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的基本常识

2019-08-16赖科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室电位电极

赖科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说到心电图,我们首先想到了心脏,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心脏吗?心脏是一个类似于袋子的器官,大部分的心脏壁是由特殊结构的心肌构成的。心脏是人体的最主要器官,具有使血液在全身循环的泵作用,心肌受到由心肌电激动产生的活动电位扩散到整个心脏的刺激后,进而发生收缩,导致心脏的机械活动。

一 什么是心电图

心肌电变化所产生的活动电位在体内流动,在人体表面的不同部位放置探测电极,利用心电图机将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变化描记成的曲线图,称为心电图[1]。在心电图上记录着各种大小不一、向上或向下、间隔一定的波形。

二 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

1 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是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向量,这些向量按照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综合起来形成的瞬时心电向量[2]。

2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表现。

2.1 不产生电位变化的极化状态

2.2 心肌细胞除极

除极过程中,电偶这块,正电荷的电源在前,负电荷的电穴在后。

2.3 心肌细胞复极

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方向相反,因为在复极过程中,虽然与除极过程中的方向相同,但在电偶这块,是電穴在前,电源在后的。

3 影响心脏电位强度的因素

3.1 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方向形成的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越大,电位越弱。

3.2 心脏电位强度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3.3 电极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脏电位强度。

三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和意义

1 如何命名及意义

1.1 代表左右心房电位和时间变化的p波,是心房的除极过程。

1.2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的P-R间期,也是代表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室所需要的时间。

1.3 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变化和时间变化的QRS波群。

1.4 ST段和T波,ST段代表心室复极的早期,就是缓慢复极的电位变化,与QRS波的交界点成为J点。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1.5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总时间的Q-T间期。

1.6 U波:代表心肌的激后电位,胸导联V3最清楚。

1.7 T-P段,T波结束至下一个心动周期P波开始的平段。通常作为等电线(基线)。

四 心电图导联体系

说起导联,我们知道它的原意是在电子学里是导线的意思,指在电路中连接两点的电线。那么,在心电图导联的理解上,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相连接,就可描记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包括电极板和导线的装置[3]。

1 双极肢体导联

主要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差变化,又称为双极标准导联。

2 单极肢体导联

主要包括单极右上肢导联、单极左上肢导联和单极左下肢导联。

3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其中包括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和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

4 胸导联

胸导联是单极心前区导联,通常情况下,胸前区正极,中心电端负极。

常规探查电极在胸前有6个部位: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 与V4连线的中心;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前线V4水平处。

5 附加导联

作为一般常规导联的补充,是一种单极心前区导联。

6 导联轴

导联轴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是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

6个胸导联构成横面六轴系统,分别从人体水平面的不同部位探测心电活动,中心电端是心前区导联的中心,探测电极侧为正,对侧为负。

五 心电图测量

1 直记式心电图机

当前最普遍的心电图测量就是直记式心电图机。把心电图波形描记在有刻度的记录纸上是其记录方式,刻度的最小单位(细线间的距离)为1mm,每个粗线的间隔为5mm。用来测量振幅(电压)的是纵线的刻度,用来测定时间(间期)的是横线的刻度。

2 测量振幅(电压)

用来测量振幅大小的单位是mm,电压单位用mV表示, 用校正曲线修正。测量值的1/10为实际电压时,需要用标准感度1mV=10mm来记录心电图。一般用向上的振幅和向下的振幅的方法测量时等电位线宽度。

3 时间因素(间期)的测量

如果严格测量时间间期时,会发现很多时候在各导联略有不同。 以横线的刻度作为测量尺度。用25mm/s的走纸速度记录心电图,所以1mm相当于0.04s(1s÷25)。测量值乘以0.04s,就可以简单算出真正的时间。

六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 P波

具有双峰间距小于0.04s,圆纯平滑,有小切迹的形态;时间需少于0.12s;肢导联的电压小于0.25mV, 胸导联的电压小于0.20mV。P具有双峰间距小于0.04s,圆纯平滑,有小切迹的形态;时间需少于0.12s;肢导联的电压小于0.25mV, 胸导联的电压小于0.20mV。P

2 PR间期

这一间期的正常值为0.12-0.20s,具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的特点,以及P-R间期延长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多见于预激综合症时的P-R间期缩短。

3 QRS波群

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现QS波。时间上大多为0.06-0.10s,心室肥大可导致QRS波群电压增高,心室内传导阻滞可导致QRS波群时间延长,要注意的是Q波过深过宽多见于心肌梗死。

4 ST段

ST段的正常值为上移需少于0.3mV, 下移少于0.05mV, V3导联ST上移小于0.5mV,其余导联ST段上移小于0.1mV。当ST段下移大于0.05mV的时候,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ST段异常上抬多加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

5 T波

呈圆钝、两肢不对称,前肢长、坡小,后肢短、坡陡的形态。在方向上大致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6 QT间期

具有的意义为,见于洋地黄效应的QT间期缩短及见于低血钾、低血钙等药物影响或中毒的QT间期延长。

7 U波

正常值在V2-V4之间比较清楚,U波倒置见于高血钾、心肌缺血;低血钾表现为U波明显增高。

通过以上说法,掌握正确的心电图基本知识,有效识别正常的心电图。

参考文献

黄宝晨, 朱怡然. 心电图基本知识(1)[J]. 中国乡村医药, 2004, 11(7):66-67.

吴倩. 以心电图基本知识为例谈健康评估教学设计[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118-118.

李津阳, 王永权, 房昕晖. 心电图学习园地(一)——心电图基础知识[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1):12-13.

猜你喜欢

心室电位电极
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寂寞人心
巧妙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式书写问题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钛pH电极制备与表征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
水产养殖中氧化还原电位的监测与调控技术
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晨风
地极布设对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值的影响
简析线性电路电位与电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