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失真现象及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
2019-08-16程福生
程福生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这门课帮助树立小学生的道德观,以及正确的是非观,我国是一个重视道德和法治的社会,道德可以帮助提升我们的自我修养,而法治可以帮助规范我们的行为活动。但是,目前在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却存在教学失真的现象,这种失真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而本文将分析这门课中的教学失真现象,同时对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失真现象 实效性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失真现象分析
失真的含义本来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或者噪声等因素,使得信号所传输的信息和之前的信号有所不同的现象,而在教育中的失真现象指的是在教学环节中由于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案欠缺、课堂中沟通不到位等因素,使得教师不能很好的将知识传输给学生,造成学生的理解偏差,从而无法理解“真”的知识。失真的现象会使得课堂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教学中的失真现象。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失真原因以及改善策略分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教学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原因。
2.1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这样会导致严重的教学失真现象出现,而课程设计不合理一方面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在什么阶段,从而可能导致课程设计落后或者是超前,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师普遍认为应该不断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说只是一味的强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最后学生只是记住了法治条例,但是却没有对课程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不仅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会使得学生对这么课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课程的合理设计,在设计时应该对学生的水平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对课程的性质也要充分了解,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文献,将学生与课程紧密结合,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
2.2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缺乏重视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甚至是一部分教师都对语数英这些基础学科更加重视,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新课改以后开始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但是传统教育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念,对德育教育更加重视,德育教育不单单是对一个人某项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意识,作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来说应该更加重视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始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
2.3家庭教育的欠缺
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来说,不单单学校需要承担教学任务,而家庭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家庭教育应该要跟学校教育相配合,在家庭中学生更加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道德观,而家长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观进行教育,同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道德类或者法治类的节目,也可以跟学生分享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对于不正确的看法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家长对于学生不应该过分的溺爱,应该帮助学校一起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是非观,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3小学《道德与法治》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
3.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现状
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一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说,多样性的教育更加符合课程的要求,而教学方式的单一,则会对教学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观念落后,当前传统的教育理念仍然影响着学校、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成绩的好坏仍然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这样的标准将会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带有目的性和压力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课程的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同时也无法提起兴趣。三是课堂气氛低沉,教师上课过于严肃,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偏理论的课来说,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如果课堂氛围沉闷将会使得学生感到枯燥,同时学生可能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大大降低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停滞不前,不利于教师的工作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2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
3.2.1以情景教学切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的有带入感,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一些道具在课堂上创建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授《我们好好玩》时,教师可以构建几个游戏场景,可以通过一些道具,组织学生来参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的对待游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探讨典型事例所传递发核心内涵,学生在情景中也能更好的对事例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如果学生的观念缺乏正确性,老师应该及时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情景中学生的感受也更加深刻,一些事例才能更加触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入情景教学的方法,優化以往课堂中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充分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摒弃掉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这一特点,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观念,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建立起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最终目标不是在于提升学生这门课的成绩,更多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3.3引入生活化教学,优化教学方式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说,它与语文课有着一定相似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语文学习中的一些方法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一课以后做一个学习报告或者是类似于读后感的作业,学生在记录课文中内容的时候可以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梳理,另外,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相接近,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结合着对课文进行学习,例如,学生之间的欺负弱小的现象,以及在公交车上给有需要的人进行让座等行为,在教授《绿色小卫士》这门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环保活动,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环保活动,也可以给他们讲解环卫工人是多么的辛苦,如果能够做到将日常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将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同样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去做,在思想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生活化的教学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换位思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帮助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失真现象是存在的,同时其造成失真的原因主要是课程设计的不合理性、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的缺乏,我们需要从这些原因下手,着手去改变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失真现象,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对于课堂的实效性缺乏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气氛沉闷等原因,通过情景化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来改善教学方式,同时摒弃掉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起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多角度的提升教学实效性,我们必须要正视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探索更好的方法来改善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琳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OL].学周刊,2019(11):50.
[2] 张洋.小学品德教学失真现象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129.
[3] 陈晴晴.让“失真”的课堂“归真”——课堂教学病理的诊断与治疗[J].课程教学研究,2018(01):24-29.
[4] 谢文旭.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