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有形之图,引无形之思

2019-08-16杨惠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问题解决思维导图

杨惠欢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教师都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让给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也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小学阶段,学生尚不能完全进行抽象思维,通过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能够清晰、直观地将知识点分析、归纳出來,帮助学生在小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以及复习中突破思维固化,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培养数学素养。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主动学习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许久,但在现在的小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负责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之后就是背诵、练习、考试。这种方法不仅限定了学习内容的边界,同时也让学生在思维方面产生了惰性,不利于他们培养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科。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虽然看起来听的很认真、学的很认真,但遇到点难题就退缩,一方面过于依赖老师,一方面思维固化完全不会自己去探索解题方式。

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种用有形的图形去绘制无形思维逻辑知识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利用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实现教学目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将这种方法与授课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中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直观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但本质上还是以感觉直观思维为主,所以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高年级阶段,更加需要总结归纳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善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简单、清晰且直观的理解知识的方法。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有层次、更清晰地展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地表达自己地知识掌握的情况,在这种整理、分析中,就渐渐能够培养出数学学习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其次,新课改形势下是要让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而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们必然是要重新进行学习的。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是一个教学知识提炼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在课程目标下,结合学生心理及思维发展特点,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同时也教会学生自制思维导图。这样的过程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要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新课改下,越来越多教师注意到学科知识的归纳整合,思维导图重新被重视。现在我们所说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心智图,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将概念图、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的优势,同时结合结构化、逻辑、辨证、追思问题等思考方式,将一般意义上的思维导图转化成了学科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2思维导图是如何运用到小学教学当中的

2.1清晰的知识结构才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点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师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点,帮助他们建立起教学中的知识结构。

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分阶段、有层次、清晰、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的思路就变得格外清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利用这样的网状图,一点点理清思路,分析错误观念的源头、及时纠正,这样的学习才是行之有效的。

例如,在我们学习统计和概率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初步接触了很多统计图形,理解上会有困难。知识点很多且容易混淆,一节课下来,教师讲了很多,学生也听了很多,但却都记不住。如果教师能够在每节课结束之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列成树状图或网状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能够更方便学生理解统计图形的概念。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关于“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的逻辑思维图,来检查他们概念的掌握情况,帮助那些经常出错的学生找出根源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都能够将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清晰的理出。当学生逐渐掌握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素养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2.2清晰直观的方式才更容易掌握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传递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已知的教学目的和现有的教学内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特点。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逻辑难点,再加上小学阶段对于抽象的逻辑问题难以掌控,所以在很多相似的知识点上,经常出现错误,从而难以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相似的知识点有结构、分层次的列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清晰、直观地分辨出异同,继而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这一个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认知和判断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多边形的概念里包含了很多相似但又不相同的图形。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索要学习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直观的呈现出来,在比较中学习、记忆,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还有六年级的比和比例这一章中,学生往往会抓不准两个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借助思维导图就能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

2.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才能更轻松地复习知识点

除了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之外,复习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复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每一个单元之后的总结,可以说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章节复习也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里面不仅涉及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具体、清晰地呈现出单元的基础知识,通过整体的回顾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还要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时候用一张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相互合作讨论,查漏补缺,交流思想,相关知识点也就能完全掌握了。之后,我们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即继续拓展思维导图,将圆的概念放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3总结

现如今学校教学中强调的是以學生为本,课堂上的主导从老师换成了学生,教师也要对先前的教学形式进行反思。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用一种有形的方式,全面、具体、简单、清晰、有效地将我们所需要学习的抽象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框架当中。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也能够帮助他们梳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综合复习课当中,思维导图能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条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在这一个大的框架下,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自己所遗漏的知识点,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思维导图不仅是教师可以制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去分析、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教师可以在讲解了思维导图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之后,也要逐渐要求学生训练这种总结、归纳并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对现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和帮助。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清晰、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学习知识、查漏补缺,为学生学好数学,提升自我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冬娜.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2] 韩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研究·学周刊,2018(10).

[3] 章雪康.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

[4] 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54.

[5] 黎敏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6(02):160.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问题解决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