化照应地方民族风情、地方音乐特色、地方生活轨迹和地方戏曲风味的管弦乐作品,其取向是力图为听众提供一个比较清楚的音乐形态指向,音乐存在的形态和音乐情绪,情节和风格的定位,使其在“有标题”的歌词的文学中领略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和当地音乐风格的交响化作品音响。

六、色彩性定位的取向

这个色彩指民族的宏观文化色彩。也指中观地域音乐色彩,同时,也可指作品结构内部的微观音乐色彩。那么,宏观的文化色彩直接指向中国风格、中国韵味、中国气派这样的宏大范围,这是宏观定位,递进一步即是定位为某一地域的风情、风格、风俗等民族、民间、民俗的特殊存在和独有的艺术魅力。这是指音乐作品结构内部从微观的乐队构成、乐器选择、乐器的配合之下产生的具有特殊音乐计划的,鲜明音乐符号的音乐与音响存在和呈现。

当然,借鉴外来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技术和表达方式,即“洋为中用”的理念下的艺术实践,作为一种坚守与坚持,为创造出中国风格的音乐故事而努力,讲好中国的音乐故事需要纯粹的中国音乐语言,宣扬民族特色的音乐旗帜,亦需要正宗的民族音乐色彩;表达生动的地域音乐情感,则要求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语言,以及表现音乐的独有方式和手法。有了三种色彩定位之取向,方能创作出具有风格明晰的地方音乐作品,而作品的技术包括曲式结构、和声布局与语言乐器配合的创作,音乐主题的选择提炼,音乐整体风格的技术把握等,必须要有超高的技术作为支撑。

多声音乐写作,尤其是器乐写作,需要在熟悉作曲基本技术、熟悉乐器演奏技巧、管弦乐交响化和交响乐思维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技巧的驾驭能力,有了这些支撑,才可能形成正确的表达民族色彩、地域色彩、个性色彩的手段,完成顺利表达乐思的方法,充满激情又定位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绪,抒发音乐的情感,流淌色彩鲜明的音乐语言、渲染、撼动、感动音乐的欣赏者,达到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音乐浸润人们的精神,提升中国音乐欣赏与审美的地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艺术和文化成果。地域既是一个人的风格取向,也可以使欣赏者受到风格鲜活的音乐之滋润,从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以音乐来愉悦生活,以音乐来丰富人生,以音乐来照亮前程。

七、现场氛围营造的实施

一般而言,音乐会是听觉艺术,音像制品中的音乐唱片或录音的媒介可能是纯听觉艺术的存在,而DVD、网络视频等都属听觉与视觉综合的欣赏媒介了,它把视觉纳入其中只是录像,是由录制人员的镜头语言构成的画面,对某一音乐会有自己的选择和舍取。因此,相对来讲这时的视听综合的视觉部分还是被动的、客观的纳入头脑和收入视觉,但毕竟是完成了视听综合的效果欣赏。

而现场与音乐会的流出所具备的因素就丰富多了。首先,在开演之前,进入音乐厅就受到艺术听觉氛围的感染,使人进入了艺术的优雅环境之中,参观厅堂的艺术家介绍各种剧目,各种音乐活动,这又进一步走近了一批艺术的存在当中,即可进行比较宽泛的音乐审美,再由于遇见同事、同行、朋友、师长等人士,相互的对音乐本身的前期交流与评价,艺术信息的分享,这即进入了“沙龙”性质的交往,而这“沙龙”交往是以音乐为主题的,笔者是以音乐会的信息综合与分析为主的。接下来,就真正进入了音乐会现场的环节,首先,你的衣着整洁正式,就给了现场一种仪式感,或融入了一种仪式感当中,按照入座,音乐会开始,首席出场、欢迎、接待出场、欢迎,这些都属于音乐现场的仪式环节,这也可以领略仪式的审美效应。

而在笔者的一些风情的管弦乐音乐会现场,如《乡音乡情》的演出,主办方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施工,于舞台上立起全屏的LED画幅,并且在每一首乐曲,设立一段视频,而与此段音乐表现的主题内容相适应、相跟随、相符合,再者在音乐的行进当中,画面还事先设计和协调好节奏、力图保持与音乐想法契合地同步进行,这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会的现场效果,更由于视频画面的主题和进行的节奏与音乐有机融合、有机辉映,实际上这种演出已经成为严格意义上的“音画”呈现了,这相比于纯粹的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从头到尾没有解说,更没有舞台的装饰的情况,前者对于观众来讲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容纳,对于没有多少音乐专业知识的苍白观众更易于理解音乐的审美指向,同时,也领略了一切“音画合一”的审美大餐!

“豪华制作”的音乐现场当然没有这么具体的有机设置,但他们可以根据音乐会的主题或某个庆典或节日的基本格调设置一些静态的花饰,如制作一幅或多幅喷绘画布,文的色彩、文的图案、文的文字等因素构成理解音乐的基本视觉承载,可以渲染音乐作品的节本格调、情调和色调,起到视听综合的效果。在音乐会现场装点鲜花烂漫、装饰物件,也可以契合某种节日的氛围,也能够给观众以视听结合的艺术享受。

八、通行的乐队演奏编制

在一些同仁和同行类似的风情管弦乐作品创作中,大多会加入一种或一些带有某种民族风格的乐器,加入到管弦乐的音乐主体当中,成为特加乐器编制,形成特殊的地域化、民族化、民间化的音乐呈现亮头,这是一个好办法,对音乐的风情描写,风格点染以及色彩渲染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有一种地域的音乐或音响的提示和定位,更有甚者,加入一位或多位歌唱人员、民间歌手、演唱一些地方、民族的民谣。增加了民间文学的内容,起码是作为“乐器”介入编制,增加一种新的非乐器的音乐色彩,或可使作品的呈现更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也给现场的听众增加视觉的承载物体和眼神的着落点。有些着民族服装的乐手和歌手的表演,可使观众眼花缭乱,心生欢喜,审美感觉丰富,对于以上的方法笔者表示认同,热情欣赏与夸赞。

笔者的众多管弦乐创作,基本上没有用一件特加乐器,究其原因,首先在一般的交响乐团,尤其是你所表现的地域风情作品以外的地方乐团,他难以寻觅那些特色演奏乐手,如羌笛、马村、月琴、口弦等等,这些享誉四川的藏、羌、彝民族特色乐器,给主办方寻找乐手增添了困难。第二,如果你的作品要做推广,异地推广、异国推广,在外国的乐团排练时还由于对某一乐器的生疏,在音乐处理上出现可笑的场面,影响了艺术效果的呈现,同时,给自己增添了许多麻烦。第三,从音乐创作上讲,笔者力图在管弦乐的创作中,用中外同行管弦乐常规编制构架来完成创作,对于一些特色乐器、特殊的音响效果、特殊演奏方式,用现有管弦乐队乐器或乐器来模仿或照应某一民族乐器的音响,如在《凉山音画》中用弦乐队的拨弦来模仿口弦和月琴的音响,在《康巴风情》中用音乐的民间演奏来模仿“弦胡”的韵味,在《风花雪月》中用木管的组合来模仿笙的音响,用长号声部来模仿大唢呐的音响,用弦乐加木管来照应三弦与唢呐的组合音响。目前,只有在《丰都印象》当中用了一个大的钹来点染川江鬼城的特殊形象,每次演出都得专门带着这个响器奔赴各地。还有在现成的管弦乐队当中去描写某些民间乐器的音响,对演奏者及其团队来讲,既熟悉又新奇,熟悉的是自己手中的乐器,新奇的是这些乐器在非常规的演奏中以及组合之下,会奏出不一般的音响;而对于创作者本人,也是对于配器技术的一种实验、探索与创新的追求,积累一些无穷尽配器组合当中的亮点和做自己喜欢的新鲜音响,还有一些带有发明性质的演奏方法。这也是一种学术寻觅和审美的取向拓展。

九、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关于音乐作品的传播,有一基本方式,而风情化的管弦乐作品是可以由风情描写的所在地乐团首演或者巡演,如《风花雪月》即可以在暴风发源地云南大理首演,进而在云南省巡演。《故乡回望》也可以去山西吕梁首演,进而在山西境内巡演等。有些作品如《凉山言画》《康巴风情》《美风》等等,可以在藏、羌、彝某些地方首演,也可以在一些景点景区驻留演出,因为,文明带有明显的地域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标志与符号,可以成为文旅融合的音乐商品、产品和纪念品。

除了最为普遍和常规的现场传播方式,就是录制交响制品,它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可以作为学术与艺术的成果与专业文献进行交流。而如果由中外有影响力的出版音乐出品,就可能产生有品位、有深度、有质量的艺术影响和宣传效果。同时,也因知识产权的维护到位,可以获得细水长流的经济覆盖。还有就是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的影响力巨大,制作可以上网的链接板块,可以迅速地流传开来,而且可以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储存,供欣赏者随意、随时、随便地查询及收视,这影响不可低估。还有一种现在比较时尚的方式,即委托经纪人将制品的流出、出版和传播承担下来,这其中有买断的方式,也有提成的方式,有代销的方式、也有经销的方式;当然这些商业运作方式的前提是“双赢”,双方都有利可图即可成交,中介为你的服务推广你的作品,其中这也靠你的作品赚取利润,获得服务的酬劳,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明显进步标志,即服务业发达与否,折射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当然,在学术讲座当中的赠送,既配合学术活动的看展,也是一种公益性的作品传播方式。

猜你喜欢

管弦乐交响风情
用音乐描绘人文与地理 《秘境中国》管弦乐作品集
虚拟管弦乐的技术实现和审美变化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神秘撩人的东方风情
沙滩风情
唐时风情诗为伴
利物浦风情
交响童话
城市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