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08-16边成富
边成富
【摘 要】目的:对全麻以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中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我院对收治的300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全麻麻醉,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然后对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指标、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术中血流流动力学变化中没有显著差异,基本一致,P值<0.05。此外,实验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段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认知功能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方式对患者手术指标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基本一致,均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骨科大手术;早期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前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患者在手术或麻醉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由中枢神经紊乱所引起,患者通常表现为精神错乱、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变化、焦虑、记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障碍更容易发生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较低,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因而在进行手术或麻醉后容易产生并发症,尤其是手术时间过长,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1]。骨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大手术患者通常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创伤面积较大,需要在术前进行麻醉,术后患者容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是常见的两种麻醉方式,为了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中的影响,本研究对160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 资料和方法
1 对象选择
我院对收治的300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全麻麻醉,144例,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156例。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60例、男性患者84例,患者年龄在5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千克/平方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7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57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在实验组中,女性患者66例,男性患者80例,患者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千克/平方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6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是初次进行手术,ASA分级1-Ⅱ级,且本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将具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给与排除。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主要有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主要内容有:将患者上肢静脉通路开放,并对其注射乳酸钠林格液[2]。为患者注射5μg/kg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kg注射用维库溴铵、0 .0 4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以及0.3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注射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机械气管插管通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注射丙泊酚注射液,将血浆靶浓度控制为2μg/kg左右,在此过程中间断为患者注射-2mg注射用维库溴铵以及50-100μ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以保证麻醉效果能夠持续[3]。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主要内容有:在患者椎旁间隙硬膜外或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并向患者注射浓度为2%的3毫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药物中毒现象,最后为患者注射2-3毫升浓度为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以保证持续的麻醉效果。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指标、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认知功能障碍标准:患者术后MMSE评分相比较术前降低数值超过2分且不高于23分。对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术中、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后患者心率变化和平均动脉血压变化进行监测并记录。对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以及低血压发生概率等手术指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2小时、72小时后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
4 数据分析
对以上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0.0,用百分号代表计数资料,用正负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两组差异性比较,当结果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二 结果
1 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评分基本相同,在麻醉后不同时段内,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如表1所示:
2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没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为16%,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为39%,P值<0.05。
3对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中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如表2所示
三 讨论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想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安全,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对手术的创伤和应激反应,还需要尽可能避免对患者中枢神经产生较大的影响,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影响患者预后。在人体大脑中,认知功能是一种高级的大脑皮层活动,在术后容易出现功能认知障碍,不仅阻碍了患者恢复,增加了预后时间和治疗成本,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加上很多患者都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经过大型手术后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4]。因而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要选用合理的麻醉方式。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供氧、脑血流量以及机体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为了探究这种麻醉方式在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影响,本研究中对300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术中血流流动力学变化中没有显著差异,基本一致,P值<0.05。此外,实验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段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认知功能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较全身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因而对患者中枢神经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综上,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方式对患者手术指标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基本一致,均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但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黄汉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9,08:45-47.
吴继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59-60.
蔡红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7:30-34.
陈小涛.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