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收获机研究的技术难点与使用注意事项

2019-08-16杨金砖李志功代明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7期
关键词:使用注意事项技术

杨金砖 李志功 代明

摘要: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近年来农产品市场对于马铃薯的需求量逐年提升,导致农业生产对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的依赖越来越强烈,马铃薯收获机作为马铃薯收获的主要机械,其在作业质量、效率和便捷程度上具备明显优势。通过对现阶段马铃薯收获技术的研究,指出了马铃薯收获机发展的主要技术难点,并总结了马铃薯收获机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关键词:马铃薯收获机;研究;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我国的马铃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的品种更是多达5000余种。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我国马铃薯的产量逐渐增多,但相对而言,我国的马铃薯生产仍然以人力作业为主,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发达国家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了70%,以此来看,我国马铃薯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仍十分落后。在马铃薯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形势下,利用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马铃薯收获机作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马铃薯收获机的技术先进性与使用科学性是影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质量的直接因素,重视这两方面的研究与提升对提高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

马铃薯的机械化收获大体包括杀秧、挖掘、捡拾、分离、分级、储运等几大工序。根据我国现阶段马铃薯生产所使用的收获设备功能,可以将马铃薯收获机分为马铃薯挖掘机和联合收获机两类,马铃薯挖掘机仅能实现简单的马铃薯挖掘功能(图1),将马铃薯翻出地表后通过人工捡拾收集,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具有价格低、配套动力要求低的优点,但机械化生产效率仍不高,仅适用于小地块作业使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是功能复合型农机,整合了杀秧、挖掘、捡拾、分离、分级、收集等全部功能(图2),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效率,但购机成本较高,所需配套动力较大。

马铃薯挖掘机图2马铃薯收获机    在进行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之前,需要通过人工或专用机械设备去除地表茎叶,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少机械收获过程中的缠绕、壅土、分离不清等不利因素,并有利于减少马铃薯收获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在此基础上,马铃薯收获机的结构和功能应在满足挖掘、捡拾、分离等要求的基础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性能指标

(2)简易驾驶室≤94挖掘铲静沉降(液压系统)/mm≤10可靠性(有效度)≥90%上,尽量避免收获过程的损伤,以保证良好的储存条件。马铃薯的挖掘深度应做到便捷调整,既能保证翻动的泥土量最少,又不出现伤薯和漏挖问题。根据《马铃薯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648-2002)》的要求,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2马铃薯收获机研发的主要技术难点

2.1可配套动力拖拉机数量不足

我国农村地区使用的拖拉机多在32马力以下,这些小马力拖拉机由于动力不足很难满足马铃薯收获机对动力的全部要求。由于小型拖拉机无法满足马铃薯收获机杀秧、挖掘、捡拾、分离、分级、收集的全部动力需求,提高了马铃薯收获机技术上的突破难度。很多马铃薯收获机研究企业为保证产品销量和迎合市场需求,只能生产迎合小型拖拉机的收获机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马铃薯收获机技术上的革新,造成很多收获机基础功能不足,更难以实现去秧、排石、装箱等功能要求。

2.2马铃薯收获机的适应能力不足

由于不同地区的种植农艺不同,造成了马铃薯的品种多样,且不同的种植习惯导致马铃薯的行距不一。通常情况下采用平作的行距在500 mm左右,而垄作行距在650~850 mm之间,这提升了马铃薯收获机设计难度。加之很多马铃薯品种属于早熟的鲜薯,其收获时期薯皮娇嫩,很容易因为收获机械的传动和输送造成表皮损伤,影响最终的收获质量。而对于耕地土壤黏重的作业条件,常出现较大的土块无法破碎分离, 导致二次覆盖问题的发生,直接导致了明薯率的降低。

2.3马铃薯收获机的可靠性不足

受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农机生产模式制约,马铃薯收获机的整体加工、装配质量較差,导致在马铃薯收获过程中的可靠程度较低,容易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大,导致整体作业效率低下,严重的甚至对马铃薯造成破坏,而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因此,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优质农机制造经验,使我国的马铃薯收获机在制造和装配工艺上得到大幅提升,是马铃薯收获机工作质量提升的必要保障。

2.4关键技术合理性不足

对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马铃薯收获机,很多关键的技术和机械结构都来源于先进机型的技术引进,导致很多技术和结构仍采用发达国家已淘汰的落后技术。例如除杂装置在工作中辊子旋转时很难利用现有结构一次完成杂草、黏土、石子等排除,应考虑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多级除杂装置,使其既保证马铃薯的完好收获,又能有效去除杂物。

3马铃薯收获机的使用事项

3.1驾驶与调节

(1)正式作业前,应调整好限深轮的位置,保证挖掘铲与限深轮在合理的相对位置上,通常要求挖掘深度在20 cm左右为宜。同时检查各部位机械结构是否可靠固定并合理润滑,确认无误可启动拖拉机,并将挖掘铲尖升起离开耕地表面,空转几分钟检查收获机有无异响,确认无误方可进地作业。作业时,应缓慢放开离合器踏板,保证起步的平稳性,并同时控制挖掘铲逐渐下降达到工作深度,然后加大油门至正常行进速度。挖掘马铃薯时,应使限深轮位于马铃薯秧的外侧,保证挖掘的可靠性,并避免马铃薯损失。

(2)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对收获品质的检查,随时查看耕地中马铃薯的收净率,检查是否存在马铃薯破碎或表皮损伤严重的问题。若发现马铃薯损失较为严重,应停车检查机械结构是否出现故障或调整不当,重点查看挖掘深度是否适宜,若机械结构无故障,则应适当降低行进和收获速度。

(3)作业过程中驾驶员应当密切关注马铃薯收获机的工作状态,发现存在异常的振动、噪音应及时的停车检查,避免较大的石块、杂草缠绕对收获机造成的损坏。同时还应注意驾驶的安全性,严禁收获作业过程中违规载人,保证运转的机械远离无关人员,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2维修和保养

(1)在每次作业完成后,应认真清洁收获机表面和关键工作部件的泥土及杂物,检查关键位置紧固情况,查看传动链条的磨损状态,发现磨损严重的应及时予以更换。

(2)收获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更换润滑油并检查传动齿轮的磨损情况,发现齿轮磨损严重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修复或更换。对于新购置的收获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应注意对传动箱的杂质进行清洗,以保证传动系统长久可靠的工作。

(3)由于马铃薯收获机属于季节性农机,每年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在作业完成后需长期闲置时,应将挖掘刀垫起,使其与地面脱离,并将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件进行涂油防锈,然后对其进行妥善的遮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马铃薯收获机的技术和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缺乏相关技术的市场推广。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收获机关键技术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对马铃薯收获机的规范使用与维护技术也明显不足。因此,要真正实现马铃薯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就必须要重视各功能部件的衔接与配合。同时,依靠农机管理部门实现拖拉机动力的整体提升,才有利于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向成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英慧. 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与发展[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3):79-82.

[2]邵世禄, 万芳新, 魏宏安, 等. 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与发展的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10(3).

[3]单爱军, 刘俊杰, 崔冰冰. 马铃薯收获机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 2006(4):19-20.

[4]刘凡渝.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使用及保养[J]. 现代农机, 2017(6):56-57.

[5]翟广华. 马铃薯收获机的科学使用与保养[J]. 科学种养, 2012(9):59-59.(03)

猜你喜欢

使用注意事项技术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